正前方写作自律训练营日更100天俱乐部

乡土文字的魅力

2020-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蒋坤元

读沈惠勤老师的散文集《姑苏渔姑情》,体会乡土文字的魅力。

我最早发现这本书,是从老同学太湖风徐徐道来在简书的文章《第一次参加作协羊会》

桌上有放着我名字的纸牌,对号入座,好像是领导干部开会一样,忽然感到有点惭愧。桌上还有几本书,一看2本是《春申湖》杂志第3 期和第4期,其中第4期上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另一本是会员沈惠勤老师的新书《姑苏渔姑情》。

我也是相城作协会员,但那次我没参加会议,所以我并没有获得这本书。

但我有沈慧勤老师主编的《黄土桥》杂志。在此杂志15期读到她5篇文章,它们是《黄桥的名号》《底楼人家》《老屋拆迁》《最忆紫藤廊》《凤凰涅槃,作别黄桥东街》。

你没有这本杂志,同样也能读到她的乡土文字。

她的简书名叫乐渔轩(以下就称乐渔轩)。

虽说她的简书不是很热闹,但也能读到一些文章的,比如《底楼人家》

底楼人家最实在的事情,是的的确确比上层人家凭空多出了一个五六十平方米的大园子,这可够我大显身手的。我是渔家女儿,与身俱来地对绿植游鱼感兴趣。园里建了两个椭圆形的花坛,南墙与黄桥中心幼儿园紧邻,内层贴墙处也有一溜长条形花坛。这些足够我侍弄下一茬茬光阴,栽培出一季季美好的念想了。

又比如《屋檐情》

农家人喜欢借个屋檐凉衣、歇足、聊天、打盹、织衣、晒种。农家人造了楼房,楼上有了阳台,晒衣便怕风吹,看景更甚高远,故而对于屋檐的所用就渐显冷淡了。

大概我也是江南水乡人的缘故,读乐渔轩的文章感到特别亲切,那些故事就像我所经历过一样啊,或者说也是我耳熟目染的呀!

我看到网上有人这么评论《姑苏渔姑情》:

《姑苏渔姑情》字里行间文字带给了我一个更加真切的江南水乡,小小的黄桥背后有跨越千年的历史,有一个家族变化反映出的沧海桑田,。它的故事带给我的是水乡人对水的热爱,是黄桥人对记忆中故乡的眷恋更是适应时代变化昂扬向前的不屈不挠的可敬精神。

乐渔轩在很久很多久以前也写过我文章的,请读她写的《候车有书》:

一个阴雨霏霏的冬日,在区里开完文代会,回去时我在车站等车,阴冷的风将雨点分裂成许多冰凉的水分子钻到脸上,吸附了我身体里丝丝缕缕的能量,我变得似乎越来越无助了。而提包很沉,里面藏着文友滚烫的新书,瑟缩中干脆捧起蒋坤元的书《正前方》,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美文把我领进了文友的内心世界,我看到了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中年汉子不安现状意气风发地开始了人生的崭新航程——他有了自己的“正翔”,他成了一位老板,三年来,他凭借着男子汉的刚毅、农民的真诚,作家的热忱和一点秀才的迂憨在商海里摸打滚爬,探索着一条以商济文,以文促商,文商并进的创业之路。文友拼搏奋斗的热心幻化成一把冬天里的火将我的心熏暖了。同样是在人生的旅途中,他坚毅地把目标定在了正前方,然后不断地向着目标飞翔进发,而我滞留在人生的车站上一任生命时光被动地让阴雨吸附飘散,为什么不能时时刻刻提防着点,在人生的旅途中用精神的食粮弥补等待的遗憾和空缺呢?
从此,在我人生的行囊里就经常备一本薄薄的书刊,不经意的时候信手拈来打发无聊的等待,让等待不再是空白的守侯,而是一段精神的精彩小酌。

不知道这篇文章有没有收入《姑苏渔姑情》一书里?如果我有机会出书《蒋坤元评论集》,我想应该把这一篇文章收入书里,因为这一篇文章见证了我创业伊始的历史!

后排右三为沈慧勤老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