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亲情友情爱情和师生情文章精选《良心文学》

第二章:宗贡爷及其后人(4)

2025-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亚宁

光阴似箭,一晃就是三年,这一年秋天的季节,老妈妈日思夜想的儿子回来了,母子俩抱头痛哭。老妈妈望着几年不见的儿子不知该说什么好,过一会忙说,看我都喜糊涂了。老人拉着兰英的手说,这是你的哥哥王宝回来了。又对王宝说,这是你的妹妹兰英,人可好了。兰英上前叫了一声哥,两人打了招呼。王宝瞅了兰英一眼,看她长得秀气,但她不知是哪里来的这个妹妹。老妈妈说,她叫刘兰英,23岁了,比你小两岁。她人品好,是一个会过日子的好女人。我们共同生活了3年多。王宝二次感谢兰英对父母的照顾和帮助。兰英说要感谢二老救了我母子,不然我母子都不知道流落到什么天地了。

儿子回来,一家人高兴的一夜没合眼,拉了好多分别后的知心话。当前快到秋收的季节,一家人忙着营务即将成熟的秋庄稼。王宝望着长的沉甸甸的粮食穗头,心中有说不出感激兰英的千言万语。就这样一家人照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天傍晚,在油灯下,兰英给王宝做新鞋,一边与老妈妈拉着家常话。说话中间,老人突然给兰英提出一件使她难以接受的事。老人说,英子,妈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兰英望着老人,问什么事情?老人说,妈说了你可不要见外。兰英说,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对女儿还有什么不好说的。老人说,英娃,妈为了这件事想了好久好久。妈想你还年轻,虚龄才23岁,按说还是个娃娃哩,也该有个家了。兰英听到此话低头不语。老人说,你若不嫌我儿子王宝,妈劝你俩结为夫妻。他比你大两岁,他人品好,而且善解人意,点点滴滴都能体谅你母子的苦衷,你找了他不会让你受委屈的。你看如何?兰英呆呆地望着老人,不知所措。老人追问说,怎么,你嫌我家穷吗?兰英摇头不语。老人说,那你是看不上我的儿子?唉,其实你不了解他,他的确是个会过日子的好后生。他憨厚诚实,他也喜欢你,要妈看你俩正是天生一对。知道老人对自己一片诚心,兰英慢慢抬起头说,妈妈,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妈妈,我兰英走在那里也不会忘记你对女儿的一片真情,你提什么事我都能答应你,帮你解决,唯有这桩婚事我万万不能答应。老人目光惊奇,半天说不出话来。

说实话,自从兰英进门那天,两位老人就喜欢上了这个精明懂事的媳妇。因为儿子暂时下落不明,他们只好把她当做女儿看待,把儿媳的念头深深的埋压在心底。而今,儿子终于回来了,老人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愿望。不料兰英却拒绝了老人火一样的真诚。如一盆凉水从头凉到脚,老人浑身无力,躺倒在下炕的烂铺盖卷上,默默地一声不吭。兰英心中像刀扎一样难受,她双膝跪倒在老人面前,深情的叫了声妈妈,你听儿给你细说,并非说是我不答应这桩婚事,儿实在有重任在身,望妈妈多体谅儿的苦衷。

兰英就给老人讲了一件事,在丈夫死后的第一个夜晚,她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她梦见丈夫来到身边,高高的个头,白净的脸庞,像原来一样微笑着亲近她,爱护她,尊重她。后来丈夫对她说他要走了,临走时再三叮咛,要她将儿子顺生抚养成人,说娃是咱宗家唯一留下的一棵独苗,就靠你来栽培成人,为祖宗继承香火。丈夫还郑重地说,记住,这是件大事。说完,丈夫一转身,脸色突然变得像魔鬼一样可怕。她大喊一声从梦中惊醒,吓出一身的冷汗。

时隔几天后,宗家沟闹瘟疫的消息就传到她的耳边,好似一声霹雷。这突如其来的惊事打倒了她,几天起不了床。在这闹鼠疫期间又不能回去,她在梦中还在想,丈夫虽然死了,可他仍有放心不下的事情,他的魂灵仍在村子四周游荡着。她要承担起梦中丈夫的遗愿,担起养育儿子的责任,可她又无处表明自己的承诺。无奈,她在娘家设起了灵堂,将宗家的列祖列宗和所有遇难死去家人的灵魂请到灵前。她双膝跪地发誓,为了传承宗家祖先的血脉,她守贞终身不改嫁。她要把这个唯一的儿子养育成人,让他将老天灭去宗家兄弟九家的门户全打开,让宗家门下后继有人,也让丈夫在九泉之下获得安息。

刘兰英是一位生于十八世纪的中国乡间农村妇女,虚龄15岁订婚,当年腊月成婚。她婚后尊大爱小,相夫教子,与街坊邻舍和乐相处,深得兄弟及乡亲父老的爱戴。一个平平常常的家庭主妇,一天三顿围着锅台转,那么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母亲呢?那就是中国几千年文化渊源兼容并包的力量吧。特别是作为母亲,她具有对儿子、对家族极其深厚的爱。正是这种爱,为她的儿子性格的形成奠定了最重要基础。她为了儿子,为了宗家后人繁衍兴旺牺牲了自己的一生。

兰英这一番话说的老妈妈心服口服,慢慢缓和了心气。老人觉得眼前的兰英,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有她自己的思想认识。她不能勉强她做自己的儿媳妇。她拉着兰英的手说,儿啊,妈委屈你了,我儿既然有如此大的意志和目标,妈怎能不支持你呢。听妈的话,好好把孩子拉扯大,为宗家祖先传宗接代,还你所许下的诺言吧。兰英没想到老人会转过这个弯,接受她的叙述和想法。她怀着感激再一次含泪给老人连磕三个响头,并提出离开王家庄,寻找她的归宿之地的想法。老人舍不得让她走,最后还是含泪答应了。

这一天夜里,娘俩说了好多离别的话,一直到天蒙蒙亮,兰英起床准备上路。她带着自己和孩子的几件烂衣服,还有几样灶具,以防路上找不到村庄时煮食用。老人给她准备了一些干粮,让她带在路上方便吃。

早饭后,兰英娘俩拜别了一家人,踏上了不知目的地的行程。临走前,兰英回头对老人说,我若有个新落脚处,还会回来看望你们二老的。走出了很远,她回头望,看见两位善良的老人还站在那里。她们共同生活了将近三年,共过安乐,也共过患难,期间,老人为她操了不少心,如今迫不得已离开,真有几分难舍啊!自己的决定,让她不能在此久留,那样会耽误王宝哥的终身大事。她为了两位老人能有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的家庭,才不得不离开这个家的。

兰英拉着儿子的手,边走边想起父亲常说的那句话,他一辈子就是脱皮掉肉,也要供儿子念书。她的父亲小时候读过两年私塾,知道文化的可贵,后来因家境贫寒失了学。因读书太少,生活中遇到好多解不开的事,因此他发誓一定要供养儿子念书。可惜父亲命短,弟弟5岁时就离开了人世。在父亲的愿望影响下,她产生了供儿念书的念头。为这件事她盘算了好久,她打算将顺生培养成一个熟读经书的人才来继承祖业,只有这样才不辜负宗家老祖和丈夫兄弟九人对她母子一片真情和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