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空间用日记的方法,讲述“我”的生活;文章非纪实,“我”不是我,故事多虚构,勿对号!读书

日记| 小美好

2019-05-08  本文已影响4人  OO后日记
黛眉山

平凡是她的昵称。

早上,她联系我,在家还是出去玩了?

我说,在。

她说,今天想带俩孩子出去玩,不知道去哪里?宝丰附近哪里带孩子玩比较美,推荐一下,看你常带孩子出去玩。

我不能说不知道,但确切的地方,我还真不好说。

我只是说,小朋友们只有找他们的小伙伴,就是最美的玩。

如果不是约好带我爸我妈外出,那我会邀请平凡带孩子们一起找地方玩的。她在学校是骨干,也是当地心理咨询协会的骨干,初见没多少印象,但她的名字很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就是父母姓氏的相加,我猜是这样,没有敢问,也没有必要再追问。

带孩子,她才够专业。

我带孩子呢,用媳妇的话说,就是凭感觉,没有原则!

我也很尴尬。的确说不出来什么道道。

比如,我把孩子们带到小区旁边的山上,撒在里面就不怎么管了。无非是,我跟着孩子们,让他们带着我。

安全吗?卫生吗?媳妇会责怪我的。

这是媳妇教育孩子的底线。至于孩子是否开心的嗨,她就不问了。

孩子们开心的嗨,我就在旁边拍个照片,录个小视频,干什么?回家给孩子看,美吧!

孩子说,美。

我说,写日记吧,一定要有小朋友的对话。

孩子没有写日记的苦恼,所以,我就不在乎安全吗,卫生吗。

有些时候,我会把好的小视频分享到朋友圈,就有家长或者孩子的同伴联系一起玩。我分析,也许是这个原因,平凡才询问我宝丰附近哪里带孩子玩比较美。

孩子一天天在成长,学习越来越重要。比如五一放假,孩子现在没了作业。

意味着什么?纯玩儿。

行吗?

理论上,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是当下学校的一条原则。

实际呢,答案是否定的。

没有了课堂练习作业,家长心慌;老师呢,我不知道;学生呢,家长给他布置再少的作业,也让他感到不耐烦!

我猜着老师们倒是真的有了做瑜伽的时间了。

家长心慌什么?我们的孩子可以没有作业,可是兄弟县市呢?外地市呢?人家的孩子在加紧学习,我们的孩子倒是轻松的很。

或者,我们家长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我也一直信奉这句话的:只要培养好孩子的学习兴趣,比枯燥的作业练习更有价值。

早两天,我和音协主席朝峰一起吃饭,我询问了孩子准备学习钢琴的年龄和时机。并表明我的观点,能不能先培养孩子弹钢琴的兴趣呢?

他说,练钢琴没有兴趣可言。因为练钢琴本身就是很枯燥。

我说,我知道了。

学习是反人性的。

兴趣和学习无关,本身就属于两个范畴。

通常情况下,我一直认为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把培养兴趣放在前面,可见我是多么的无知。

元子没有什么课外辅导班,一直坚持的是轮滑训练,可是成绩进步很小。比如说,小伙伴们都不断参加各类型的轮滑比赛,元子一次也没有。

我在反思自己,是我的错误观念直接导致孩子在轮滑方面的不上进。这个错误就是我给孩子灌输的轮滑就是专业的玩。孩子也给我纠正过,不是玩的。就轮滑这个事,我还一连写了三篇日记《我,不是玩的》,去误导大家,轮滑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轮滑的兴趣,然后让孩子持续的去坚持轮滑。

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百分之一的天份。努力就是勤奋的练习轮滑,天份就是对轮滑的喜欢和兴趣。所以,只有枯燥的刻意练习,才会有所收获。

