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史寻缘】“始作俑者”的背后
在春秋以前,大概由于是人们作为社会基础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决定了其上层建筑的人们的对自然的认识水平低下,进而决定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限的崇拜,人祭与人殉两种社会现象正是作为当时历史的折射与反映。
随着人们对自然认知能力的有限的发展以及人们内心道德水准的提高,或者是由于作为社会生产主力在生产领域的重要性凸显,或者是由于作为社会经济基础井田制的逐渐崩溃以及建立在其之上的以嫡长子继承原则为核心的宗法礼乐制度逐步解体并导致出现诸国之间无休止的混战,且由于在奴隶制社会当兵作战乃是贵族阶层的荣誉与特权,随着列国之间实力的增强,战争日益频繁,战争强度与规模的增加,以及战争武器的改进导致兵士死伤日剧,各国现役军队与后备军队以及正规兵源的减少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之下使作为社会主要人口的奴隶阶层在国防或军事领域的地位骤增。
由于正视奴隶阶层不仅必要而且亟需,理所当然地奴隶就不能被奴隶主旧贵族肆无忌惮地用以殉葬,然已经处在自身难保中的奴隶主阶级依然放不下高高在上的宗室贵胄的面子,竟用泥土捏成人形作为活人奴隶的代替品来在地宫中陪伴已经过世的奴隶主,这曲折地体现了奴隶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的复杂性与阶段性。
难怪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痛骂道:“始作俑者,可无后乎!”在儒家学派认为所有孝之中,无后乃是最大的不孝。正如亚圣孟子所说:应看看当时的情况不是吗?若是,真是整个社会统治阶级或主观或客观的认识到奴隶的重要性,或者是奴隶主良心发现道德及认识水平的提高,并知道了活人殉葬的非人道性与赤裸裸的残酷性,主动地用物代人来陪葬亦不失为一种历史的进步。
如果,奴隶主旧贵族在失势时依然放不下所谓的尊严依然故我,即使用不起活人就用陶佣表示高人一等就使人痛恨,再加之社会风气具有由上至下的传递性,社会上层引领并主导整个社会的观念与习俗,可能导致社会下层对上层的无限羡慕,但由于经济实力不允许,只能造陶佣陪葬的方式效仿贵族生活并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导致社会陪葬习俗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在整个社会中死灰复燃,是多么可怕可悲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