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与其他 | 发光Weekly vol.01
【发光weekly】是Dove新启动的周刊,以每周一篇的形式分享近期所学内容,既是一个干货记录平台,也是与大家分享学习心得的渠道。欢迎踊跃投稿,和大家分享你的学习成果或思想感悟。首发于公众号:要有光啊,欢迎关注。公众号原文
本文是【发光weekly】的第一篇文章,围绕时间管理梳理近期干货。
整理:Dove不是德芙 公众号原文
目的感
首先从目的谈起,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专注研究青少年发展和品格教育,他在采访中提到:“有目的感的年轻人,都有高驱动力,会自发地学习技能和知识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们也展现出年轻群体中少见的务实和效率。”
这里的“目的”指的是长期的更大的目的,短期目标和动机通常会徒劳无功,而且很快就在毫无方向的行动中消耗殆尽。
也许我们不能很快发现自己的目的,但“只要在选择的过程中持续地学习和努力,这种延迟能为那些想要主导自己生活和人生的人,提供更有力和更有趣的选择机会。”
习惯
我们每天大部分行为都来自习惯的支配,了解以下三种习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制订计划。内容出自美国知名畅销书作家 S·J·斯科特的新书《堆积习惯》(Habit Stacking),公众号远读重洋推荐。
1、关键习惯(Keystone Habit),也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些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可以为你带来其他领域的综合提升与进步,比如冥想、每天的规划、读书、写作、锻炼等。
2、辅助习惯(Support Habit)。辅助习惯的作用是保证关键习惯顺利达成,它们会像胶水一样把你的关键习惯黏在一起。如果你的关键习惯是“锻炼”,为了达成这个习惯,你需要好几个辅助习惯的支持,比如锻炼之前喝水、记录锻炼了多长时间,等等。
3、大象习惯(Elephant Habit)。如果有人问你“怎么吃掉一头大象”,最好的答案是“一口一口吃”。同样,当我们面对高难度的重大任务时,也应该把大任务拆开,一点一点儿去完成。所以,大象习惯说的不是大,而是那些很小的“迷你习惯”。比如,你要写一本书,这时候你就要养成类似“每天写200字”这样的小习惯。
总之,想不断精进和提升自己,原理非常简单:找到你擅长的领域,设定好自己想达到的目标,围绕目标去培养相应的“关键习惯”,只要每天坚持,慢慢你就会感到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变化与提升。
时间管理及能量分配
《别让无效努力毁了你》一书思想核心是:时间、能量和注意力是“高效能三要素”。我们的任何一种高效能方法都和这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要素有关。在当下新的环境中,高效能人士不仅要懂得合理管理时间,还要懂得合理的分配能量和提高注意力。
此处摘取关于前两要素的方法论
一、 关于高效能的第一个要素:时间管理
1、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重要的事情
“三目标法”:即一天开始,列出你这一天中想要完成的三项任务;一周开始时,列出你这一周想要完成的三项任务。
如何选择这三项任务呢?
通常情况下,如果完成某项任务比完成其他任务让你收益更多,我们就该优先选择这项任务。这就是“二八定律”,你只需要完成20%的任务,就可以获得80%的收益。
2、充分利用“生理黄金时间”,将最重要的任务安排在这个时段,是一种变蛮干为巧干的最简单方法。
3、克服“拖延”行为。克服内心想要拖延不去完成任务的冲动,将对你实现高效能有很大帮助。
关于如何克服“拖延”行为,我认为何帆老师提供的小窍门非常值得借鉴:“不要觉得你的工作是需要灵感的,只要等到灵光一现的那一瞬间就好了。我实话告诉你,任何做创造性工作的人都应忽略灵感。《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布鲁克斯曾经讲过:‘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
4、将日常的维护性任务(如洗衣服、打扫卫生等)集中起来,如洗衣服、打扫卫生等,一次性解决这些任务
二、关于高效能的第二个要素:能量分配
1、精简工作中的次要任务
对次要任务说“不”,能为高回报任务留出更多的空间与能量,可以让人思维清晰、有足够的回旋余地,从容不迫地处理任何突发任务。
如何判断次要任务?
90%定律:当你在审视一个新机会时,用1-100来对其价值指数或意义指数做一个评估,数字越大,价值意义就越大,如果这一机会的价值指数或意义指数达不到90以上,不要接受这一机会。
2、制定任务清单,适时清空大脑
学会把任务记录下来,以保证大脑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专注思考,并可根据记录在每周回顾你的任务和工作,思考一下未来改进的地方。
3、阶段性地调整目标,不断地调整能量分配
4、用适时的运动与睡眠补充能量,提高工作效能
我两周前分享过一次最近使用的任务管理APP,APP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在进行时间管理或者任务规划时,如何制定任务,合理安排时间。
以上是近期听到的音频中与时间管理相关的内容,我记录和整理了具有启发意义的可操作的方法论,并通过制定任务、回顾完成情况,记录了几点教训,也验证了以上的方法确实有用,值得长期坚持。分享如下:
1、任务安排不要过于碎片化,我最开始是将时间打碎,对于同一项任务的时间划分大概是1小时每天,后来调整成2-3小时每2天,节约了转换任务时调整注意力的过程;
2、每天任务量不要超过 3 个,每周任务要有最关键的 3 个,即上文提到的“三目标法”,刚开始指定任务时不太区分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林林总总列了一大堆,想着自己肯定能完成,但是每天的时间有限,再加上一些突发事件,不可能全部完成,所以根据目的区分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或调整日程时正确决策推迟该推迟的,而不是推迟较难完成的。
3、个人一个感受,必须要做又不确定时间的(中长期)任务最好排在有截止日期的任务前面,以督促自己全部完成。这是我针对“要准备心情才能做”的拖延症的一个解决方法,不一定普适。
本文梳理内容来自得到APP音频及文稿,参考如下:
《李翔知识内参》斯坦福教授:目的感与长期驱动力
《李翔知识内参》时间管理:怎样做计划效率更高
《李翔知识内参》新书:关键习惯与大象习惯
每天听本书栏目《别让无效努力毁了你》
《何帆的北大读书俱乐部》品格的进阶4:如何培养深度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