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赵憶溪的《故乡》续写,以及其他

2021-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静夜语思

前些日子,我们学完了鲁迅的《故乡》,在书本上,课文后面的写作训练题目是这样要求的:

文中说:“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正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发挥想象,续写宏儿和水生长大后见面的情景,300字左右。

现在分享赵憶溪同学的佳作:

1950年的冬天,宏儿的奶奶病故,此时,宏儿三十出头。

“我想被葬在故乡。”这是奶奶死前的最后一句话。

宏儿抱着奶奶的骨灰,坐了船,坐了火车,又回到了这个记忆里仅剩下一些零落的影像的故乡。

依旧是白墙黑瓦与泥浆,那天唯一有区别的就是这儿不再凄凉,南方的冬不常下雪,相对宏儿常年所在的北京,绍兴这个小镇可暖和多了,临近除夕,黑瓦檐下挂着火红的大灯笼,小镇上人来人往,人们都在忙碌着准备过节。

宏儿与朱家通信,提前请求朱家让他暂住老宅几天,好安排老太太的后事,朱家人好客,准备了好酒好菜,让宏儿有回家的感觉,不过,红儿回绝了,抱歉的地说不好意思,今天恐怕不行,我要去见一位许久未见的朋友,说完便离开了宏儿,坐着黄包车,去了绍兴最有名的酒楼,点了菜,静候那位宏儿日夜盼望见面的朋友——水生。

酒楼的灯光明亮,一件身穿布棉袄,脚踩短靴的男人进来,眉毛浓密,暗红的嘴唇上面全是碎胡渣,袖口有几处显眼的线头,像被缝补过了无数次。那男人头上戴着一顶破旧的毡帽,只有那眼睛是有神的,与儿时一样。

“水生!”宏儿因见了水生的眼,立马认出他来,水生慢慢走到宏儿跟前,缓缓坐下。

“宏儿,哦,不,宏老板,现在在哪儿高就?”水生问到。

“自己做点小生意,这不值一提,我们聊聊小时候的趣事吧……”宏儿迫不及待地想继续说下去。

水生打断道:“小时候,我们都不懂事,你看我这光景,不像你现在都在大首都北京有大院了……”水生边给宏儿倒酒,边用客套俗气的话语巴结着宏儿。

宏儿只是默默夹了一颗茴香豆放进嘴里,他慢慢品尝,然后便打断了水生的话,说了一句:“你尝尝这茴香豆是不是变味了?”

没等水生接话,宏儿便自顾自地起身,对着柜台喊了一句:“结账。”水生有些诧异,宏儿却只道一句“有缘再会”便匆匆离开了。

望着绍兴街头的灯红酒绿,宏儿想——这便不再是水生了……天空中放着耀眼的烟火,这又是新的一年了,可人们能过上新的生活吗?

鲁迅是一位战士,他的作品批判性很强,中学生读他的作品,除了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观察、了解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是学习鲁迅的“知人论世”……还有就是要学会独立思考,鲁迅从来不盲从,不凑热闹,也从不相信现成的结论,大家都这样认为的时候,鲁迅会冷静下来,跳出来问“为什么”。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写下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的困惑、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学习鲁迅不是要变成鲁迅鲁迅那么犀利、尖刻,而是要学到他的那种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和不随波逐流。

——温儒敏《温儒敏语文讲习录》

今天分享的作文片段的作者赵憶溪同学,便是一个极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好孩子,我时常赞许她回答问题时清晰的表达逻辑,这种表达逻辑的背后是深厚的阅读功底助攻。我也时常赞许她能跳脱同龄人的肤浅与单纯,批判地看待现实生活与语文课堂。让我印象格外深刻的时,在学完鲁迅的《孔乙己》这一课后,我问了班上的学生,你们学完这篇课文,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在大家安静思考的时候,赵憶溪举起手,我示意让她站起来发言。

她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孔乙己被人嘲笑,被人欺负,老师说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那现在的社会也没有很大变化啊,我记得我们上次年级统考时,不也是按照成绩排名安排的考场吗?成绩好的就坐在VIP考场,我们其他人就只能望洋兴叹。还有,比如我数学成绩不好,我拿到试卷的时候, 有同学就嘲笑我,哎哟,才考这么点分呀。从这个层面来看,社会好像没进步多少啊!(大意如此)

我说:是呀,在社会大背景下,有些问题依然存在,比如选拔人才的机制仍然比较单一,中考、公考、公务员考试等等,我们作为小小的个体,能做的就是努力让那些嘲笑我们的人,最终只能仰视我们呀。这个社会一直不曾公平过,不公平也恰好是我们努力的动力,那些嘲笑的声音也是。所幸,我们不像孔乙己那么懒惰,所幸,我们除了读书考试也可以去学好一门手艺,做一个手艺人,只不过我们要说服自己的父母,还要自己足够强大,能够承受外界对自己褒贬不一的看法。

后来我想,这个世界真的好多了吗?我不确定答案,但是我是老师啊,即使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也还是要努力把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们啊。我跟孩子们说,努力就有意义,结果不重要,过程最美好,不公平是动力……但其实有时候,努力是白费力气,成年人都只看结果,过程只有自己关心;‘不公平有时候也可以直接让一个成年人的世界崩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