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畲和《瀛寰志略》

2018-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业余产史官

徐继畲和林则徐曾经有过一场冲突。

神光寺事件

道光三十年,有一名英国的传教士和一名医生想要来福州定居,于是向时任知县兴廉提交申请。得到批准后,两人便在神光寺附近租屋安顿下来。当时林则徐在福州修养,适逢当地的士绅上门造访,论及此事,两者觉得这种“夷类”跑到省城和大清子民居住在一起,实在有失体统。鉴于当时大清已经历过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丧权辱国,民众有一定的排外情绪。于是林则徐向时任闽浙巡抚徐继畲写了一表,强烈要求将这两个外国人赶出福州城。

徐继畲一方面将知县兴廉训斥了一顿,另一方面又向两名英国人交涉,希望他们可以搬出福州城,宜居城外。两个英国人不乐意了,拿出《南京条约》这份文件来据理力争,同时又说要向英国驻港总督请示,以此拖延时间。徐继畲边向上司闽浙总督刘韵珂请示,刘韵珂也拿不定主意,于是上书道光帝,却得到道光帝含糊的回复:不可致生夷衅,亦不可稍拂民情。总期民夷两安,方为不负疆寄。

  双方就这样僵持住了,林则徐和当地乡绅急了,林则徐怒而投信京中,鼓动群僚弹劾徐刘二人;乡绅们又集合群众去外国人的住所闹事,强迫搬迁。林则徐还劝乡绅雇募水勇,准备动武。总督刘韵珂当时奏称:“臣与徐继畬不肯调兵演炮募勇,有违数绅之意,即远近传布。而言事者,但只情关桑梓,不顾安危之大局。”

徐继畲只好派出兵丁将神光寺团团围住,向外国人解释是保护他们,免受民众的干扰;对外宣称是围困英国人,逼迫英国人搬迁。适逢当时夏天,大风大雨,英国人的住所屋顶漏水,他们想找人修理,但是所有工匠都接到徐继畲的命令不得为英国人修缮,两人无奈,最终还是搬离了神光寺。

该事也告一段落,也可算是完满解决,但是民众对徐刘两人却嗤之以鼻,卖国贼、汉奸等往他们头上套,林则徐和言官等人对他们的弹劾,使得二人还是迁为闲官离开福州城。

本来是小小的外交事件,如果没有处理好,却会引发很大的后果,特别是林则徐鼓动雇募兵勇,就很容易引发中英双方的战争。虽然说经历了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林则徐依然没有摆脱传统华夷观念,缺乏外交意识;而徐继畲长期在海岸做官,他深知外国人并不都是来侵略中国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商人、医生和传教士。这一点,他比林则徐清楚更多。

《瀛寰志略》,不止天下还有世界

当时的大清国民,都是只知天下,而不知世界。《中国论》说:天在上,地在下,局天地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这就是典型的华夷观念,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从“夷”就能看出其认知的局限性。而随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到魏源《海国图志》,依然没有走出天下观,《海国图志》中的“海国”是环绕神州的岛屿藩国,依然在天下观中。徐继畲却从天下观走出来,进入了一个地缘政治新世界。

徐继畲的《瀛寰志略》,“瀛寰”就有一点海权的意味。他将“瀛寰”分为欧罗巴、亚细亚、阿非利加、阿墨利加四洲。“瀛寰”之中,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最强的国家是英吉利,他们对中国的威胁最大。之前,中国士大夫的目光只盯着英夷和俄夷,可只有徐继畲注意到了日本,他发现日本正在悄然撕开天朝的附属国体系。同时他还提到,米利坚打败了英吉利,自立于世界。中国也可以向美国学习,打败英吉利,就这样一个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海权思想萌芽了——联美抗英。虽然说这只是个空想,但是这种认识具有极高的战略眼光。

此书一问世便引来一片非议,政敌攻击、断章取义,就连他的好朋友也批评他失了“夷夏之大防”,混淆了内外有别的大义。

徐继畲很推崇华盛顿,他赞美华盛顿:按华盛顿异人也......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

他还说:美国合众以为国,疆土万里,国事附之民议,此乃华盛顿创“古今未有之局”,“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两段按语,于咸丰三年,由浙江宁波府镌刻,教会立石,落款“合众国传教士识”,赠送美国,镶嵌在华盛顿纪念塔第十级内壁。这或许就是给徐继畲最大的慰藉。

材料选自《从晚清到民国》 袁伟时 马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