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陈玉琨:创造最可怕的,是你给他标准答案

2023-06-25  本文已影响0人  芳草June

(文  刘俊芳)

      陈玉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新高中发展论坛”中以《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与创新》为题做了专题发言,其中提到了关于“创新”的相关内容。

一、反思知识本位,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

      知识本位顾名思义就是围绕知识展开的教育。对我们中国来说,在基础教育阶段,知识本位教育呈现的两个特点概括为深挖洞,广积粮。所谓深挖洞,就是我们可以无限地把一个知识往深处引。所谓广积粮,就是我们的学科越分越细。

      知识本位的教育,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是也造成了学生身心发展某些核心素养的严重缺乏。我们虽然有扎实的基础,有各种各样的技能,但学生高阶的思维能力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态度、情感、价值观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这也导致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缺乏领袖人才。我们需要反思,如何去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潜能?

        目前在我们的课堂上,最根本、最本质的矛盾就是我们的课堂里传授的都是昨天的知识,没有今天的知识,今天的知识没有写进课堂,没有走进我们教室的脑袋,但是我们的课堂又试图培养的学生能解决明天的问题。

      什么叫学问?学问、学问,就是学会去问。要质疑,甚至要怀疑我们书上的任何一句话,在怀疑的过程当中,培养具有创造力,改变明天的人。

二、综合素质本位教育的特征

      综合素质本位的教育就是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更要关注学生高阶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判断能力、学生创造能力等等。所谓综合素质本位教育,当下有以下特征:

1.社会性 —— 综合素质本位教育强调,我们学校教育课的多样性重视来自现实社会,有些甚至来自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课。我们要研究孩子每天身边的事,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它。

2.创新性 —— 学习过程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标准。所谓创新,其实要从小让孩子体会到享受生活首先要享受创造。创造最害怕的是思想的禁锢,创造最担心的是你给他标准答案。

3.实践性——  实践性强调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亲“历”亲为,这个“历”强调他的经历,而不是能力强调他的体验性。

4.综合性 —— 我们强调的是课的综合强调跨学科的性质。

三、创新人才的五种品质

1.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统一

2.科学精神和人文意识的统一

3. 领袖气质和平民意识的统一

4.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全的统一

5.个性特长和团队意识的融合

      从现在基础教育来说,一方面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严重不够,另外一方面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还未能真正提到学校教育的日程上来。

四、数字化时代为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综合素质教育本位是国家的意志。所谓国家的意志,从社会发展的根本来说,国家充分的意识到知识技能是重要的学生高阶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更为重要。

      数字化时代把教师从体力劳动当中解放了出来。比如,如果要把一个高中生三年所有做过的测试卷的材料收集起来,对她进行学业水平评价,需要非常大的空间。但是在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就很容易把这个数据提取出来,把教师从体力劳动当中解放出来。

      数字化时代可以提供一种理论上无限可以复制的大规模在线课程。比如慕课、私慕课(私人订制的课程)的出现,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