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2.0
以前,妈妈在世身体好的时候,都是妈妈在厨房忙里忙外,爸爸是那个酱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主儿。做饭?不存在的。
后来,妈妈身体每况愈下,爸爸才慢慢开始学买菜,学做饭……再后来妈妈去世时,爸爸也才只是将将能把菜做熟……
有几年我陪着爸爸时间比较多,所以他的“厨艺”一直也不见长进,慢慢我也学着“放手”,有意无意让他去炒菜,后来我这边家里又忙东忙西,爸爸也正好锻炼精进,如今,这“厨艺”还真就提高了不少。
不过爸爸一向对生活的要求不高,甚至可以用简朴来形容,特别容易满足。
爸爸最喜欢胡萝卜木耳炖豆腐。
先把豆腐两边煎的稍稍黄,撒点点花椒粉丢丢盐提提味,盛出来。再用葱花炝锅放胡萝卜丝泡好的的黑木耳翻炒,放上该放的调料。对爸爸来说,就是丢丢的花椒面,丢丢的盐。翻炒一会儿就加水,对,加清水,热水凉水,爸爸根本无所谓,放入之前煎好的豆腐,然后,就慢慢的炖啊炖,炖啊炖……直到胡萝卜软软烂烂,豆腐胖乎萱萱,再倒上丢丢的生抽搅匀,或放鸡精或不放,一道“大菜”就出锅了。
这道菜,可以说爸爸隔三差五就得来一次。
爸爸总说:可好吃了,就喜欢这么吃,我这已经达到小康了。
瞧瞧,一个胡萝卜豆腐就小康了。
妈妈在世时,也喜欢这么吃。爸爸会做这道菜也是在妈妈无数次“手把手”教学,爸爸无数次演练后才得以“毕业”。
有时候爸爸还会说:我今天做了个大烩菜,白萝卜胡萝卜,豆腐,白菜,还放了粉条,又切了几块你们做好的烧肉,还腌了葱花放进去……太好吃了,我很满意。
爸爸不喜欢炒荤菜,或者说压根没学会,也不想去学。
至于面食,那更不可能主动去学了。
在爸爸看来,只要有米饭,稀饭,馒头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每次回去,给爸爸改善伙食那是必须的。
这不,今天好不容易给爸爸做了一天他不常吃的饭菜。
早上,拌了点“甜”疙瘩汤。河南地方方言,这里所谓的“甜”,并不是指加了糖,而是说没有放盐。
这个“甜”疙瘩汤,也算是家乡饭了。无论离开故乡多么久,全家人没有谁能忘记它,没有谁能不爱它。
中午来上顿带劲的,红烧肉土豆。
爸爸亲自点的菜。
我问爸爸咱中午吃点啥?爸爸说随便,啥都行。
随便?那能行?二十多天不见了,您也就吃吃冰箱提前备好的囤货,今天怎能不改善一下?
爸爸说,你看看冰箱有啥做啥就行了。
你就说你想吃啥吧,别管冰箱有没有,没有咱可以去买……
“那我就想吃红烧肉!”哈!爸爸终于说出了自己真正的想法。
吃个红烧肉还是个啥事?没有五花肉?咱去市场买点现成的……
可惜他老人家太自律,即使是最爱吃的红烧肉,也只是适当吃了几块就再也不动筷子了,一心一意只吃白菜炖豆腐。
晚饭,就葱花烙饼,凉拌根黄瓜,再煮点前几天妹妹擀好冻在冰箱里的“面叶”(其实就是面片),都是爸爸喜欢的。
爸爸牙口好的时候特别喜欢吃烙饼,现在依然爱吃。为了这葱花烙饼软和点,我就干脆用烫面,软软活活,没那么有韧劲,爸爸吃刚刚好。
晚饭时,孩她爹也过来了,就把中午还剩的红烧肉给热了热,结果爸爸尝都不尝,说什么:“今天的指标都用完了,晚上不能吃了……”
我邀功似的问爸爸:“好不好吃,好不好吃?”
爸爸回答:“嗯!好吃,好吃。”
我又追问:“怎么样?怎么样?达到小康了没有?”
爸爸说:“嗯,小康,太达到了……都不止小康。”
我惊喜:“那是不是都豪华了?”
爸爸好像没听到我说的,或许他正在琢磨该怎么表达更确切:“这都小康2.0了。”
哈!小康升级版呀!
看来距离豪华还有一截子呢。
锻炼 第32天 泡汤
原计划晚上回来听完一节课再来瑜伽,哪成想,女儿一家三口晚上八点突然杀了回来。
计划赶不上变化,所有计划都只是成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