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自己—让生命更完美
有人问佛法在这个时代有什么用?看过非诚勿扰剧知道,其中有一个北海道场景,景中的路边有一个箭头,因为到了冬天北海道会下很大的雪,然后路就看不到了,行人只看到了箭头,按照箭头所指的方向就可以行走了。我理解佛法的作用就如这些箭头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给人一些提示和指引。如果你想要从究竟的角度去研究人生,他就能够指引你理解生命的终极意义。按照这条路做下去就能够达到终极的目标。
很多的人缺少对于佛法的认识,觉得佛教的存在对于社会的发展没有什么意义,又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又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且更是不舍得用大量的时间来修证。我想就其意义而言,你不能让一个方向盘来完成盘中餐一样不现实。只要有生命的存在,佛法就有存在的意义,因为佛法是解决认识生命问题的钥匙。甚至更能让人对未来充满着自信的动力。在人生的路上,烦恼就如阴天一样,很多的时候让人看不清前进的道路,如果你有佛法的认知,就会让自己前行更安全,最终能够顺利前行
佛法是认识自我的钥匙;我是什么?人们所知道的我,一般意义而说的我是指色身,包含了能够思维、能够思量、能够处理问题、能够处处做主的心,是这个身心能够让我们处理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能够学习、能够行、住、坐、卧,吃饭、睡觉及种种所行。是谁在驾驭这个身心?为什么具有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现代医学、心理学极为发达的今天,也并不能准确的做出解释。还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所作的说明,能够让人得以知之,而且所说的法义并不是概念的说明,更不是迷信的传说,是具有科学价值的精神科学,是可以经过验证的。
例如;众生于三界中生活,每日之现量境界既是所取之六尘相及能取之我—七转识—能觉能知而又处处做主之心。然此能取及所取相分(我与六尘相),皆依藏识自心而幻起幻灭。当外境界风吹(外相分入),藏识便依五根现起内五尘相,七转识浪随之现起,追逐五尘及其所生法尘,相续生灭不断,藏识与其中间犹如明镜现诸相等,而不分别取舍,显现能取及所取之七转识及六尘相之生灭变异,而自身如如不动。
能取之我所涵盖七识,即为见色的眼识、辨别声音的耳识、能分别所食味道的舌识、能嗅出气味的鼻识、能感知身体状态的身识、还有能分别五尘粗相也能分别五尘细相及法尘相的意识,还有第七识意根,在唯识中说为末那、即处处做主之心。佛陀于阿含经中说“眼、色因缘生眼识,,,,”乃至“意、法因缘生意识”;从眼识到意识等六识心体,都是根、尘、触三法和合因缘所生识,摄属识蕴中,都是所生法,是有生有灭的法;因此意识既是有生有灭是籍缘而生的法,当知必定是必灭之法,不是常住法、本住法。通过观察意根—末那与意识的区别,找出意识与末那的相互关系,全面清楚地知道二识的自性,真实证得其非有真实的自性,并于一一法界现前观察,且审细观察,弄清意识觉知心自体及其变相,比如;离念灵知心、定中的离念灵知心,一念不生时的意识心等等,都是生灭的法。色身,意识,意根都是无常之缘起性空的我,本身自性是生灭的,因此确认自己并不是常住的,是生灭虚妄的。
那么有情到底生从何来?为什么会有老死呢?佛陀以十因缘法推求;老病死因生而有、生因有而有、有因取而有、取因爱而有、爱因受而有、受因触而有、触因六入处而有、六入处因名色而有,名色因识而有。识有故名色有。这个识是什么?由十因缘法知名色是从非七识所摄的另一识中出生的;从老死忧悲苦恼向前推,知道名色五阴就是生死众苦的根源,然而名色五阴是从哪里来的?推求结果知道名色由识生,识有故名色有,如阿含经所说“有因、有缘世间集”。这个因就是入胎识,也称为如来藏。缘就是无明、业种、四大、父母。是以如来藏为因、以四大及父母为缘而有生命的出生。以十因缘法证明名色之本就是本识如来藏。可见众生皆有如来藏所生。这就是禅宗所问的“生从何处来”?
