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未曾让须眉
古有木兰代父从军,上阵杀敌;今有刘洋酷爱航天,遨游太空。从古至今,在中国发展的任一阶段、任一领域,女性从未缺席。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其实一直都有女性活跃的身影。比如有中国“居里夫人”之称的核物理学家何泽慧、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固体物理学家谢希德、以非克隆技术培养出人类干细胞而轰动世界的生物学家俞君英以及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她们仅仅是众多女科学家中的一小部分,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女科学家并不为人所知。在历史上她们往往被忽视,抑或是成为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然而事实上在科学的世界里,巾帼从未让须眉。
暗自花开,芳香自来
花儿总是默默地生长,积蓄力量,在不经意之间,静悄悄地开放。对于一位科学家来说,时间和精力是研究路上需要付出的必要因素。1932年,何泽慧在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并且在1940年获得了博士学位;1940年她进入柏林西门子工厂弱电流实验室,开始参对磁性材料进行研究;1943年,她进入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开始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1946年春天,何泽慧确定了自己的人生伴侣——钱三强,婚后开始了他们共同的科学研究生涯;1948年夏天,何泽慧和钱三强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的组织与创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她投入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之中。至此以后直到2002年,她还坚持上班,研究工作似乎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从1932年到2002年,这70年间,何泽慧始终在默默地研究,即使是出版社请求为她写传记,她也坚决不同意。因此在《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大辞典》系列丛书第六集“物理学”部分,没有她的名字,她的传记出现在了书中最后。编者不得不加了特别说明:“此篇传记虽早已约稿,但因何泽慧本人谦让不同意立传,后在本书编辑组一再要求和催促下,作者才着手撰写并于全书付印前交稿。因全书页码已定,不便插入相应学科,故补排在最后。特此说明。”
何泽慧平时在完成国家重要任务的时候,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淡泊名利,总是把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放在最前面。人类是群居生活的生物,因此从小到大我们始终处于集体之中,在集体之中我们能够汲取力量,收获温暖!一个集体向来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置于集体之中便不能将个人利益看得太重,只有集体发展好了,个人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脚踏实地做事情,成功自会找上门来!尽管何泽慧不事张扬,但是她的研究成果却不允许她默默无闻,而她一生取得的成果也完全不亚于她的丈夫——钱三强。
何泽慧曾经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称之为“科学珍闻”。1946年春天,她和钱三强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她首先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径并且首次发现铀核“三分裂”现象,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在回国参加研究工作之后,她在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在之后的工作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她开拓了中国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实验领域,推动了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
通过了解何泽慧的科研经历,“实干兴邦”对于我来说似乎变得更加鲜活。在那个年代不乏有人通过高喊口号而获得貌似成功的人生,但是何泽慧却始终默默地进行自己的研究,“两耳不闻窗外事”,她似乎就是为了研究而活。空喊口号已经不再适合今天这个时代,然而在这个时代我们却面临更多的诱惑和挑战。改革开放在给我们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我们的开放是全方位、全领域的开放,这就意味着西方某些国家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文化输出——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不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思想都进来了,社会经济虽然发展了,人心却也浮躁起来了。虽说大学校园是一座象牙塔,但是浮躁之风也早已吹开了象牙塔的大门。很多人上课就是为了混学分,能毕业就行。如果能选择的话,总希望自己可以抢到老师不严格给分又高的课程。即便是进入了大学,所有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都是分数,而不是研究性学习和知识。
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代大学生可以说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后备军,然而如果我们到现在还是开口闭口都是分数成绩,我们何谈创新?何谈报效祖国?作为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人才,我们有必要将眼光放的长远一些,格局更高些,更脚踏实地些。如果当年何泽慧没有选择考大学,没有日复一日地坚守在实验室,那么被我们知道的可能是钱三强的妻子,而不是何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