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谈写作读书

这本书越早给孩子看越好

2017-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2H青年

01

记得一位名作家说过,写作没什么技巧可言,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每次写不下去时,我就用这句话壮胆。

结果,硬着头皮写完,自己都不愿回过头来完整读一遍。读几句就开始摇头嫌弃,这都写的什么呀。

我知道,差距在于「想」这个阶段。「想」既体现写作者的知识储备,也是谋篇布局的过程。

只是这个思维过程是隐形的,看不见摸不着,除非作家愿意把构思的全过程毫不吝啬和盘托出,我们普通人才能从中学到一二。

愿意这样做的作家确实不多,有谁会把安身立命的本事慷慨地告诉别人呢。还好,王鼎钧先生是个例外。

02

王先生是台湾散文大家,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文坛的常青树」,台湾散文创作「崛起的山梁」。

​他专门为指导青少年写作文出了一套书,分别是《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文学种子》和《讲理》,合称《作文四书》。

虽然这套书是面向青少年的,但实际上适用于所有对写作感兴趣、想写出好文字的人。

作序者杨传珍在序言中讲了她的亲身经历。

1991年,她刚读完这套书时就想,要是少年时期能读到这么好的书,她早就成为写作名家了。

后来在吉林大学任教带写作课,发现写作教材全是大道理,高深的术语,对提高写作没啥作用,就大胆做了尝试。

两个班用规定教材,两个班用《作文四书》。一个学年下来,听《作文四书》的学生,写作水平明显高于听规定教材的学生。

至于学生在人格建构上的飞跃,更难以估量。

03

这四本书都不厚,每本也就200页左右。花了两小时,我先读完了《作文七巧》,感觉真是豁然开朗。

想起在《结构思考力》一书中,专门有一章讲如何把隐性思维显性化,《作文七巧》可以说是这方面的范例。

王鼎钧先生用大量生动的例子,庖丁解牛般讲解「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七种写作技巧。虽然每种技巧都单独成章,内在里却有着严谨的逻辑。

如果用练武作比的话,这本书讲的就是高手的内功心法。

在讲解「直叙」和「倒叙」中,作者认为,记叙文之所以生动,多半是因为记叙的事情本身生动。如果事情平板,文章也就平板。所以,写事情时,得注意起落、详略和表里。

文章的起落要考虑读者的反应强弱,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要试图对读者产生强弱不等的刺激,引发读者的情绪反应。详略很好理解,没有详略写出来就是流水账。表里,「表」是事情本身,「里」则是由事情引申出的道理或者别的东西,引发读者去想象和推论。

在我看来,这三点其实也是一个好故事的判断标准。

04

「归纳」和「演绎」多用于议论文,在哲学上,这两个词语的解释晦涩难懂。作者到底是大家,用了两句诗来解释。

他说,「万木落叶天下秋」是归纳,「天下秋而桐叶落」是演绎。归纳是「温故」,限于已知。演绎是「知新」,帮助人们探求未知。

这个解释角度倒是很新颖,很容易理解。

在议论文写作中,归纳和演绎经常是一起用的,作者给出了一个沙漏模型帮助理解,用这种思路,即使写不出惊人之作,也能写出规矩合格的文章来。

在讲解抒情时,作者说,中国人把感情区分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大类,抒情散文很少写「怒」,简直避免写「恶」和「欲」,如果非要写,要等一等,等「怒」转化为讽刺,等「怒而恶」升华为悲悯,等「欲」净化为欣赏或旷达再动笔,要表达人的高尚感情。

这一点我不是太理解。

这个观点放在新媒体写作中几乎不成立,但凡引起广泛传播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情绪化写作,作者爱憎分明,情绪饱满,爱要大声说出来,恨要大声骂出来。

可能,这是写手和作家的区别,也是时代的变化吧。

05

在书的最后,有十组习题,叫「希望你来做」,题型有选词填空,词句搭配,句子排序等,用来检验自己的作文水平。

题目看着很简单,有的题做起来却不易。真是应了那句话,看到和做到永远是两回事。

耐人寻味的是,习题没附答案,让读者自行判断。

有时候,书的价值和厚度并不成比例,越是厚书越要读薄,越是薄书越要读厚。

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

真心向有孩子的家长推荐这套书,不光应对应试教育下的写作文绰绰有余,还能教会他写出自己真正想写的文字。

没准,你的孩子以后会成为作家呢,对吧?


图片作者:happylism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