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70后农村青年与打麦场有关的青春故事70后的记忆

(八)有一种文学传播叫做看麦场

2018-08-06  本文已影响56人  行走在乾县

                                             (八)有一种文学传播叫做看麦场

        记忆中,小时候夏季的雨很多,而且一下就是几天连阴雨。这样,在下雨的过程中就需要人们看麦场。看麦场也不是真的防止别人偷东西,在当时的农村发生偷东西这样的事情是会人们所鄙视的,这可能就是当时的人们的一种习惯性的工作。

收割后等待装车的麦子

       看麦场的时候,我们都住在用麦秸和捡杈搭成的简易窝棚里。如果下雨时间长的话,就会在窝棚的顶上苫上塑料布,防止漏雨。有些窝棚很精致,有些窝棚就比较简陋了,这窝棚的好坏也是我们小孩子当时攀比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从窝棚的质量就可以看出家人农活的细心程度,心灵手巧的人搭建的窝棚确实很漂亮,很舒适。窝棚里有些放的是简易床,有些直接就在地上铺一些麦秸。尤其是躺在麦秸上那种松软和舒服,今天就是躺在席梦思上也找不到这种感觉。

架子车拉麦子

        躺在窝棚里,伴着滴答的雨水声,听着收音机,畅心所欲的阅读书籍,或者听大哥哥大姐姐们聊天,说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稀奇事情,自己对文学的一些最初印象就是再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当时,用收音机听评书、听戏剧(虽然自己不喜欢,可这是解闷的一种重要形式)、听小喇叭是很流行的。

辛勤有欣慰的农民

       因为没有人引导,加之自己根本没有钱来买图书,当时图书也比较少,能借到书看就不错了,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很多时候就是大孩子看什么自己就看什么,所以当时自己看的书籍比较杂乱,良莠不一。《西游记》、《水浒传》、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甚至于《金瓶梅》自己当时也有所涉猎。《长夜》就是自己当时看到的一部白话文小说,以一位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韦步平在斗争中锻炼成长作为主线,反映了本世纪初叶到20年代初期我国西南地区(重点是壮族人民聚居的桂西地区)的现实生活和革命斗争,以及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各种代表人物的复杂关系。自己当时也就是看看热闹,谈不上什么文学爱好。现在孩子有条件看书了,反倒不喜欢看了,整天就是看手机或者看电视,这让我感到很失望。

架子车

       看武侠小说是自己上初中以后的事情了。记忆中最难忘的是春节的时候有一天,人家出去走亲戚,自己一个人在家,一天就把《燕府烟云》三册小说给看完了,最少一千多页。当时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了。现在想起来到没有意思了,当然这个跟本文关系也不是很大。

乾州碎娃公众号

        乾州碎娃(刘立军,关中平原、女皇脚下、城乡结合部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中年男子。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我心)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