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2)
马克思——达尔文
一、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德国,1818-1883年)
马克思不仅是哲学家、历史唯物主义者与辩证唯物主义者,还是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
1. 背景信息
通常来说,大哲学体系的时代到黑格尔为止,在此之后,哲学走到了一个新方向,不再有庞大的思考体系,取而代之的是“存在哲学”与“行动哲学”。
2. 马克思思想
马克思思想有一个实际的或政治的目标。
2.1 唯物论
人的思考方式有一大部分收到社会中的物质因素的影响,这类物质因素左右了历史的发展。物质的变化才是推动历史的力量:“精神关系”并不会造成物质的改变,而是物质的改变造成了新的“精神关系”。促成改变并因此把历史向前推进的,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力量。
社会基础:物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条件
社会的上层构造:社会思想、政治制度、法律规章、宗教、道德、艺术、哲学、科学等
物质条件“支持”上层构造,上层构造反映了社会的基础。社会基础与它的上层结构之间有一种互动的辩证关系存在。
社会基础分为三个阶层
(1)生产条件:即这个社会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与资源,是最基本的阶层。这个基础明显决定这个社会的生产种类,同样也决定这个社会的性质与它的整体文化。
(2)生产工具:设备、工具、机器等
(3)拥有生产工具的人
人们分工的方式和财产的分配就是马克思所谓的社会的“生产关系”。
一个社会的政治情况与意识形态是由它的生产模式决定的。历史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基础的改变。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是非对错的观念是社会基础的产物。一个社会的是非标准主要是由哪个社会里的统治阶级来决定的。
2.2 阶级斗争
在历史的各个阶段,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之间都会有冲突存在——冲突乃是存在于那些拥有生产工具的人和那些没有生产工具的人之间。
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因素会驱使它逐步走向灭亡。资本主义是迈向共产主义的一个阶段。
无产阶级革命后,有一段时期会出现新的“阶级社会”——无产阶级专政:由无产阶级以武力镇压中产阶级。在这段过渡期后,无产阶级专政会被一个“不分阶级的社会”所取代。在这个社会中,生产工具由人民所有,国家政策是"各尽其才,各取所需”。这时,劳动成果属于劳工,资本主义的疏离现象到此终止。
二、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英国,1809-1882年)
达尔文是生物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也是近代唯一一个公开质疑圣经中对人在万物中的地位的说法的科学家。
1.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一种认为除了大自然和感官世界之外,别无其他真实事物的态度。马克思、达尔文、佛洛依德都属于自然主义。
- 马克思:指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基础的产物
- 达尔文:证明人类是生物逐渐演化的结果
- 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研究发现人们的行动多半是受到“动物”本能驱策的结果。
2. 进化论
《物种起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既存的所有动植物样式都是依照生物进化的法则,从较早期、较原始的形式演变而来
(2)生物进化乃是自然淘汰的结果
生存竞争在那些彼此最为相似的物种之间往往最激烈;生存竞争越激烈,进化到新物种的速度也越快,最后只剩下最能适应环境的品种可以生存下来,其他的则会灭绝。
3. 遗传与突变 - 新达尔文主义
所有的生命和所有的繁殖过程基本上都与细胞分裂有关,细胞分裂的过程就是一个细胞复制自己的动作。
在此过程中,偶尔会有一些小的错误发生,导致哪个被复制出的细胞并不与母细胞完全相同,这就是"突变”。
4. 生命的起源
所有生命赖以组成的复合分子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
(1)大气层里不能有氧气;
(2)要受到宇宙辐射线的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