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凌沐星拆书

一篇文章带你重新认识张居正

2018-08-18  本文已影响5人  b9d1748d5e85

来源:本人中国法制史研究成果

课题人物:张居正

类型:旧文修正重发


第一节.生平介绍

       张居正,明代万历时代的内阁首辅,从古至今都获得了各大家很高的评价。明代的大史学家王世贞称他是“救世宰相”。他生前的对头明代思想家李贽在他死后赞他为“宰相之杰”。国学大师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称他为近300年大明历史上唯一一个政治家。美学大师朱东润先生称他是“一个受时代陶熔又同时陶熔了一个时代的人物。”而《万历十五年》的作者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则赞他是“智慧的象征”。而众所周知,为保皇权独大,自明初便取消了宰相一职。但张居正仍以充满智慧的政治手腕和大有成效的改革无愧地成为了一位宰相忠臣。

       张居正出生于明朝嘉靖四年。在他出生前,他的祖父和曾祖父不约而同地都做了预示着张居正将出人头地的梦。而张居正出生后就以曾祖父梦中的白乌龟为名,叫张白圭。直到他12岁考中秀才,当时的主管官荆州知府李士翱为他将名字改为张居正。年纪轻轻就考了个秀才的张居正的命运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第一次参加乡试落榜,第二次虽然考中并以16岁的年纪成为当地最年轻的举人,但他的祖父却因此命丧他的同岁好友——辽王的宴席上。辽王在名为庆贺实为妒恨的宴席上生生灌死了张居正的祖父,张居正虽未当时发作,但他步入仕途后却是给了辽王沉痛一击。又经历两次会试,张居正终于进入官场,从翰林院庶吉士做起,并于嘉靖二十九年正式当上翰林院编修。

       嘉靖朝两次有名的政治斗争张居正也有幸目睹。一场是夏言与严嵩的斗争,一场是严嵩与徐阶的斗争。在这两场政治斗争中,他既面临着站队的选择,又得到了学习的机会。这也为他在与高拱的斗争中胜出助了他一臂之力。张居正在万历帝登基后被委任为内阁首辅,并担起了教导年幼的万历帝的职责。如果说张居正一生只对两件事呕心沥血,一个是他的改革大计,另一个就是对万历帝的教育。在万历母子的支持下,张居正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大权在握的他进行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改革运动,也就是万历新政。张居正对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到万历十年时,彻底扭转了自嘉靖以来的颓势。但世事难料,万历十年张居正便英年早逝了。而凝结他全部心血的改革大计也被他悉心教导的万历帝全面废除,可谓人亡政息。

第二节.改革内容与改革经验以及改革的影响

第一部分.改革内容

       在张居正主政期间,改革以迅雷之势在全国展开。十年改革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五年,首先从政治上加强集权,伸张法纪,整顿官府,进行体制性的调整,改革得到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后5年,重点是在经济领域,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厚商利农,发展生产。达到富国裕民的目的。张居正的深谋远虑和远见卓识,使他成功地设计了从政治改革推向经济领域的进程。封建社会的改革都是从上层发动的社会改良运动,这要求,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集权措施以加强朝廷对各级机构的控制力,否则改革就是一纸空文。张居正显然顺从了这一历史规律。

第二部分.改革经验

       历朝历代的改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国家就像一台机器,当它运行不畅的时候,有人休整了一些零部件,把机器修好了,就叫改革。可是机器虽然破旧,大家都要靠它吃饭。随便动一下可能就是成千上万人的饭碗。所以改革既有压力也有危险。明朝嘉靖年间朝野纷争不断,张居正在这样的环境下从小翰林成长到大学士,深知改革的困难程度。所以他从改革的一开始就决定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这样在改革过程中不会有人来反对自己。改而不革,是张居正的改革之道。                   

       在改革过程中,张居正的第一件事是一条鞭法。这个措施改变了自唐朝以来延续了八百余年的税制,是中国赋税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变。一条鞭法的内容最主要的就是颁布统一规定,全国税收由实物税变为货币税。所有的税收都有了统一的标准,各种物品按折算比率折成银两上税。不再是官员说了算。可以保护百姓的利益。     

       张居正改革的第二大举措是考成法,相当于今天的考勤。官员每年年初把要完成的工作一一列出,张居正一份自己留一份,到了年底对账。所以从这两项措施实施之后,加上张居正的严厉监督,官员们改变了从前的作风,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

