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美食

爱喝酒的你,来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类酒人?

2019-10-09  本文已影响0人  纳米是我呀

文/纳米

我们常用“酒品”来形容一个人酒后的德行,酒品即人品。因何喝酒,原因纷纭复杂,喝酒的人也是五花八门。若依酒德、饮行、风藻而论,酒人似可粗略分为上、中、下三等。等内又可分级,可谓三等九品。

上等是“雅”、“清”,即喝酒为雅事,饮而神智清明。中等为“俗”、“浊”,即耽于酒而沉俗流、气味平泛庸浊。下等是“恶”、“污”,即酗酒无形、伤风败德。

一、

上上品可谓“酒圣”,李白是也,其《月下独酌》诗云:“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杜甫《饮中八仙歌》赞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喝醉酒的李白那是相当自信啊,“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是皇帝来叫我上船,也去他NND。你是皇帝,我可是神仙。

上上品的酒人里能称得上“仙”的,怎少的了陶渊明。酒使李白实现了自我,对陶渊明来说酒却是生活情调的必备品。“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每朋酒之会,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自谓“羲皇上人”。

看他多会享受生活啊:闲适的夏夜,月亮高悬,在北窗边的床上躺着,清风轻轻吹着。

感觉自己就是羲皇一样的高尚之人了。哈哈哈~这自负的样子不输李白喔

虽然陶渊明不懂音乐,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弦,常约三五好友喝酒、抚琴、吹牛逼。吹什么呢?“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哈哈哈,这人好有趣啊。真一位超然绝俗的雅逸之士。如果他活在这个时代,我倒是很想认识认识呢

二、

上中品称为“酒仙”、“酒逸”。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所讲的“八仙”中有贺知章、李白、苏晋、张旭等人,这几位醉酒后的样子也是相当可爱啦,不失为潇洒倜傥的酒人。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三、

上下品称为“酒贤”、“酒董”。喜欢喝酒但有节制,偶有喝醉但不越度。苏轼当属此辈,“不胜杯勺而长夜兴勃勃者”,虽然不胜酒力,但依然整夜兴致勃勃。

四、

中上品称为“酒痴”。爱喝酒到了痴迷的地步,乃至多迷失心性。这就是喝酒误事啊。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讲究的是人死而名声仍在世流芳,这是他们的最高追求。

可是,有那么一个文人却把喝酒看得比扬名立万、流芳百世还重要,那个人就是西晋吴郡(今江苏苏州)的张翰。

可能这个人天生比较任性,他本是执掌朝政的齐王司马岡身边的高级助理,未来前途无量,可是秋天的某一天,上班的时候突然说自己想家了,想吃老家的鲈鱼片,有点像日本的“刺生”,然后马上吩咐仆人备一条船,乘船回老家了。(一脸震惊,服了服了~这绝对是个吃货)吃鲈鱼片当然要配美酒了,张翰曾宣言“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真真是酒比名利都重要。

圈中爱喝酒的当然会在一起玩啊。

同属超级酒徒的李白对张翰的追慕之情一直溢于言表,惺惺相惜。张翰不求身后名,偏偏他的名声留了下来,也应了李白的那句“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酒痴”的代表还有东汉末年的文人蔡邕,常“饮至一石”,一石=10斗=10升=120斤,

OMG!这个数字有点“庞大”啊!也太能喝了吧~又“常醉在路上卧”,常常喝醉了就直接躺在大马路上,所以人送外号“醉龙”。在他看来只有酒才是实在和有价值的,人世间其他任何事都毫无可取。

五、

中中品称为“酒颠”、“酒狂”。这种人醉后近乎癫狂,言论时有不当,行为举止常有为人情。代表人物有阮籍、刘伶。

汉代礼法森严,文士多感钳制,即借酒摆脱礼制的束缚。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的饮酒是全身避祸,是酒遁,有时借酒公然向名教权威挑战,亦借酒发抒率真性情。初晋文帝司马昭想为晋武帝司马炎向阮籍求结为亲家,阮籍醉了60天,司马昭没有机会说话就停止了打算。

相较而言,刘伶的饮酒是痛饮豪饮,他是在借酒所催发出来的原始生命力,使其心灵超脱。刘伶天生容貌丑陋,身高一米二,自卑使他淡泊而沉默少言,不随便与他人交往,和同爱喝酒的阮籍倒是心意相通。也不在意家产那些身外之物,常乘着鹿车,携一壶酒,让仆人扛一把铁锹跟着,对仆人说:我在哪儿死了就把我在哪儿埋了。(真是洒脱喔)

刘伶曾经有一次渴得厉害,想要喝酒,就向妻子求酒。妻子看着刘伶嗜酒难受的模样,就将酒给了刘伶,但是妻子又不忍心他如此下去,就哭泣地劝阻刘伶,让他不要再喝酒了,这实在不利于身体啊。

说完妻子还摔毁了刚才给他呈酒的杯子以表明自己劝诫的决心和恳切。刘伶回答道:“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喝酒这件事我不能控制自己啊,看来只有我祷告鬼神,请求它们帮我断了喝酒这个念头,你帮我准备要祷告的酒肉吧。”妻子便依照他的要求,准备好了酒肉。刘伶却说:“老天生了我刘伶,让我以酒为名,我每次喝酒都要喝一斛,喝五斗才可以解我的神志不清之病感。这妇道人家的话怎么可以去听呢?”说完,就将案桌上的酒肉大口大口地往自己的嘴里送,不一会又变得醉醺醺的了,哈哈哈,本性难移啊。

六、

中下品称为“酒荒”。晋朝今山西太原人王忱爱喝酒,可以连续数月都在醉酒的状态,醉后甚至会在大街上裸奔。他曾经感叹:“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可见他有多爱喝酒。一次岳父遇丧事,王忱竟然乘醉去吊祭,与十多名宾客手牵手,披头散发并裸身而入,围绕伤心痛哭的岳父走了三圈就走了。(这也太尴尬了吧~)

七、

下上品称为“酒徒”。沉迷喝酒,少有善举。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就是此辈。“与猪共饮”便是他的黑历史了。阮氏家族的人都能喝酒,阮咸到同族人当中聚会,不再用一般的杯子来喝酒,而是用大瓮来盛酒,大家一起围坐,面对面痛饮。当时有很多猪也来喝,它们直接就上去喝了,阮咸就与这群猪一道喝酒。这就是历史上“豕饮”的典故了。

八、

下中品称为“酒疯”、“酒鬼”。这类人嗜酒如命,饮酒忘命,酒后发狂,为酒亡命。

见酒必饮,饮则必醉,醉则无形:面红眼直、鼻肿嘴斜、口出胡言、污言秽语、唾沫四溅、举止失常、行为猥琐……

如今社会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啊,大家切记远离。

九、

下下品称为“酒贼”。是最末流的酒人。这类人的恶已经不能仅仅归结为饮酒的原因,这类人人品低下,其喝的酒也多为不光明、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即饮不清白之酒,脏污之酒,贪污、偷窃,所以称其为“贼”。当力戒杜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