为什么会有一世又一世的名色从本识中出生呢?依于十二因缘法推究,是因为人们爱攀缘,攀缘我所,攀缘错误见解,攀缘五蕴自己,所以就有了种种行,身口意行的不断出现因而导致名色的不断出生。因为六入处根源的名与色则是往世识阴六识的存在而导致的名色五阴出生的动力,所以名与色五阴则是因为识阴六识缘于往世身口意行而来的。种种身口意行不断的造作,是因为不知道五阴是生灭法,是虚妄的,这就是我执的无明。所以种种无明的存在,则必然而有人生的迷茫所行,有善业及异熟果报,也有种种恶业而被因果律拘束,轮转于六道之中。这就是无明的存在,而有不但造作的身口意行,本识不断的出生未来世的名色,就有生老病死。那么把我见与我执的无明灭掉,就可以出离三界生死流转了。
一般而言人一生中总是落于我执之中,执著于一生诸事的不舍,即如临死之时心中有诸多放不下的牵挂;如“我的金孙,我真是惦记啊”等等,因为放不下则不能投胎转世,只能流连于六道中的鬼道,这就是家家所拜的祖先,也就是留在鬼道里的先人。他们也只能享用后世亲人节忌日的供养,也有的念及亲人只能以梦的方式相见。如果有子孙懂些佛法,就会在寺院立牌位,希望祖先能够得闻经义,渐渐懂得无明真意,放下执念就有机会重新受生了。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熏习一些佛法的知见,知道“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因缘法告诉人们生命是连续的,不是只有一世,因为无明的存在而使生命有轮回。由于执身为我、执心(意识)为我,成为对生命认知的误区,使有情不能解脱或出离。所以要正确的认知自我,佛陀于《心经》中说“诸法空相”就是告知人们,一切有为有作的法都是生灭的,就是讲蕴处界(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十八界法都是因缘法,悉皆无常变异,无有常驻的自性,既是变异则必然有生有灭,包括十八界所衍生的法也是无常变异,是生灭法,是则《心经》说诸法空相。有生就有灭,所有众生都有生灭。由因果而有众生的命数,由功德而有运为。
佛法是前行的动力,当你认知所谓的我是生灭的、虚妄的,你也知道这些所谓的我是由真实法出生的。当你通过观行并证得佛陀所说的法义时,才会从根本上认知自我的虚妄,认知诸法空相。知道了真实法的存在,也知道了是真实法直接或间接出生了诸法,真实法是诸法空相之根源,也是万法缘起性空的根源,所以说真实法如来藏是万法体性的实相。是真实法让众生得以生存、生活,从而去除认妄为真的我见。由此而时刻的提醒自己要敬畏生命,珍惜自身的同时也要珍惜、善待其他有情的生命,远离五毒,所行依八正道而作。龙树菩萨说;“假使千万劫,所造业不亡,姻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其真实的理是,凡夫造诸恶业,所有的行为都是先有末那有意,同时意识进行思维,然后由末那决定如何去做,如来藏秉承末那之意而作。诸人以为人皆不知(其实鬼神皆知),所造诸业后,其业种回流到如来藏识中,永远不坏。要消除此业,因为有自心流注,唯有忏悔补救,方能有新的业种汰换旧的业种,由此而消掉旧业。这就要在敬畏生命的同时,如何让智慧的光芒照耀所行,每一念每一行皆为正智,如证道歌所说;“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在真实相的智慧中随缘而行,少一些心行的执著,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诸多大乘经典中佛陀都说有第八识,《楞严经》说;“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经中说有阿陀那识,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阿陀那识是持身识别之义,既是持身又是了别。这个识是识别性极为深细的识,很难证得祂,也很难知道祂在何处。这个微细识中含有个人所有的习气种子,好像瀑流一样不断地流注,而使得众生生存、死亡、流转。可见这个微细识既有持身、也能了别,既有持种、也有以流注的方式产生诸法等功能,要找到祂卻是很难。但是要在佛法中前行,还必须找到祂,认知他才算是真正的完整的认知了自己,为此佛陀传下教外别传的教法。
当你见到真实我时,就如永嘉玄觉大师所说的“知体即已灭,豁然以托空,寂而少时间,唯觉无所得,即觉无觉,无觉之觉,异乎木石”以及禅宗二十三祖鹤勒那说的;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时不说知。这就是理一心的境界。
再经过深入的体验,会确认“此经”就是如来藏。从此后般若经就通达了,找到如来藏就是找到了进入佛法大门的钥匙。知道了佛身充满法界,就是说祂无处不在,遍于自己的十八法界,五阴法界。而不是遍满虚空。祂遍一切法界中存在,眼法界,耳法界,或者色法界,声法界及意识法界都与他同时同地在一起。 智慧真的很奇怪,从认了祂以后再详细观察祂,确认为什么真是如此以后也就转依了祂,于是智慧就开始出生,原来不懂的公案,也能找到参究的入处了。如果已经知道但不能真正的认祂,智慧也不能出生。
如来藏是离六尘的,在六尘中没有见闻觉知,不对六尘起贪厌,所以祂配合我们照顾我们时还是把祂的清净性显现在那里。所以当你看到了那个无境界的境界,也看到了祂的清净相,也明白了祂为什么是清净的,是涅槃的。所以说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是在说明如来藏自住境界,证涅槃,证真如就是见到如来藏的真实如如性,这就是见到了自我的真实相。
修行者如何行菩萨行,就是“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就如《金刚经》品一讲的就是佛去乞食、吃饭、洗钵、敷坐等事,这就是威仪进止,无非佛事,所行所做,一切作为皆为道场。可见想要进入佛法大门,一定不能独自去隐居,那都是盲修瞎练。在深山中练,只能做解脱道的思维,断除我见、我执、让烦恼远离不现,想断除烦恼几乎不可能,想证悟菩提就更没有机会。因为成就佛道的历程,就是断除烦恼的过程,要让烦恼不断现形而加以断除,才是成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