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 ——通榆不为人知的地理名片

2018-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心语_f8a1

“东有长白(山)、西有向海”,是用来形容吉林两大自然景观带的。对于长白山的美名已无须再着笔墨,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向海,却如同她的所在地一样,寂寞无名不为人知。如果不是荟聚网要对“单氏米业”进行田野调查,我们也无从知晓向海。深度的田野调查,不仅仅让我们有机会品味各地的美食,而且还让我们能够领略大美之中国。

通榆地处吉林西部,是白城市下辖的一个县,世界上三大苏打盐碱地(另外两个分别是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之一就坐落在通榆。仅从这点,就可以判断出当地的地貌特征一定是地势平坦、内陷,排水不畅,这成就了向海这一科尔沁草原上的大片湿地。向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是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定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42公里,总面积10万5千公顷。在向海的制高点、望海阁上向北方极目远眺,在温带半干旱疏树草原地貌地区,却有绿树掩映的、如同江南水乡的“长堤”,这让荟聚网的同仁们有了一探究竟的欲望。

图1 在望海阁上领略向海的壮阔,远处是“绿树掩映着的江南水乡的长堤”

向北,这是与常规的向海旅游相反的线路,但既然荟聚网田野考察组的主要目的是对通榆的水系、环境、地形、地貌特征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那么,打破常规,去发现不一样的向海也是情理之中的。特立独行,得到了别样的收获。我们所到之处,不但景致绝佳,更重要的,是除了我们一行3人外加一台车,没有其他游客!同事戏称,向海被荟聚网“包场”了

图2 这是望海阁北部区域的标准景致,青草、湿地、以及“生长”在水里的树木,犹如热带海边的红树林

其实从近处看,“绿树掩映的江南水乡长堤”则更像热带海岸的红树林,大量树木“生长”在水里,与青草、湿地相映成趣。静谧之中却又生机盎然。其实,这些树不是耐水、耐盐的红树林,而是耐干旱的榆树。仅仅由于当地排水不畅,夏季上游三大水系——霍林河、额穆泰河、洮儿河的洪水注入,形成了淹渍湿地,将生长在低洼地带的树木淹没后所形成的独特景观。有些树由于不耐长时间浸泡,最终会死亡。荟聚摄影师的镜头捕捉到这样一棵枯树,枝干扎扎然就像爱因斯坦满头的银发。

图3 由于已是8月底,这里的“花季”已过,但偶尔一小片野花的烂漫,依然为我们的镜头增色不少

图4 像爱因斯坦满头银发般扎扎然、枯死的枝干

说到通榆,说到向海,就不能不说蒙古黄榆,一种耐旱耐沙化的草原树种。通榆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野生蒙古黄榆林。说是野生林,但总是一丛、一丛地生长,犹如园林化种植,再配之以茵茵绿草和蓝天,那真是绝美的画面。而且这里又是荟聚网的“包场”!以至于“害”得我的同事要放声歌唱!如此美景而无游人光顾,就不能不让我们产生深度的思考。其实,中国地大物博会有很多美景、美食、美物,表面上我们处在信息时代,时髦的方式是用大数据去进行营销。但是,像向海这样的美景,像苏打小米这样的美味,由于当地没有能力产生足够的“声浪”,又如何在大数据的时代,产生核爆式的链式反应呢?荟聚网作为农业品牌的孵化器,就是要成为启动链式反应的原点,我们不去追随时髦,我们要去创造时髦。这也许就是“品牌孵化”带给我们的乐趣。

图5 野生的蒙古黄榆林,却长成了园林景观林的模样

图6 在这样的地方,是要放声歌唱的

图7 临要离开蒙古黄榆林,天空开始乌云密布,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是乌云也依然会有其特定的美感

图8 在中国内陆的半干旱地区,却有着欧洲温带海洋气候带的景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