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0 还是关于习惯
关于习惯这个概念和内含,我前段时间也写了一篇文章,见:关于习惯 。
当时有很多的概念冲击,包括到现在也是,有些清晰了,又有新的进来。概括起来会有以下一些类型概念,如果能够把这些不同的概念融会贯通,我想,关于习惯的这个课题,我是可以得出一些看法的,最好是能够结合一些有效的实践,将更加有说服力。
1. 心流“FLOW”:一种忘我投入的状态,如果能在学习或者工作中进入到心流的状态,效率和效果都将会大大提升。
2. 潜意识与显意识:90%的行为和选择是在潜意识下发生的,而习惯是储存在潜意识里面的模式程序;潜意识存在于大脑基底神经节。在《思考,快与慢》里边说的快模式,就是基于基底核的反映模式。心理学或生物学通常会把这部分叫作原始脑,动物脑,或情绪脑。而剩下估计不到10%的行为和选择是通过了前额皮层的。也就是慢模式,通过前额皮层需要动用大脑的大量精力和能量,大脑首先是懒的,会需要耗费很多意志力来驱动。所以很多情况下如果能在潜意识找到类似的模式程序,则直接调用,否则会直接放弃任务,取决于当时的大脑状态。这就解释了很多没有养成习惯的人做两天就放弃的原因。
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亦称基底核(basal nucleus),位于大脑白质深部,其主要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组成,另外红核、黑质及丘脑底核也参与基底核系统的组成。 尾状核和豆状核称为纹状体,豆状核又分为壳核和苍白球两部分。
前额皮层(PFC)指初级运动皮层和次级运动皮层以外的全部额叶皮层。灵长类动物的前额皮层分为3个子区:背侧PFC、腹内侧PFC和眶额皮层。PFC的技能具有不对称性,左侧PFC与积极感情有关,右侧PFC与消极感情有关。有研究发现,恋爱中的男女前额皮层会暂时关闭,使得他们对对方不再怀疑或持批评态度。
3. 微习惯的概念,首先习惯的概念上面有了基本的认识,而习惯的模型:暗示(触发) -- 惯常行为 -- 奖赏(回报),算是传统的习惯模型。微习惯是基于该模型的一种改良模式,考虑到意志力和动力的关系,心理学大脑惰性的原则,所以更加易于坚持和实施。但在根本上还是习惯的核心模型,改变惯常行为,得到一样的奖赏回报,大脑就像个孩子,让他高兴了,一切都好说。
4. 肌肉记忆与习惯模式的关系。
5. 量子物理(如第一性原理)与脑神经的连结。
6. 兴趣是什么东西?
概念非常多且杂,要想进一步主题阅读,需要从多个方面同步入手:
1. 心理学的研究,各种补尝原则,心智模式;微习惯原理。
2. 大脑神经学研究,大脑组成部分,驱动原理以及实证。
3. 研究主流关于习惯的理论和经验:《思考,快与慢》,《微习惯》,《习惯的力量》,《社会物理学》,《自私的基因》,《刻意练习》,《心智社会》等等。
4. 增加实践,包括自身实践以及对他人的言传身教。
著书立说不敢想,但就某一特定领域做深入的研究,通过实践和提炼,能对自己或身边的人带来正面的影响,这还是值得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