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各种小说读书

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度不高,有可能孩子资源被掠夺,怎么办?

2022-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静姐镜说

强强妈带着受伤的心结束了和老师的电话。

之所以受伤最主要来自于和老师通了半个小时的电话以后,老师才发现自己居然把强强弄成另外一个孩子了。最后老师歉意地说,带两个班接近100来个孩子,对中等成绩的强强印象不深。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自然都期望能得到老师们足够的关注。多给自家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多关心自家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态度等方面。

然而中国教育的现实情况是,学生多老师少,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是正常配置。而老师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关注每一位学生,那么在这种实情下如何才能在老师有限精力里,得到更多的关注是每位家长关心的问题。

家长的期望固然没有错,但我们应该尽力去看到实物的本质,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老师他是一个正常的人而不是神。教师仅仅是他的职业,这份职业和其他职业是没有区别的。

既然是份职业,那就有相应的考核制度。在对老师的考核制度下,一般情况而言,老师会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策略。

重点关注和保护好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孩子,这个和老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挂钩。

第二关注点在成绩不好、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这部分孩子往前带一带,班平均分立刻就有显著提升。再者,这部分孩子又和风气、纪律等挂钩。

老师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那么通过关注这两部分孩子,来带动中间群体的孩子,这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想雨露均沾,几乎不可能。毕竟几十上百号人。

“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也许是这份职业最有效的工作策略。但对于中间生却有了几分“吃亏”的“嫌疑”,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希望。

在教育体系中,往往以分数简单论天下,必然会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优势潜能,而占比最大的中间生特别容易被忽略。

老师也因此看不到更具体更真实的孩子。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孩子都处于中间水平。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老师不关注你的孩子,是件好事儿,恰恰说明你的孩子不惹事很听话。

静姐恰恰认为,这种说法带有一定的误导性。事实证明你孩子的资源被悄悄掠夺了。

中间生处于可上可下的位置,潜力空间也最大。 如果孩子潜在空间不能转化为优势,或者说可塑性没有被充分发现和挖掘,就会导致孩子的成长最佳发展期被错过。

孩子长期处于被“无视”或缺乏“关注”中,很容易缺失自信。

孩子在这种无形中会也会缺失自我,逐渐走向平庸。

有家长问静姐:我请家教提分或是给老师送礼,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答案是,不能!

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双管齐下:即要为孩子争取关注,又要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

单纯依靠提高分数来争取老师关注,只会带来的更大风险,有可能让孩子从此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个代价太大不可取,也太心急。再次强调教育是个系统性工程,急是急不来的。

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少,其实就两点:一是因为孩子是中间生;二是家长不上心。

真相是,往往孩子在班里是中间生,家长在家长群里也是默默无闻的一员。甚至有学生毕业时,老师都还有没有见过的家长。

他们有可能是自己工作太忙,顾不上孩子;也有的是家长表示怕打扰到老师。

静姐想说的是,你自己的孩子不爱不上心,却要求老师上心或是别人上心。这合适吗?能如愿吗?答案是显然的。

老师根本不怕家长打扰,他反而怕家长不打扰。教育三条线:家长、孩子、老师。你自己都缺席了,最后怨恨老师不关注、孩子不争气,显然这又说不通。

正解是,家长要积极一点,和各科老师做好沟通工作,让孩子在老师眼中立体化,形象化。

沟通中的要点是尽量聚焦,而不是大框架的问老师:我孩子表现如何?这样的提问太广太粗,不聚焦,是无效沟通。这类似于在老师那儿冒个泡,没区别。

问题尽量针对性,比如:

我孩子上课专心不?

孩子通过这次考试反应的问题点是什么?

孩子在学校合不合群?

孩子的特点和弱点,以及我希望孩子得到哪些方面的锻炼……

请问老师,需要家长做哪些配合……

这样的有效沟通,才会得到老师的有效关注。

以后都沟通才会是递进式的沟通,比如将孩子的变化及时反馈给老师。

给予老师正向反馈,老师也需要认可和价值感。这种做法不但真诚,还可以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然教育界存在着"第十名现象”一说, 说的是很多未来的牛人,在学生时代并不冒尖,常常处在十名左右的位置。

这一说法一定要看到背后的东西。不是因为他们心态好,能正视自己的中间层。

而一定是家校联合,帮他找到了独一无二的特性,并不断给他创造机会,使他始终保持自信,找到自己的目标。

最后,说说给老师送礼这事。单纯为得到老师关注而送礼,几乎没有太大效果。

多和老师沟通才是重中之重。但是一些小礼物静姐是主张的,恰到好处的礼物叫人情世故,过了就叫行贿受贿。

送礼这点因人而异,它不是重点,但可以锦上添花,只是送礼的技巧很关键。慎用。

马太效应一词同样适用于此。该词是指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一种现象。

“马太效应”务必重视,它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翻译过来就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