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浅秋文学散文

活好了自己 ,就活好了全家

2023-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解忧小木屋

这几天看了一本好书,爱不释手,喜欢不得了。

长这么大,我才明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情绪事件”原来是有“因果”的。

这是一本心理学家写给需要爱的同类的书,它的书名《只想和你过好这一生》。

比如,每一个残忍对待小动物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遇事不管青红皂白,喜欢暴揍、胖揍孩子一顿的“问题父母”;

每一个对自己要求近乎严苛,凡事力求完美,对老公和孩子百分百尽心尽力忘我付出的女人背后,她的原生家庭对她是“厚此薄彼”的。

因为她有一个缺乏关爱呵护的童年。

于是成年后因为弥补从小情感上需求的缺失,所以会十分渴望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完美、温馨、充满爱的家庭生活模板的存在。

她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然而,她对家庭成员过多的爱只能使对方内心不平衡,更多的爱甚至给人一种窒息感。

喜欢替别人操心,她很疲惫,自己也搞得面容憔悴,怨声载道,男人需要的是一位“妻子”,而不是一位“母亲”。

于是男人采用小时候逃避母亲管束的两个“伎俩”,逃避和善意的谎言。

能出差就出差,能编点有理有据的谎话就编点有理有据的谎话,她大概率会遭受到伴侣背叛和伤害的悲惨结局。

原来爱不是越多越好,你对别人泛滥的关爱,别人会觉得:“这些是你征求我意见给予的吗?是我开口索求的吗?你自以为是给我精心挑选的衣服,我讨厌那样的颜色!”

原来爱一个人,别人需要的 ,才稀罕。

你尊重别人的意愿,否则做得越多错得越多,他会觉得自己生活失去掌控感。

你会觉得这个男人不可理喻,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就像有时候男人喜欢清静,不需要陪伴,你在旁边“家长里短”就会遭到他冷言冷语对待。

人和人之间不仅需要空间距离,更需要心理距离,和你“疏远”,和爱不爱你没多大关系。

人家刷点小视频,熬点夜,每天喝点啤酒,“糟蹋”一下身体,请自便,你又不是他的妈,管他呢!

一个人生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遇到什么样的父母,是一个人最大的命运。

认识你的原生家庭,可以轻松破解你的命运形成之奥秘,这点挺有说道的。

你想和谁过好这一生?真相是,活好了自己,就活好了全家。

我发现有时候怒火能烧毁一个人 ,她和伴侣的关系,她和朋友有矛盾时候的激进表现。

以及她总是强调“你是错的”,“我是对的”,她很在意别人及时回复她信息,否则就有一种被轻视怠慢的感觉。

所有这些和身边家人和朋友中体现的心理状态,其实都能从她童年和父母关系相处模式中找到答案。

农村家庭家里子女多,总有一个婴儿照顾不周 ,她不哭,资源不会向她倾斜。

拥抱没有,爱抚没有,得不到就不再奢求,童年的“被遗弃感”在岁月长河中被很好沉淀河床下面。

成年后,和家人朋友亲密关系中一丁点刺激就会天雷勾动地火。

过于自尊的人一定很自卑,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能容忍别人的漠视和冷眼。

前几年“夸夸群”火了,这阵子随着电影《消失的她》的热播,恋爱脑“求骂醒群”也蒸蒸日上,开展的如火如荼。

昨天又看到一则视频,心疼死了,一个变态父亲狂掴七个月大小婴儿的耳光几十下子。

孩子被吓得都有应激反应 ,看见父亲一走近身边,浑身都一激灵。

试想孩子跌跌撞撞长大后的心灵阴影面 。

听说家长狂吼婴幼儿,孩子大脑会变笨,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人的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我们一生来治愈。

我们绝大多数少都有过创伤,原来了解一些心理知识,可以自我抚慰“内在小孩”,然后身心愉悦自由地生活。

好多妻子抱怨伴侣不懂爱、不会爱、不给爱,坚定地认为自己不幸福的婚姻该由对方负全责。其实,几乎不存在不懂爱的人,

就看你值不值得被爱,会不会索取爱……

我发现很多人都有“心理隐患”存在,过于深沉含蓄,不擅于表达自我情感是病;

过于在乎别人眼光,容易嫉妒、狂躁也是病。

为什么很多理科学霸左脑过于发达,右脑负责感知、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等能力就会相对薄弱一点。

我们回忆童年创伤,不是为了沉溺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活在当下。

二丫我相信,绝大部分人结婚之初,都是想和伴侣过好这一生的,否则就没必要结婚了。

那么,为什么很多夫妻过不好这一生,甚至在冲突中怨恨彼此呢?

可能是因为很多人不懂得一个道理:婚姻,找的是伴儿,不是梦。

你明明和这样一个人在一起,却非要他变成另一个你想象中的人。

甚至,你根本就看不到这个人的真实存在,现代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恰恰说明这一点。

婚姻中的我们无比幸福或无比痛苦地将你心中的"好东西"与"坏东西"投射到对方身上。

你是在与一个幻想中的人相爱。

问题是,没有谁愿意被改造,所以,伴侣势必和你作斗争,这就造成了种种的婚恋冲突。

要化解这些冲突,你就必须看清楚自己不切实际的期待,并看到对方是“人”。

我们每个人的“内在小孩”因人而异,从小缺少父爱的,内心幼稚天真的,会不自觉喜欢父母深恶痛绝的“怪大叔”,那份无原则宠溺让她怦然心动;

从小理科不行,被数理化—“爆锤”的女孩子,会仰慕目光深邃,五官立体,逻辑思维能力强的理科男。

两人相处过程中,又受不了对方的漫不经心,三言两语,看不见情绪波动的“清汤寡水”聊天方式。

一个人太过理智也就意味着没情趣,不浪漫,过于程式化,公事公办化。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段话:"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因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没有心灵创伤的孩子。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有时候你会宽容对待那些尖酸刻薄,嫉妒心强,看不得别人好的女人。

如果你了解了她的过去,就会懂得现在的她,

她变成这样,“内在小孩”遭受了多少蹂躏和摧残。

所以多了解一点心理学知识,你会成为一个智慧,且有柔软心的人。

有时候多拥抱一下自己“内在小孩”,孩子该放手就放手,话说放假这些天,我烧菜丫头吃得很少,有空人家就独自出去吃 。

这些天帮楼上的小妹妹补课人家也有了一点收入,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儿大不由娘……

我学会倾听,只用“耳”,不能再用“嘴”,以后嫁人,回家就是“客”,想想就是这么回事。

就像犹太人说的那样: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人,活得是心情,人生病,都是情绪出了问题。

人格健全,自信阳光的孩子,哪怕偶尔吃吃垃圾食品,也未必有多大问题。

人家很多决定只是告知我,不是征求我意见,我闭嘴吧。

让我们学会读懂自己“内在小孩”,连接内在小孩,学习可以做些什么让“内在小孩”觉得安心、安全,觉得自己被爱,让我们成为自己生命的最好治疗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