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总结关键字——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已到了2021年年末,回首这一年,如果要用一个关键字来概括,会是什么字呢?首先跳入脑海的是“达”字,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己达人,作为一名教师,把教育当职业,是良心,把教育当事业,是本份,我只是努力尽本份而已;把教育当爱好,好像我又达不到那种境界,我只是慢慢地在喜欢,努力地把教育当爱好,这也是我追求的境界。如此说来,以“达”为我的年度总结关键字,似乎不妥。
再思,跳入脑海的是“启”字,启,有“开,打开之意”,如:开启;又有“始,开始之意”,如:启动,启用;还有“开导,教育之意”,如:启发,启示。如此看来,似乎还是比较符合这一年的总结——受一些老师的“开导、教育”,自己有了新的开始,并努力地坚持去做一些小事。
01班主任工作之“启”
7月,送走了自己教育生涯的第一届毕业生,这一年的360多个日子,每一个日子都浸满了成功的欢笑和付出努力的汗水。依旧记得新学年刚分班时他们的各种惆怅,各种迷茫,但很快,我们开始接受彼此,开启了我们互相帮助、团结向上的序曲;我们凭自己的努力成功地摘掉千年老二这个称号,享受成功的喜悦;凭着每位同学的尽心尽责,每一期的文明班我们不曾错过;在各类评比中,我们屡创佳绩;我们四十五位家人团结一致,成为学校最有特色的阳光二班。
他们也是我非常值得感谢的一群人,他们给了我太多的欢乐;他们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他们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启迪;他们让我成为最清闲的班主任。 在这一届学生中,我开启了我的全新的带班理念:无论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生命都是最重要的;身体健康很重要,甚至比学业更重要;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比谁跑得快,而且看谁能坚持下去。
9月,迎来了一届新的学生,我们在没有约定的时间遇见,遇见即是缘分,遇见即为美好,遇见自己心中最好的自己(“不期而遇”班的含义)。这是由44个充满阳光雨露,而又各具特色的孩子组成的班级,其中又有21个温暖小伙和23个青春活泼的女孩。在前任班主任徐老师的带领下,他们的班级氛围、学习习惯、纪律卫生,都是做得非常不错。对他们的印象来自每次的班级各类评比,他们也总是表现得非常棒的。 “不期而遇”这个班名是班长取的,然后经过全班投票高票当选的,当时参与评选的还有:奋斗二班、雅智二班、洋葱二班、活力二班……看来孩子们是非常珍惜彼此,心中都是憧憬美好,向往美好,对自己都会有所期待,都期待自己能变得更加优秀的。就这样,“不期而遇”班诞生了,“不期而遇”班启航了,我又开启了一段全新的班主任之旅。
我继续把培养孩子的阅读和运动习惯当成日常的事情来做,所以我把班训定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知”,阅读能使他们的眼睛和心灵得到净化,收获更多的教材以外的知识,使人更有智慧,行万里路是“行”,是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如此方能做到知行合一。“让阅读和运动成为我们一生的爱好”是我们的班级愿景,我带着孩子开展阅读打卡活动,读自己喜欢的书,一天读30分钟,写一段30字的阅读体会。带着孩子们跑步,早上,下午,只要不下雨,从不间断,带着带着,跑着跑着,跑3圈、5圈、7圈,到现在的十几圈,慢慢地,他们也体验到了运动带给我们的乐趣和益处,也开始喜欢运动了。
生命第一依旧是我的重要的教育理念,坚持给孩子们上生命成长的课程,教女孩如何保护自己,教她们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女孩,指导她们做一个体贴的人,教男孩如何做一个有竞争力的男孩,指导他们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帮助他们排解青春期的困扰……一个孩子是否健康成长,与家庭教育是否到位、是否符合孩子的成长特性,关系是最大的,而农村孩子的父母普遍文化水平有限,加上大部分父母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或者是不知道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我组织家长开启家校共度之旅,这个学期共度的书籍是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至今开展了5次共读分享活动,虽然参与的父母不多,但我相信,做了就有收获,做了或多或少会对几个,哪怕一个家庭能产生影响,那么,所做就有所值。
