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独在异国看异乡
去年夏天,我回到美国“跑卡”,所谓“跑卡”就是为保证绿卡有效,每年必须在美国居住一段时间。这半年多时间,恰好COVID-19病毒肆虐,只得每日蜷缩家中,阻断了与外界的一切线下社交。就在这时,我收到了西西的书稿《漂在多伦多》,她非常信任我,嘱我作序。
我儿子早年也曾留学加拿大,先在渥太华读高中,后入多伦多大学,在那里生活了七年。我也曾多次前往加拿大,前前后后居住数月之久。但是,我毕竟只是一个过客,除了乍到陌生国度的新鲜感和对那里自然风光的由衷赞叹之外,并没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个国家。抱着好奇和探究的心态,我开始阅读西西的书稿,甫一开篇便被牢牢地吸引了。我必须承认,她用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单纯的眼睛和真实的笔触,把加拿大的人文地图撕开一条缝,带着我进入一个个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以及掩藏在这些普通生活背后的个体经历。
2015年,18岁的西西辞别家人,独自来到加拿大留学。毕业后有三年工签时间,为了攒够实习时间拿到枫叶卡,她不得不到多家企业打工,她的记录就是从被黑中介骗到橱柜店做前台开始的。这是一家华人橱柜店,她作为前台接待,必然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同事,有顾客,有老板,有工人。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上占据一个页码,各自书写着不同的故事。西西所做的,就是把这些零散的故事串起来,摆在文化批判的托盘上,呈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社会现象。她用一句苦涩的话来形容命名这种社会现象,那就是,漂在多伦多。
书中有一个贯穿始终但却没有名字的人,橱柜店老板。这位来自中国福建的中年男人,油腻、暴躁、狡黠、钻营,不学无术,蔑视规则,自以为是,强词夺理……可以说集中了中国人人性中最劣根的特质,正如俗话说的:“把中国人的脸都丢尽了”。正是这个人,成为叙述的一条主蔓,其他人或多或少、或紧或疏都与他有关。比如在华人圈子里搞直销、爱沾小便宜的老板娘;茫然无措、被迫在老板家当廉价保姆的黄姐;再比如隔壁店投机钻营、勾心斗角的巴基斯坦裔老板;唯利是图、贪占政府疫情补贴的房东;哭哭啼啼、被冷漠的老公推到前面解决问题的客人妮娜……这些都是老一辈移民,文化程度不高,英文不好,不想融入当地社会,只想周旋在自己人的小圈子里。他们带来了本民族习以为常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全然不管这些“三观”是否与先进文明接轨,更不管他们的言行会给本民族带来怎样的垢病。他们是一群长不大的巨婴,在道德面前退缩,在利益面前贪婪,在担当面前啼哭示弱,在责任面前装聋作哑。他们的心目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更没有国家利益与民族气节。他们离开了中国,却同时也把井也背到了异乡,头顶永远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天。
书中令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西西亲自招来的几个员工。按老板的要求,刻意以最低薪水招来的会计苏菲,有研究生学历,还曾经在有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为了攒足枫叶卡条件,不得不屈尊应聘到橱柜店担任会计。但从上班的第一天起,不,从她应聘的第一天起,老板就认为她“心里有鬼”。在随后不算太长的时间里,老板更是处处挑剔,使得苏菲不得不辞职离开。但随后的讨菥过程更是屡生冲突,一波三折,以至于老板甚至掏枪威胁。苏菲不得已投诉到加拿大劳工部,但老板为了“争一口气”依然胡搅蛮缠,弄得劳工部也徒唤奈何。苏菲的经历代表了大多数留学生的真实境遇,没人脉,没资源,为了获得枫叶卡而屈尊纡贵。曾经的豪情万丈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如同剥落的墙皮,一点点风化、消散。
