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传播学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随笔散文

厉国刚 |关于近期几大热点事件的多方评论

2018-05-25  本文已影响3人  微观大道

厉国刚 |关于近期几大热点事件的多方评论

不说别的,单就考研而言,了解热点事件非常重要。为此,本号决定今后不时地整理一下最新发生的一些热点事件,看看有关学者和媒体是如何评论的。这次主要就鸿鹄、鸿茅等四大热点事件的部分文章做了一番梳理,以飨读者。

一、鸿鹄事件

但不管怎么说,林同学道歉了,难能可贵。但仔细一看,问题又来了。他在道歉信中说: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我觉得,这几句话比念错一个字问题还大。经济学家马光远先生在看完这份道歉信时写了这么一段话:焦虑和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唉,这见识,比读错字更让人失望。

孙立平:《说说林同学的错读及道歉》

在网络舆论的汪洋大海里,我们还要注意,不要轻信,亦不要轻疑。要言之,众人之所信,未必我信,众人之所疑,未必我疑。

杜骏飞:《质疑什么,不疑什么?》

我在微信上看见了北大林校长的道歉信,才知道他的岁数跟我相仿,念白字的理由,跟我讲的一样。道歉态度是诚恳的,但可惜的是,在结尾处,还是说错了话。……想补一句话,林校长这回念白字之所以引起那么大的反响,还有别的原因,不是几个白字那么简单。

张鸣:《不识字的我们这一代》

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当肯定质疑、鼓励质疑。一个社会,如果否定质疑,不让质疑,那是非常可怕的。没有质疑精神,何来科技创新?没有质疑精神,社会如何进步?

不认识鸿鹄,最多做一只燕雀,如果不让质疑,则会鸦雀无声。

厉国刚:《不识鸿鹄不要紧,不让质疑才要命》

二、鸿茅事件

网络是社会情绪的宣泄窗口,网络舆情表达的诉求主要就是真相,不管是好事坏事,公众的第一需求就是了解真相是什么;真相之后是追究责任,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了,谁应该负责?因此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机构都不应该简单地回避真相,更不能简单粗暴地进行删帖、封号乃至跨省抓捕,而是应正视信息时代下信息的自由流动传播,正视民众表达、情绪宣泄。封堵的做法只能激发“史翠珊效应”让自己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

崔凯文吴媞;《“史翠珊效应”:“鸿茅药酒事件”的另类解读》

一个鸿茅药酒事件,其风波会很快消散,但真正的危机是同类事件的体制化发生,而最大的危险则是整个社会环境的“鸿茅化”。

杜骏飞:《鸿茅危机》

需要有人或机构出面给明星列列虚假广告代言清单,将他们曾经为有问题的企业代言的事件都记录在案,不时提醒消费者。那样的话,估计明星代言就会不得不慎重行事了,作为消费者来说,就可以多一些理性,不再对那些看起来外表光鲜的明星那么迷信了。

厉国刚:《各位明星请谨慎代言,别让鸿茅们毁了自身形象》

三、二更食堂事件

在一个功利主义的时代,有多少人在乎“价值”?在一个饥渴势利的社会,有多少人会考虑“长远”?不要以为价值观是高头讲章,它实际上决定了一切运数——或曰:价值观即宿命。小到一个人,一个自媒体,大到一个中兴这样的企业,直至一个国家,无不如此。

杜骏飞:《二更事件的11个问题》

公众号写作亟需找回底线——事实的底线,道德的底线,伦理的底线。我们致敬那些坚守者,我们希望作为平台方的微信能够给予优秀的内容生产者更多的流量分发权,不要让这个珍贵的公共空间乌烟瘴气。我们希望运营者和写作者,追求漂亮的阅读量的同时,也仍旧珍惜文字、珍惜底线。我们也想提醒读者擦亮眼睛,从有价值的内容中获取精华,而不是成为他人的生意,被源源不断地喂养廉价的情绪。

澎湃新闻:《二更食堂消费遇害空姐,有些自媒体“病”得不轻》

追求10万+,本不可厚非,“公号狗”的一大动力就是金钱,写出10万+的爆文,才能获取更高的关注,得到更大的利益,也才有更多的激情坚持写下去。但是,追求10万+,需要注重媒介伦理,不能为了10万+而10万+。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做人的道理,也是“公号狗”始终应当遵守的规则。并且,满屏都是下里巴人,读者也会看腻的,那些阳春白雪还是有需要的。曲高,或许和寡,但是有价值的内容,依然值得去写。

厉国刚:《“二更”已关停,热点还得继续追!追!追!》

四、中学人脸识别分析学生行为事件

智慧课堂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的成果,但是如何使用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的数据,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水平的同时不过度“冒犯”学生的情绪,则是一门大学问。目前,电子监控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的同时,也要注意隐私的保护,避免成为现实版的“楚门”。

荔枝锐评:《别让智慧课堂变成“灵魂版”楚门的世界》

教育的目标只有一个,让人能按天性成长,使人在内在驱动下积极向上。只有一个尊重天赋、容忍个性、彼此信任的教育环境,才能让师生达成自我实现,才能培植自由民主的社会精神,才能培养出雅典的公民、担当国运的俊杰、目光清澈的新人。

杜骏飞:中学的《1984》

看到学生不爱学习,不守纪律等问题,不要总觉得问题都出在学生身上,必须借助严厉的管制措施才能解决。即便貌似大家都不爱上厕所了,上课听讲都很认真,很Happy,很大程度上也不过是治标,出现的是一种假象,根本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甚至,在“严苛”的管理下,出现的是类似《1984》的景象,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遭受压制,逐渐形成的是一种“表演性人格”,也就是首先会在老师面前“装”,直至爱在所有人面前“装”,装作可爱、开心、听话、规矩、认真、文明、礼貌的样子。

厉国刚:《上厕所得请假,上课被刷脸,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厉国刚 博士,广告学长公众号出品55号)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广告学长。这里是传播、广告、大学和考研故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