       国库充裕,边界安宁,明朝已经建立了两百年还能有如此局面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这一切的缔造者就是张居正。两百年间,六部和言官互相限制,互相制约,形成了一种平衡的局面。但是这种模式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效率十分低下,“六科有容隐欺弊者,臣等举之。”张居正要求六部御史给事中都归他管,在大臣们看来他是一个破坏规则的人。所以这句话当时很不起眼,却是他死后被人清算的真正原因。

第三部分.改革影响

       张居正改革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张居正在政治上作出的改革,他于万历元年间推行谍了“考成法。”考成法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权力机构的办事效率,使权力集中于首辅,从而加强了号令天下的中央集权。在张居正独掌国家大权期间,惩治腐败是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一定程度上为顺利推动改革和促进国力由衰转盛奠定了基础。

       第二,张居正在财政上也进行了改革,他实行的“一条鞭法”是我国赋税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然后,"一条鞭法"又在三个方面有不同的影响。

1.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上的手续,大大限制了地方官吏从赋税中做手脚的可能。“量地计丁”、“计亩征银”这两项规定使得本地的有钱人变得很难规避税款,而且使得普通农民的“产去税存”的不合理现象也有所减轻,从而"一条鞭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的。

2.在这种制度下,老百姓可以出钱来抵消赋税和徭役,农民就会更加容易离开土地,然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就会有所削弱。这也避免了贪官污吏私自索取利润,有利于刺激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离开土地的农民就会变成城市手工业的新兴劳动力,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并且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从当时的社会实际方面来说,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行后,使得少地或无地的贫苦农户减轻面了一些负担,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城镇的工匠和商人也因为无田而减轻了负担。"一条鞭法"的实行对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都有推动作用。综上所述,张居正在财政上的改革具有更深刻的跨越时代的意义。

       第三,张居正在军事上也非常大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国防上,他非常主流关注东南沿海地区和北方边境的和平。在他当政的万历初年,基本上肃清了多年以来一直困扰明廷“南倭北虏”的边患,取得了边境的安宁,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因而对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第四,思想文化方面,张居正是一个具有法律思想的人,他重视法制使得明朝的法纪刑赏受到权威的监察。然而张居正为遏制异端思想,确立新价值标准,一夜之间,封了全国64所书院,不仅是使王阳明的心学遭到了破坏,还有使许多的儒学大家在其执政期间官场失意,阻碍了文化繁荣。

       这就是张居正改革的影响的几个主要方面,然而张居正改革最终是失败了的,虽然他生前呼风唤雨一手遮天,但是他死后却受到了长大后的万历皇帝的"秋后算账"。他的倒台对于晚明政坛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话说回来,在张居正掌权期间,大明帝国摆脱了严重的危机,并且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观。

第三节.张居正改革蕴含的法律思想

       张居正的法律思想是封建地主阶级改良思想的一部分,他在立法上主张恪守祖制,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要求法应宜时近民;执法上认为法在必行,治官先于治法,以官推法;司法上重在严肃法纪,申明法律,惩奸治邪。下文将从四个部分阐述张居正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尊主权,重诏令,振纲纪。

       明王朝是封建专制政治体制极度强化,同时又渐趋衰落的朝代。然而张居正一心想振兴大明江山。他总结历史经验,认为国家之所以不能中兴,最大的病根就在于君主势衰。因此,他主张“尊主权,重诏令、法度,振纪纲”。张居正主张的尊君重法与法家学派有相承之处,但张居正尊君但也限君,重法但也不否认德治的作用。张居正是一位儒家法律思想的践行者,但他又比前期的儒家有所进步,他认为法纪必须严格执行,这具有时代进步意义。实事求是地讲,他这种以专制为必要手段“儒体法用”的做法 是推行变法所必需的。

二.法当宜时近民。

       事实上张居正提出上述主张的目的在于强化君主专制,为变法造势,其最终目的在于推行法制,根本问题则是推行什么样的法制。历史上王安石主张“祖宗不足法”结果惹来群议,导致变法失败。张居正主张恪守祖制,这有其政治上的考量,新帝还没登基,只有主张恪守祖制才是顺上尽忠的表现;另一方面恪守祖制就不会得罪守旧大臣。再者,在张居正看来“洪武祖制”是远过汉唐、尽善尽美的法律制度。综合来看,张居正法应宜时近民的法律思想既汲取了法家顺应时变的理论,又坚守了传统儒家保民爱民的主张,同时,还受到前文所述阳明心学“知行合一”思潮的影响。张居正把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在全国推行的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行的时机恰到好处,起到了良好的社会作用。

