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思考力》精华笔记
一件事情,有人能用30s表述清楚,而有人说了30min也听不出重点,这其实是因为没有结构思考力导致的;
没有结构思考力,事倍!功半!不仅想要做的事情会零散、无逻辑,还可能影响我们的情绪;
利用结构思考力,事半!功倍!通过结构梳理,会让复杂的事情变的简单;
一、什么是结构思考力?
首先,思考力,是人智力素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现在的人很少愿意去思考了,都潜意识的认为,思考太痛苦,遇到有思考字样的书籍也习惯性避开,其实,思考并没有那么可怕。
《结构思考力》的作者李忠秋认为,结构思考力是一种思维形式,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需要把问题进行拆分,变成一个个可以落地的解决方案,即,一种强调以结构为视角分析事物的方法。
二、如何识别信息?找出结论、理由、事实;
我们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并不一定都会很单一、很明确的,答案也并非显而易见,那么在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时,需要靠查资料、筛选、识别等过程,最后才能得出结论;
1.找到信息中的结论;
这个结论,就像我们上学时找一个课文的中心思想差不多(看,其实我们小的时候比现在会思考),就是,从一定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形成的对事物和问题的某种看法。
小窍门①:
从对方的话里,或者一段文字里找表示结论的提示词,常见的有:因此,由此可见,可以断定,所以,表明,我要说的重点是,证明等,这些词后面往往就是对方想要表达的结论;
小窍门②:
在与人交流时,可以多问几个“所以呢?”,这样的追问,可以让对方快速地说出他的结论。
小窍门③:
多注意对方的开场、结尾、段落的开头,这些位置都容易出现结论。
(希望这些小窍门,可以帮助大家思考)
2.辨别支持结论的理由;
理由是支撑这个结论的重要元素,我们同样可以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快速找到理由。常见的关键词有:原因是,因为这个事实,有下列原因,鉴于,第一二三等。
3.找出信息中的事实;
事实和前面的结论、理由不太一样,它是很客观的存在,可以是数据,也可以是不带感情色彩的事例。
三、如何判断信息是真实可靠的?
1.书中提到两方面:
一是所得的结论和理由,一定有客观事实在支撑;
二是事实-理由、理由-结论之间,一定有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在事实可靠,且事实支撑的理由-结论之间逻辑是顺畅的,我们接收到的整个信息,才算是完整可信。
2.麦肯锡“30s电梯法则”VS《结构思考力》万能公式
通过30s,将接收到的信息:说清楚,讲明白;
公式为:#在什么的基础上#从哪些个方面#说明了什么。
(将公式利用起来,提升结构思考力)
四、为什么将信息分类?
实物型的,比如房子里有卧室、客厅、书房、浴室、厨房等,对应的空间有它自己的职能;衣柜里的衣服,书架上的书籍,梳妆台的护肤品,为了减少混乱,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整理。
抽象型的,例如我们的大脑,一次性接受大量的信息,并总会自动的把这些信息进行分类,进行归纳和重组,这样更容易记忆,并且逻辑也清晰了。
你会用结构化思维收拾行李箱吗?
将行李箱分为3个区间,举个我自己的分区例子:
1.穿戴区(换洗的衣物、鞋子、会根据出行的时长和天气,设计好件数);
2.必备区(洗漱用品、护肤品、证件、电子设备);
3.其他区(如果还有空出的地方,可以带些丰富生活的物品,我会选择带本书,很多人也会选择一个随身的毛绒玩具);
建议:短期出行,一定从简,不是必备品,怎么带走还会怎么带回来的。(总这样的小伙伴举个手)
五、信息分类:MECE法则(麦肯锡)
MECE是结构思考力的黄金法则,这个法则来自麦肯锡,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它可以保证所有分类要素之间无交叉,无遗漏。
此法则包含5个方法:
方法1:2乘以2矩阵法;(爆火的4象限,看图说话)
方法2:二分法;(将内容分为A和非A两部分即可)
比如:国内--国外;他人--自己;已婚--未婚;收入--支出等;
方法3:过程法;(适用于项目进展、阶段汇报)
比如:制定日程表、待办事项清单。
方法4:要素法;(不太容易理解)
是把一个整体分成不同的构成部分,这个分的顺序,可以是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整体到局部,主要作用就是说明事物的各方面特征,具体分析事或物。
方法5:公式法;(适用于工程、数据领域)
根据要素设计出合理的公式,套入公式成立就对了。
MECE简单的五个方法,在运用时,可专注一个利用,也可两个进行互补利用,目的就是帮助我们归纳整理信息,理清逻辑结构,思路得到延伸。
六、信息分类:常用模型(提供方法给大家运用)
3C模型:
3C取自公司(Corporation)、顾客(Customer)、竞争对手(Competition)的首字母缩写。
4P结构:
4P去取自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营销(promotion)的字母缩写,多用于市场营销的决策。
【为大家提供的方法,本身的结构是不会给我们答案的,它们的存在,是为了将我们的思考引领到更广阔的视角,让我们把事情说清楚。】
七、提炼结论的捷径:归纳法(高效的找到结论)
你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决定了你提炼结论的能力。归纳的妙处在于找到要点之间的共性,可以通过描述性概括(在事物的属性上找共同点)和行动性概括(从事物的结果中找共性)来结合,得到完美的结论。
这种方法也非常适用于初级写作的人,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的时候,尝试找到自己准备材料的共同点,用一个点总结概括完全,那这个点就是主题。
八、得出结论的捷径:演绎法(让思考和表达有说服力)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演绎法,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1.大前提是事物的共同点;
(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常识、定理,推出的结果是让人感到可信的,要是无可争议的)
2.小前提是具体事物;
3.结论是具体事物的性质。
【重点注意】
容易引起争议的前提(实践中需要避免):
①大前提是自己的主观判断;
②大前提中写了复杂冗长的信息;
九、3种常见的表达误区
1.在一开始,没有亮出结论。(结论不明显)
2.汇报的各个细节之间没有分类。(没有条理)
3.话与话之间没有联系。(缺少过度)
十、清晰表达信息的四个原则(简称:论、证、类、比;)
①【论】,指结论先行。
即在表达时,最好在一开始就出现结论,一次表达只支持一个思考;
②【证】,指以下统上。
即任何一个层面的要点,都必须是它下一个层次要点的总结概括,直到最后一个层次的内容是客观事实或数据为止。
③【类】,指归类分组。
即每一组要点必须要属于同一个范畴。
④【比】,指逻辑递进。
即每一个要点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简言,以结论为开头,层层论证结论,最后再强化结论的过程。(像小学常用的作文格式:总分总;)
笔者:Sunny
为什么我们知道了思考结构的模型,也不一定能变成一个结构思考能力很强的人?
其实它只是工具(引导的作用),不用就会生锈,当然,越用就会越顺手。
熟练应用结构思考力,让事情变简单!
一起读书吗?
【今日耐人寻味佳句】
智慧,是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