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刀锋》,抬头看见“月亮”
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王子,下到凡间体验人情世故,却依旧保持一股纯真!小说中的主人翁拉里,经历一战时期的空难,亲眼目睹好朋友的死亡,归来后变了一个人,开始找寻生命的意义!
我常常在想:拉里即使不用工作,每年也有3000美金的工资,有了这个底座,能够解决温饱问题,才有独自勇气周游列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怎能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个普通家庭,上有父母需要赡养,自己也要生活,没有工作,没有额外的收入来源,靠什么生存?在这一点上,作者安排得很巧妙,拉里是孤儿,一战后的存活者,国家自然有福利,逃脱了天生的责任,唯一的牵挂就是他的未婚妻——伊莎贝尔。两个价值观不同的人,怎能一起生活。他们的两年之约,也没能改变什么。似乎在立下这个约定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他们终将分开。一个需要物质上的享受,一个要精神上的答案。分手之际,双方如此平和,有遗憾吗?肯定有的,在最美的年华里,大家没能成为灵魂上的伴侣,“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唯一的牵挂了结,拉里继续着他的“朝圣之路”。故事的叙述方式和《月亮与六便士》很相似,主人翁都视金钱如粪土,不为物质折腰。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如他们一样的处境,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顾,听从内心的声音,“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拉里在他的旅程中,找到了他想要的答案,他不需像别人证明,他得到了什么,在恰当的时候,总会有人知道。他没有在耶稣那里获取宁静,却在印度佛教中,参透了生命的意义。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又有信仰的人,或许还没找到,或许没有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许在找寻的路上迷了路。
渴望成为拉里一样的人……现代人的包袱太多,功名利禄的追求已成为常态!“鸡汤”喝了那么多,中毒以太深。丧文化成为新一代名词,唯一的方式就是越过刀锋,开启下一个刀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