三.法在必行,以官推法。

       法制的完备并不代表法治的实现,立法之后还需执行法律,执行法律就存在执行地好与不好的问题。张居正指出法令难以被认真贯彻执行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针对此点,张居正认为国家有必要推行综核名实的法律,考成法应运而生。它就像一条鞭子,内阁执鞭,鞭打着各级官员认真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又因为官员们的素质直接影响法律的执行效率,因而张居正把考核结果作为官员升迁废退的依据。几年下来,国家政治上渐趋清明,财政收入也大大增加,民族关系也有很大改善。但考成法也有其弊端,考成法致使党派之争愈演愈烈,它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过程繁琐,致使官员的抵触情绪高涨。

四.严刑明法,惩奸禁邪。

       张居正总结历史经验,认为当朝之所以政务废弛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法律不够严明。他劝告神宗仿效祖制,严明刑法,惩奸禁邪,以力挽狂澜,实现大明中兴。张居正认为首先立法上应“整齐严肃,悬法以示民而使之不敢犯”。一要控制土地兼并,严治侵渔揽纳之奸;二要杜绝贿门,痛惩贪墨之徒;三要“省议论”,打压空谈误国之流。张居正在司法方面“法不阿贵”,不畏强权,秉公执法,即便在当今社会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他大无畏的法治精神具有较高的时代意义。张居正强硬的政治措施在当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综合起来看,张居正这套法律思想是他治体用刚的为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四节.张居正的政治智慧

       张居正的政治智慧,可以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人事关系——站队与接触的艺术

       张居正刚进入官场最先面临的是人事关系。在嘉靖朝两场有名的政治斗争面前,张居正肯定要面临加入哪个政治集团的选择。他在政治敏感作用发挥下站到了徐阶这边儿,这在当时而言,冒着与严嵩集团为敌的风险,但从日后来看无疑是正确的。张居正虽然从“庚戌之变”中认清了严嵩的本质,也从政治立场上与严嵩集团划清了界限,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与严嵩保持良好的接触,他的不卑不亢为人称道。张居正在加入徐阶的政治阵营后,细心学习徐阶的政治智慧,同时又以一种接触的艺术保持着跟严嵩的关系。这使得他的身影在嘉靖末期的政坛中迅速凸显出来。

二.军事上的政治家眼光与高度

       在张居正进入内阁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工作就是分管兵部,他基本平定了南方的倭寇之乱后,立即调戚继光等人北上,加固北部边防。有名的“三娘子”事件中,面对蒙古人的降将,张居正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他全力关注把汗那吉投降一事。因为张居正过人的政治智慧,他在事件中的主导作用给明朝获得了赢取和平的一个契机,又因为对“三娘子”这位女性的准确把握,张居正赢得了至少几十年的改革发展环境。

三.官场里的用人艺术

       张居正用人,只看能干,不问其他,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海瑞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但他对行政管理确实缺乏经验,工作当然搞不上去。很多人写信推荐海瑞,但张居正坚决不用他,认为海瑞做官有原则但没做事的手腕,因此有政徳无政绩。张居正会保证他用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任何掣肘。可以说,张居正的知人善用,不仅为万历新政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也为自己的身后事预留了一份意向不到的人情财富。

四.用相权钳制皇权的政治策略

       张居正用的是相权来钳制皇权,尤其是在形式上保持适度合作的姿态。所以,张居正在世的时候,他的万历新政可以说是封建历史上在没有英明的皇权支持下获得的一次成功改革,这在封建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高位不可久窃,大权不可久居,张居正对自己位高权重,以相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危险有清醒的认识,但还是继续把他的改革推行到底。