建筑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威廉又是另一种典型,他曾经就职于某著名设计师事务所,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但因为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产生冲突而辞职,应聘到橱柜店。这是一个童心未泯的青年人,甚至有点书呆子气。没见面,他就在电话中说自己一心要通过建筑“帮到更多人”。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建筑设计师”,认为“architecture”(建筑)不等同于“building”(房子),除了安全和功能,他更注重美学、构造、用户体验和设计。他提到一个词“McMansion”,即那些徒有其表,为了摆阔而建造,材料廉价,毫无品味的豪宅。我相信人可以籍由给自己设定的崇高目标而振奋精神,睥睨浊世,因而也更容易把自己置于孑然孤立、荷戟彷徨的尴尬境地。果然,威谦只来了一天,就因看透了老板的本质不辞而别。
阿杰是香港人,刚刚毕业就来应聘。福建人向来对香港人高看一眼,因而平时尖酸刻薄的老板从一开始就对阿杰称赞有加。同样是提前来到上班地点,老板认为苏菲是“心里有鬼”,而阿杰则是“香港人就是守时”。令老板怎么也没有料到的是,这个守时的香港人认为老板患有“狂躁症”,最后也和苏菲一样向加拿大劳工部投诉了他。由此可见老板的为人。
并不是只有华人老板才这么不靠谱,西西就是被一家白人公司从渥太华骗到了多伦多,最后也没有拿到工资。她也多次向劳工部投诉,结果同样不了了之。我承认,就文明和道德来讲,美加等西方国家确实比发展中国家的层次要高一些,但也不是没有黑暗。没有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是完美无暇的,没有任何一个族群是被上帝按人头一一精选出来的。
华人身上习以为常的“毛病”,往往因为身处他乡,便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而不自觉地放大了。西西的同租室友叶子不求上进,不拘小节,心安理得地“躺平”在男友的怀抱,靠幻想中的爱情规划未来,自然被撞得头破血流。环顾四周,这样的女孩子不在少数,她们以为青春和容颜既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又是劈荆斩棘的利器,所遇之人要莫跪倒,要莫让路。在如此傲骄的心态鼓励下,她们的言谈举止便不可避免地带着粗鄙与蛮横的标签。一事当前,她们首先乍起羽毛,摆出攻击的架势。她们不会更不愿替别人着想,不懂得协商与让步,没听过“和气生财”“得饶人处且饶人”“与人方便,与已方便”等老话儿,只知道怼天怼地怼一切。这样的人,每天都生活在怨天忧人与自怨自艾的双重夹击之中,享受不到一刻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
西西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但她却独在异国看异乡,用一双清澈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并通过这些活灵活现的人物组成一个横切面,展示加国华人的一个侧面。在她的故事里,没有惊心动魄的争斗和你死我活的矛盾,只有琐碎的家长里短。唯其如此,才更真实,更可信,令人读到细节处,往往不由自主会心一笑。
但她并没有停留在故事层面,你不能把本书当成小说来读。西西还有一个难能可贵的能力,那就是夹叙夹议,实虚结合。她读了很多书,并且能够化为已用,透过形而下的生活现象找到形而上的理论呼应。她由表及里,由近至远,从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一层层剥取到社会、文化、历史的内核,把中西方冲突,新老移民矛盾,社会阶层的固化,华人世界的内卷,移民子女教育的尴尬,CBC的无奈,疫情带来的困厄,无处不在的歧视……都做了力所能及的展现和讨论。她不回避,不张扬,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在平静如水的描述中,把思考与顿悟的机会留给了读者。
如果说,本书还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对文字的把握还显稚嫩。这也难怪,西西才只有24岁,文学只是她的业余爱好,何况这还只是她的第一本书,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了不起了。如今,她熬过了最艰难的阶段,获得了加拿大的永居身份,又开始了一段新的求学生涯。希望她在学好专业的同时,不放下手中的笔,源源不断为我们奉献更加精彩的篇章。
是为序。
周力军
2022年元月 于美国洛杉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