人与人之间总是那么微妙,你对学生、对家长有所启迪,反之,你也能享受在这个过程中所被启迪、被收获,比如跟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多了,自己更能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同时他们身上的青春活力,也会感染到我,让我更有勇气、更有力量去面对教育的困境;再比如,在与家长进行共读分享之中,除了了解他们在家庭教育里所做、所想,在了解之余也就更能理解了,也为自己在以后的家庭教育指导上积攒更多的经验。
02数学老师之“启”
开学伊始,进行计算摸底测试,二十五道题,小数乘法五道,小数除法五道,分数加减法九道,分数乘除法六道,结果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的,44个人,5个零分,1到10分4个,四十五分以下16个,不及格的21个。既让人心疼又让人担心,这样的计算水平上了中学怎么办?计算是数学的根本,必须层层过关,但是他们已经六年级了,居然连三四年级的计算还不会,但是作为老师又不能放下课程放下大部分学生从头开始,那怎么办?我还是继续沿用之前的师徒结对模式,一对一帮扶,一对一进行辅导,跟闯关游戏一样,一关一关过,从小数乘法开始,然后是小数除法——分数乘除——分数加减,每天同一类型四道计算题,反复练,直到连续三天全对为止,当他们认为已经能熟练掌握了,就接受我的测试——二十道同一类型的计算题,只要能做对十八道题就算过关,过关后的师徒都有奖励,如此,再进入下一关。那几个计算能力特别差的就从整数开始,关键是告诉他们不要放弃,只要他们不放弃自己,我就不会放弃他们。
半个学期下来,他们各自看到了进步,徒弟有信心,师傅有成就感。当然,也有部分进步甚微,但是我告诉他们,无论你们学习怎样,我不会放弃你们的,你们也永远要心怀希望,永远不放弃自己。
我时常说,我是教了二十几年的新老师。在这个急剧变化的年代,所谓的教学经验有时候是非常无力的,我们到底要教什么?到底为什么而教?是教给学生知识?还是教学生做人?其实都不是,一个没有准备好接受知识的孩子老师是教不了知识的,同样,我们所有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行不通的。正如张老师在《日常教学的情调》一书中所说:“教育最核心的影响是人与人的关系,是教师对教育、对生命的态度。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未来的生命发展方向会产生很深刻的影响。这种深刻的影响不是马上就有的,而是像一颗种子被种下去了,若干年后结出果子你才知道,原来它结的是这种果子。”
学生需要什么,需要看见,需要被看见,也许你的一句话,你的一次温暖的抚摸,你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你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教师,对生命饱含热情,对生活充满激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这是一些新老师给我的启发,教师除了需要专业素养,或者更需要的是非专业素养: “非专业素养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是身体性,包括语言、表情、眼神、听力和姿势,这是属于身体的素养。第二个是教师的价值观。价值观是高于专业素养的,说得笼统一点,是人类的情怀;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我们最终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第三个是亲身体验,亲自参与。”(张文质《日常教学的情调》)
在未来竞争更激烈的时代,合作必定是种更能够生存、更有发展力的一种模式,所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必定是未来的一种必须普及学习模式。从上一届学生开始,我就尝试探索这样的学习模式,重点放在新知识的探究、复习巩固的互查、讲评练习的时候互说,从结果、上课的氛围、知识的掌握、对学习的兴趣等方面来说,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但是要形成比较系统的合作学习模式还是比较难的,这是需要时间的,这对于毕业班的来说,是比较难形成规模的。但是不管怎样,从学生长远发展来说,还是要尽力去优化、去研究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
2021,他们给了我诸多惊喜,特别是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劲头十足,让人刮目。2022,我们能否开启新篇章呢?
