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①

2022-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拾光筑梦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黑格尔《历史哲学》

这句写在扉页上的话语让我充满不解,期待从这个系列中找到答案。

按说作者以放松的心态写出历史,读起来也会倍觉轻松。事实上,读完第一本内心沉甸甸的。《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跟着朱元璋的履历,见识到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及中间历史规则的运作,人性的复杂,可谓是收获满满。

对前半部分的感叹只有一句:皇帝也真不是好当的。从投军到郭子兴部队到称帝用了16年时间,中间还经历多次生死挣扎,真不是简单的奋斗史。因为提前知晓历史的结局,在对战张士诚、陈友谅的时候,哪怕是鄱阳湖水火连天之时,心中也没有为其担忧,好奇的只是他是如何逢凶化吉。火攻陈友谅的场景和赤壁之战如出一辙,《三国演义》早于鄱阳湖之战,从侧面告诫我们,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

随着朱皇帝治理国家的深入,读着读着想法也就多了起来。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用暴力和权威解决不了的”。这说的是陈友谅,我却想到了孩子。对教育没有系统研究的我们,作为成年人作为父母暴力信手拈来,权威更不容挑衅。由此,暴力和权威就如关在笼子里的老虎,理智的时候相安无事,爆发的时刻地动山摇。可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否得以解决,留给我们的只能是个问号。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作者说这是俗语;成语是“欲擒故纵”,学名叫“捧杀”。我想说这俗语一点也不俗。但很意外在这里遇到这个技能介绍。技能拥有人是当然是朱元璋,他将这个技能使用在胡惟庸身上,且一人就是七年。“不为小利,必有大谋”,他借助胡惟庸将延续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取消,并禁止今后设置这一职位,更甚至“敢议立丞相者,杀”。但事实证明,历史的辩证法和朱元璋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明朝来了一批名叫内阁大学士的人。他们除了名字不叫丞相,其余的一切都没有什么区别,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的权力甚至要大于前朝的任何丞相。

记得有个电视剧叫《洪武大案》,里面的案子都很经典,那时候看的时候都是看热闹,除了感叹什么也没有记住。以至于在现实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也毫无察觉。这次看到空印案,猛然意识到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空印案。而当权者强烈触动的原因也是因为“官员们轻视他的权力,居然敢不向他请示就私下擅自盖印。这是藐视他的权威”。

朝鲜这个国名居然是朱元璋起的,取“朝日鲜明治国”之意。另外,《大长今》居然讲的是朝鲜的故事。对于帝王朱元璋来说,他是历史中的英雄,又是长河中的一枚棋子。

阿淼写于2022年4月23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