朝峰说的,练习钢琴没有兴趣可言,让我明白了下一步如何去鼓励孩子正确对待轮滑练习。包括将要进行的钢琴练习。

那么,我在想跑步和写文字也是这个道理,与兴趣无关,与生存有关——跑步是生理需求,写文字则是心理需求。

否则,我也很难说清楚到底为什么要坚持下去。

我们努力的坚持,就是为了更多的去体验生活,而不是观光式生活。

约好要带着我爸我妈和一家人去市里逛逛,目的地不太明确,途中才确定去万达广场吧。

到了那里,我发现没有多少地方是适合老年人逛的,是一个比较时尚的购物中心。想着假期人会拥挤,但并不多,应该是都出门旅游去了,剩下了一座空城吧。

我在想,商场和超市从一线城市到县城,平衡了大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可在互联时代,会不会慢慢过渡,最终会被网购和谐了呢?

也许中老年人将会是商超购买的主力军?

从一层看到四层,没有买一件东西,我们就是逛逛,最后逛到一家拉面馆。是日本面馆还是韩国面馆,我也没有看懂,是压根看不懂的。

我觉得应该尝尝异国风味,爸妈也接受了我的建议。但是,对于我们相对乡下来客,门童一眼就看的很透彻,面是可以续加的。

可以续面,就打消了我的顾虑。

为什么?

早上,一共我们四个小伙伴约好跑步,是网络马拉松,全程42.195km。

我说,一是我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跑全马,二是有事情没那么多时间跑步。所以跑过25km,我就先撤了,这会儿,就是一个大胃王。

但事实是,续面的时候,才告知仅有一次,并且面少的可怜。

我心里嘀咕,这里用餐,是不是国际营养配比标准呀!也就是说,吃完一碗面的卡路里,是在范围值内的。

我为什么不能轻易去挑战马拉松呢,有我的自身条件限制,就是我的体质续航能力欠佳。其实就是卡路里存储偏少,每次跑到35km,就有身体不适应的征兆,体力不支。

找回我的卡路里,就要多吃。

拉面馆的拉面,色香味俱佳。

难得的一次初见体验,爸妈倒是很满足,这就行了。

老人才是最需要这样的体验。

至于元子,仿佛感觉不到日本拉面的好吃,一样的没有很多食欲。

我就在考虑,给孩子最好的,不如给父母最好的。

父母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孩子呢,也许这些就是孩子以后的常态,感觉不到有什么特别之处一样。

有些东西,过早的给孩子准备好,也许就是一种浪费。

比如旅游。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的不应该是孩子们。再好的风景同样不是孩子现在稀罕的,未来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游山玩水。眼下孩子们稀罕的恰恰是不平坦的山路,这种山路不是远在天边,千里迢迢去寻找,玩着美的地方就是在家门口。

我给媳妇讨论过这个问题。

我说,孩子的教育不需要刻意,我们必须接受一个最普通人的事实,我们就是普通家庭,孩子也不可能出类拔萃,即便有奇迹发生,也是小概率,所以,我们只需要让教育顺其自然就好。

给孩子最好的,就是顺其自然,不用刻意追求,社会环境发展到一定高度,这些自然就是她们生活的常态。

所以,小朋友的旅行可以有,但是只能作为生活的常态,例如一家人出去走走,这是可以的,若是刻意未来开阔小朋友的眼界,那没多大必要。

五一放假,我没有打算出门。除了值班,也没有什么事情,倒是多了跑步和读书的自由时间。

我也发现,这些年大家读书的氛围越来越好了。比如我住的小区门口,就有一个智慧书屋,24小时开放的。当时新家装修,我在卧室仅仅做了书架,就是想着楼下的书屋,好比是我们的书房,有我读不完的书。

还要手机读书软件,罗胖子的罗辑思维,樊登的樊登读书会等,我都试听过,虽然方便了大家听书,可还是没有读书的节奏过瘾。

去年,家中老大注册樊登会员,活动价,送了我一年期的会员。初见樊登读书会和樊登读的精彩,可内容大多是国外或者社会学为主,是长见识,可我的环境和学历,是不适合的。不适合不是听不懂,而是离我的生活有点远。