03.个人之“启”
(1)学习
2021年对我来说也是成长的一年,特别是在暑假期间,参加了全国第七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这是第二次参加,去年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理参加的,没想到试试就爱上了。正式活动时间其实是三天,但有前三天的预热分享,后面有三天的余热分享,所以一共是9天的时间,这9天我几乎是全程参与的,印象之中好像还没有学习培训让我如此痴迷的吧,这也许就是因为喜欢所以热爱。
正如教育行走不变的广告词一样:行走拓宽视野,读写重建心灵。从2015年开始的教育行走,便是希望借助于同行共学的模式,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在行走中共同学习,各自成长,一起追寻诗与远方,探索教育的真谛。在预热和余热分享中,大家用“抢”的方式分享各自的成长经历、教育心得,让人感动。正式活动中,张文质老师、谢云老师、戴教授等十多位大咖为大家开展讲座,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亲子教育等方面为我们引路。张文质老师说:参加活动,一定要为自己争取发言的机会。因为要发言就意味着需要更认真地倾听,需要更深入地思考,也需要更强语言组织能力,培养自己的倾听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这一次的教育行走活动,我迈出了勇敢而重要第一步,在众多全国各地优秀的老师面前抢到了一次分享的机会,虽然在分享的时候紧张、害怕、担心……但是我还是迈出了这一步,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分享中,自己也慢慢成长。
(2)阅读
2021年,书倒是买了几十本书,但是有质量的阅读还是不够的,真正细读的只有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家庭教育的第一定律》、《文质说2:生命的见证》、《教师的使命》、《日常教学的情调》,新父母教程系列《一年级的孩子》、《六年级的孩子》、《八年级的孩子》,钟杰老师的《陪你走过初中三年》《做个能说会做善写的班主任》,其中《奶蜜盐——家庭教育的第一定律》、《教师的使命》、《做个能说会做善写的班主任》这三本书是我最喜欢的,甚至反复阅读三遍、四遍,《奶蜜盐——家庭教育的第一定律》这本书让我从新审视自己对学生的教育,自己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反思自己的童年,从而得到更多的思考,从能改变的地方做起,同时也给我在面对家长的时候,有了更专业、更切合的指导;张文质老师的书总能给我于力量,还能治愈焦躁不安的情绪,让人以更好的状态去迎接新的一天,读《教师的使命》让人醒悟,感觉就是为你所写,他就是那个最了解你的人,了解你的痛,了解你的苦,了解你的困惑,然后为你指点迷津,让人更加清醒地认识教育的艰难,让人更加坦然面对教育的困难,对未来也就没那么焦虑了,同时也让人更加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做个能说会做善写的班主任》则对于的班主任工作有更多的指导性的帮助,钟杰老师的专著会有更强的实操性、指导性,可以不必像读其他书一样,从头到尾有序地读,可以在你遇到问题时马上去翻阅,马上看马上用。
阅读让我真实的成长,这算是2021年给我的最大的启迪吧!
(3)写作
“行走拓宽视野,读写重建心灵”,如果“教育行走”让我在与全国各地热爱教育的老师们共同学习,各自成长,一起追寻诗与远方,探索教育的真谛,是“行”,那么阅读写作则是让我在面对教育时有了更多的从容,更多的智慧,对学生也有更多的不急不躁,不停地读,不停地写,不停地思,再读再写再思,在如此反复中成长,就是“知”。
我的写作起点是非常非常低,本身语文学得特别不好,加上工作之后到2020年几乎是不动笔墨的,我的写作真正是2020年开始的,先是一点点憋出些字,写啊写啊,慢慢地就有了写的冲动和题材。2021年10月3日,是个特别的日子,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居然码了10万字,这对于一个语文特别差的我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更让我骄傲的是10月份至今两个月的时间,不知不觉竟然写了6万字,这又是一个新的突破。这得感谢来自张文质老师的鼓励,在他的建议下,我创建了自己的公众号,保持一周更新两篇以上的文章,从8月底创建公众号到现在,已经更新了五十多篇文章。
有人问我:“你天天在这写写写,有人看吗?”我翻看了一下,好像是没什么人看,都是那几十个人在看。又问:“那么少人看,那你写这些有什么意思呢?”是啊,这有什么意思呢?或许是希望有一种影响吧,有人在看,就有可能有影响,哪怕只有一个人。就算一个看的人都没有,那也可以让我的孩子、我的学生看到我在做的事,对他们或者就有影响,那么,这件事情就有意义的。再说,写作的事本来就是自己的事,是自己的成长,是自己思维的改变。而有些事情是短时间看不出成效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更重要的是“不问收获”。如此,有谁在看,有多少人在看,又有何妨,重要的是我在做,我在改变。
写在最后
2022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这个冬天,不寒冷,我感到了温暖:一群携手同行的伙伴,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各自成长;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温暖我的心灵,青春的活力、青春的热情感染着我。
轻拥时光,不负流年。不畏将来,不念过往。重整行囊,风雨前行。
2022,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