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丨看秧歌
扭秧歌确是东北一大年俗。那时对秧歌的期待,绝不亚于如今的春晚。有公社的时候,正月十五左右,还要组织秧歌汇演。通常,各大队从各小队选拔形象最标致的青年男女组成秧歌队。记得“文革”前,有男扮女,女扮丑儿的,还有扮唐僧师徒四人的,蹦蹦哒哒的负责打场子。最可笑的自然是猪八戒背媳妇儿,那猪头道具很逼真,大长嘴还能呱唧呱唧地一张一合,小孩子们见到他来了就往前拥,孙猴子一举棒,孩子们就往后退。还有扮成老头老太,叼个长烟袋,互相逗哏儿的,那种逗,从眼神到动作,灵活鲜亮,全然是一种挑逗,却看不出一点低俗。而大姑娘小媳妇,自然追赶着那些男包头:他们穿得红红緑绿,身形条长理顺;再化上妆,又貌美如花,再戴一副墨镜,用今天的话说,简直酷毙了、帅呆了,惹出多少风流啊!到了哪个屯子去演,据说碰到野一点儿的丫头,没等扭完,就跑到队伍里看准一个直接往家里拉。这很有可能,因为赶上中午或晚饭时,到了哪个村儿,秧歌队员是要吃派饭的,这家几个,那家几个,让谁来,各家自己选,反正小队里按人头儿多少,要补贴给你家。因此,也常有两家为请同一伙人而争起来的事儿。那时的秧歌队,十里八村儿的,过年都要扭个到,有的还要坐马车到大山里,而有的姑娘,跟着秧歌队一天一天的跑。跑出点事儿来,倒也不稀罕…
稍大一点,一次所居村子里自己组织一个小秧歌队,在生产队院子里扭得甚欢,看秧歌的人,也都按捺不住纷纷加入到里面去。我当时刚上高中吧,要好的小朋友进去了,就拉我,我心里也痒痒的,却终究没有动。事后还挺后悔,埋怨我的小伙伴,为什么没多使一分劲儿把我拉进去…现在想来,那种情绪、氛围的感染力,真是太强烈了。
到了公社汇演那天,就更热闹了,真可以说人山人海!各大队的秧歌要打擂台的。于是各显神通,高潮迭起…有的服装好,整齐鲜亮;有的喇叭好,吹得那个浪啊…最高潮的部分是扭到后来的“卷白菜心儿”,就是把秧歌队先拉开一字长蛇阵,然后随着鼓声喇叭声的由缓入急,领队居中,高举起红绫扇,快速地抖如一团火,其他人紧跟着一层一层地随着锣鼓点儿喇叭声的急如骤雨,扭着跑着卷上来一一这个场面,站在高处有点俯视最好看,所以早有人上了树,登上墙,踏在什么车顶上…只见那"白菜心儿"越卷越紧,越卷越大,鼓声唢呐声响成一片…不知谁又点燃了鞭炮一一真真是彩练当空舞,锣鼓闹喧天……
现在,秧歌也有,但多是广场大妈们穿得花红柳绿,扭得却慢条斯理…有人说,这也是健身操之一种,但更是对青春的漫长追忆吧…
红红火火大秧歌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20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