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P转学记

2019-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宋雅琴

妈妈曾经有过短暂的教育界工作生涯,当时对国际学校孩子的状态印象深刻,自信,团结,多才多艺。相比之下,公立牛校的孩子虽然个体突出,但在团队合作和领导力方面有欠缺,公立普校的孩子则显得木纳没有灵气。那个时候,妈妈就想,希望小P将来念国际学校。

小学入学的时候,没有给孩子直接选国际学校,主要考虑一来小学要离家近,二来要打好中文基础。很幸运,小P的小学完美满足这两个要求。语文数学底子打的非常好,小小年纪已经展现出祖传的考霸能力。但朝阳教改似乎要往不拼成绩不拼特长只拼房产的方向去搞,小P家对了三所中学,一旦抓阄进不了最好的一所,就得直落谷底。于是三年级时,妈妈开始动了转学念头,希望达到如下目标:

1.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节省下课后英语课时间,让孩子多玩;

2.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不为考试而学习;

3.最好能寄宿,全面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围绕这些目的,发现我的目标学校主要是民办双语学校,入围的有海淀外国语、二十一世纪、北师大亚太、人北联合、中杉、凯博、北外附校。这些学校都是20万以内能全部搞定的。超预算但也很喜欢的,是启明星和赫德,这两家不能住宿,需要校车通勤。

最终去参加了二十一世纪和北师大亚太的插班生考试,全部考上。考试难度基本就是公立学校语文数学的难度,没有奥数神马的,英语比公立学校难,但达不到瑞思的难度。其他学校,要么没有插班生名额,要么太太远。二十一世纪和亚太各有所长,分别是海淀和西城学籍,二十一世纪对应的中学派位很不错,都是海淀上升期的第二梯队学校,亚太到中考时可以考西城高中;二十一世纪更强调孩子的主动学习,亚太更强调老师的合理指导;亚太的校园更大,整体感觉更明亮,全尺寸足球场,但也更远,嗯,实在太远了,二十一世纪地铁直达,但校园确实局促了些;二十一世纪国际班有名额,亚太的傲游班没有名额,只能念普通班。最终,小同学自己选了二十一世纪。这里多说几句,如果家长接受亚太的位置,小学一年级就去考遨游班还是很棒的,京籍孩子有每年一万的补贴,小升初如果在前25%,中学几乎就免费念了。

入读三个星期。小同学从第一天哭着入睡到第二星期周中非要回家一次,到现在已经觉得住宿也挺好的了,只是会想家。学校开了各种课外班,每学期可以选三种。足球、钢琴全部在学校解决,另外在学校报了奥数课程,兴趣为主,还是英文教学,小盆友学的津津有味。

小盆友喜欢学校的所有老师,班主任老师和生活老师对孩子照顾的非常细致,学校有外教全程跟班。课堂上不再是公立学校的一板一眼,而是轻松交互的模式,拘谨的小盆友慢慢学着放开自己。午饭晚饭之后都有课外活动时间,随便在操场上玩。晚自习早早做完作业,就可以自己看课外书,三个星期,小盆友已经看完三本大部头的课外书,《英超风云》《好心眼巨人》还有本妈妈叫不上名字的书,以前在家一本也要看俩月。跟妈妈散步遛弯的时候,会绘声绘色的把一整篇英文课文复述下来,嗯,好几个单词妈妈还不认识。

整体来说,国际学校的数学偏简单,应试能力不会刻意培养,基本上要回高考路线不太容易。老师会刻意培养孩子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和合作氛围,在小细节上流露出民主的基本精神,阅读被提到了很高的地位,学科之间会按照主题融合起来,学以致用的氛围更好,小盆友的探究精神会被更好的呵护起来和挖掘出来。

要衔接好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小盆友两年以来的瑞思英语立了大功。虽然后面瑞思不会再续课,但从公立学校几乎无缝对接国际学校,没有课外英语恐怕很难。

现在唯一的牵挂就是小盆友不愿意主动申请参加足球校队的训练(每天早上六点开始训练一个多小时)。不过,随着小盆友对学校环境的熟悉和自信心的建立,估计是迟早的事情。此外,在学校没办法每天练钢琴,只能周末在家练一两回。这样钢琴就完全是个兴趣了,只要他一直愿意弹,做个消遣就好。

写下来,供对小p转学经历感兴趣的好友参考。最后要感谢小P爸爸,转学过程中波折多多,爸爸无论是小P反水、姥姥姥爷思想波动还是政策磨人,爸爸都始终支持妈妈的决定,遇山开山,遇水架桥,也感谢娃他大姨小姨关键时刻鼎力相助,还有这个过程中提供过支持、给过鼓励的好兄弟好姐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