听多的时候,心会烦躁,总是给我一种错觉,我也是一个经历丰富的社会学家,动不动就会给人家指点一下。

事实是,生活中的自己,仍然是邋遢一枚。

纸上谈兵。

看书就不一样,心是想象不到的平静。

阅读不一定让自己成为读书人,但是可以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

媳妇曾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美好,就是一个月读上一本书。虽然没有实现的很完美,毕竟在坚持读。我在尽可能的读书,其实是受媳妇的影响,好多书还是媳妇推荐给我的。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琐碎的事情也越来越繁杂。相对来说,把时间花费到读书上面,总觉得非常的奢侈。

应该说,已经不再是读书的最好年纪。说实话,这时候想到读书弥补自己,是大家都懂的那句话。等我真正坐下来写一些文字的时候,才知道学历低就是我的硬伤。

一旦有书读,就不再计算着旅游的日程安排,去远方投靠并不存在的自由。

其实,我们老百姓所谓的旅游,有点虚张声势,应该是低级趣味,无非是拍过照片而已,到此一游。特别是五一来了,工薪阶层出动,人山人海的,何必呢。

我主张深度的主题旅行。前些日子,新安在等你深度游挺不错的。

第一、条件允许,我一个人会围绕着景区晨跑一阵子,真正把自己融合大自然之中,这是我要外出旅行的兴致点之一,常人无法体验到的跑步感觉。

第二、人不亲行亲,大家志同道合的走到一起,不陌生、有共同语言。初见如故,短短的几天时间,可以认识到许多的新朋友,收获满满。

职业习惯,不论是事件还是初见的陌生人,我都会特别关照,从而获得足够多的我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我日记中,这些事情和她(他)就是我花费笔墨多的地方。

我也在反复验证这个现象,一旦我对这件事情的真相搞明白,或者和对方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那么我就不会再有新的想法,或者找不出有价值的素材,这就是初见的好奇心。

所以,写作的时候,我会一直试着保持这种状态,有点儿傻、有点儿天真。

早些天,好友糖果联系我,也要写作。我知道她不是心血来潮的那个类型。

第一,相当有文学功底,一直不间断的写诗。每次的诗词大会,会让她欣喜若狂,是疯狂的状态。我认为,疯狂就是作为诗人的一种常态。

第二,有生活积累和经历。有些故事,连编剧都做不到,但是正在发生着。

既然态度很诚恳,要下决心写文章,我就给她一句话:暂停写诗!

她反问我,为什么?

我没有给她解释。

我认为,诗描绘的生活是小美好的,如画,甚至要超越想象表达出来,获得力量,需要的是年轻人的豪情壮志和浪漫情怀。我们的年纪,已经不再适合写诗,恰恰我们的优势可以多写生活中经历的事情,通过重新布局的生活逻辑去告诉后人,年轻人是没有这种经历的厚重。

还有一句话,说出来怕事惹怒大家的,不敢说的。比如我的跑友中,几乎个个都是诗人。我都一度被感染了。

我的意思是,大家都具有如此的文学功底,为什么不写点文章呢?文章是可以感动人的,而不是感染。

就在前两天,我去了一个特别的场所,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近她们。她们是没有自由的一个特殊群体,就在那么小的天地日复一日。当她们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一下子目瞪口呆。

花季一般的年纪。

但她们不失才华。

她们要读一封家书。具体说是表演。记述的内容就是她们的经历。谁说她们年轻就没有经历?!

她们一开口,还很稚嫩的声音,一下子就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连我强忍的眼泪,还是忍不住掉了下来。

朝前的力量,正是她们要说的,我们也有小美好。

………… ………… …………

文章非纪实,“我”不是我,“她”不是她,故事多虚构,勿对号!

………… …………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