第五节.有关问题的疑惑与解答

第一部分.研究过程中我们提出的问题与自己得出的答案

       但凡是改革家,都会遭到一批反改革势力的诋毁。作为历史上颇负盛名且又颇受争议的改革家,有关张居正的绯闻自然不少。有人就问:张居正与李太后是什么关系?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首先了解一下李太后具有的几个特点,一是严厉教子,管教督促;二是性格严明,对朝中和家中要求都很严;三是慈善为母;四是喜欢佛教;五是出生苦力养家的家庭,爱惜钱财。而据明史记载,张居正“勇敢任事,豪杰自许”,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能解释事情的要害,而且简短准确,使人无可置疑,再加上帅气的外表,无形中也提高了他在李太后心中的地位。所以,综上所述,关于“李太后与张居正有私情”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两人能够密切配合大部分原因还是由于两人忠于国家、爱戴百姓的仁者胸襟。

第二部分.比较商鞅变法、张居正改革与王安石变法

       纵观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张居正与商鞅、王安石可以并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他的个人命运也与他的改革先辈的一样不幸,商鞅被车裂,王安石郁郁而终,张居正在身后的险遭鞭尸,并且祸及子孙流放、家产散尽。

       商鞅废除了井田制,按军功授爵,奖励耕织,奠定了秦国的霸业和中国统一的基础。王安石创新的均徭役、平农田等多项制度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国势。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赢得国富兵强。

       具体来说,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的比较如下。就相同点来说,他们都通过民不加赋而国用充盈的理财方针,使得当时的王朝暂时摆脱了财政危机,一度呈现振兴的气象。就不同点来说。1、身后毁誉不同:王安石被误七百年之久他们都通过民不加赋而国用充盈的理财方针,使得当时的王朝暂时摆脱了财政危机,一度呈现振兴的气象。张居正不足四十年即被诏雪,而后又得到全面平反。2、改革:王安石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拗相公”,把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清流一党逼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而张居正旗下聚集了各类人才。张居正的改革主要集中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四方面。

第三部分.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伯钦先生曾言:“愚者眼中的历史,只是站在局外呐喊议论,无益于现事现时;而智者眼中的历史,更多的是躬身入局,以前人之力来把握现时代。”我认为这是我们探讨张居正这个饱受后世争议的历史人物的最好方法。

      综合所有资料,我们把我们能从他身上找寻出的有益启迪归纳成以下几点:

1.湖广巡抚顾璘使张居正这样一位超乎寻常的天才他在童年时遭遇必要的挫折,避免了他重蹈仲永的覆辙。这启示我们要“得意安然,失意淡然”。

2.张居正在煎熬之中,跟着老师徐阶学习为官之道,忍见同门碧血飞,脱胎换骨再进京;又经过苦心经营,与高拱也是从合作到斗争,才得到首辅之位。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为人处世,应讲究一个“忍”字,有忍,方可成就大事。

3.老师在点评前面的一组时提出了一个观点——韩非子可以做一个优秀的帝师,却做不成一个杰出的政客,因为他没有权谋。而张居正不同。他是一个有权谋的政客,却不是一个成功的帝师。张居正治国兴邦,不拘一格用人才,这蕴藏着他坚持实干、认可实效的人生智慧。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寻求成功,应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人际关系。

4.从反面看,他悲惨的身后命运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教训呢?

       这虽然是有更为深层次的历史时代原因,但从张居正自身角度分析,也是不出意料的。在万历初年他大权在握、位极人臣时,他就已经到达了寒门学子的顶峰。他隐忍坚毅,蛰伏而后发,却因为自己孜孜以求的权力与千秋功业,选择丝毫不退让,这就犯了封建社会交往的大忌,再加上他在洁身自好上并非白璧无瑕,最终导致了身死名隳。

第六节.结束语

       总的来说,张居正是一位个性不凡的政治家。他从微寒中奋起,当了十年首辅,将改革从政治推向经济,使衰败的王朝一度恢复生机。在风云际会中,他刚毅深沉多谋善断,位极人臣却又独断专行以至祸发萧墙。这就是历代史书中说不尽的张居正。在他身后不久,诋毁他的反对派转为奔走呼号为他昭雪,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没落时期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力图兴利除弊所能尽到的最大努力,和必然失败的社会悲剧。

       至此,我们小组关于张居正的探索就告一段落了,但是明代的风云人物中,张居正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要以本篇区区几千字的文章去完全描述这位历史伟人不寻常的一生,或是深入剖析其过人之处,并不是一个现实的任务。只是希望我们浅薄的介绍和见解能给大家带来些许的启示或是灵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