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分享事小,家长错误引导事大!望周知
收到一位宝妈的求助:
想让孩子分享,应该怎么说比较好?
Answer:
无论怎么说,都是没用的!!!靠跟孩子说"要分享”,是不会有用的!
魏参常说:三流的家庭教育,靠打骂;二流的家庭教育,靠说教;一流的家庭教育,靠的是引导。
说的再好听,再条条是道、再声泪俱下,孩子也学不会分享。即使孩子分享了,也是不开心的、不是发自内心的,而只是为了应付你,不惹你生气罢了。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不会主动分享。而要想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想要去分享,要靠 正确的引导。
魏参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父母只要做到以下这“六要、六不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养成分享的习惯,当需要孩子分享的情况下时,孩子自然就会选择分享,并且是快乐的、发自内心的愿意分享,而不是强迫的和不情愿的。
1.要多和孩子玩轮流游戏
让孩子学会一个东西做好的方式,就是游戏。
玩游戏,是婴幼儿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的独特方式。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所以很多行为在我们成人眼里十分幼稚,所以觉得孩子是在玩,其实是孩子大脑学习和发育的最佳方式。
比如,不断的扔一个东西,是在锻炼手臂的协调能力以及对自我行为的理解;喜欢玩水,是在感知手的触感;喜欢穿大人的鞋,是在锻炼模仿和认知能力。
知道了这个基本逻辑,我们就能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了,那就是和孩子玩“轮流游戏”。
比如:2岁左右的宝宝,可以 玩“轮流搭积木戏”:把积木分成2分,宝宝一份,你一份,然后跟宝宝说好,看谁先搭好,并且搭的更高更好看;然后轮流的换一堆积木搭出不一样的形状。
3岁左右的宝宝,可以玩“轮流击球游戏:把一顿积木、玩具车、球球等拍成一排,然后宝宝扔球,你负责把被击倒的玩具归回原味,等3轮结束后,换你扔球,宝宝去摆玩具;
再大一点的,可以玩轮流玩车、轮流投篮等难度高一点的游戏了。
这样通过游戏,让孩子知道,东西是要轮流玩的才好玩;轮流玩才能玩到更多更好玩的玩具;轮流玩才有配合,有配合才更好玩。
另外,魏参要强调一点;为什么是轮流游戏而不是给予游戏?因为魏参一直强调,如果一味的教孩子只分享出去而不是交换回来,会让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是很难幸福的。而轮流需要交换,是最好的分享。
2.要选择合适的分享物品
当孩子玩多了轮流游戏,自然就不会那么排斥分享了。接下去就可以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分享了。比如买回来水果,洗好后,第一个让宝宝给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吃。
比如当带孩子去其他人家里(有宝宝的家庭)玩的时候,跟宝宝说,那边有个妹妹,我们带件玩具去跟她交换一件玩具玩吧。然后私下你先跟那位家长提前沟通好,你再教孩子分享,所以希望能提前跟她的宝宝沟通好要交换的玩具,避免出现尴尬。尴尬事小,孩子从此不愿分享事打。
但前提是,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分享物品。比如孩子非常喜欢吃葡萄,而你这次就买到了一点点葡萄,孩子就不情愿先给大人们吃了,这可不行;比如你嫌孩子选的玩具太low不上档次,硬要让孩子选择他喜欢的玩具跟人分享,这也是不可取的,孩子会非常排斥。
3.要让宝宝比现在慷慨一点点
如果以前美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孩子比较不爱分享,那也不急,就慢慢来。只要一天比一天慷慨一点点就够了,切忌贪多。
比如,“让孩子邀请其他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先让孩子分享给最喜欢的人,先让孩子分享他最不喜欢的玩具等等。
4.要帮助宝宝理解情绪
有些家长反馈,她的宝宝平常很爱分享,可有时候就不,怎么办?其实,不用怎么办,不分享就不分享嘛,一两次说明是情绪问题,不是价值观或者道德有问题,有什么大不了的。关键的是,要引导宝宝,理解自己的情绪。
下次你在认真观察,当宝宝不愿分享的时候,是不是因为生气的时候,或者不开心的时候,或者正在兴头上?当下呢,你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用做,等事后,宝宝情绪缓和了,你就可以告诉宝宝,你刚刚是在什么“情绪”中,所以做出的行为可能不是你自己认为应该做的行为,很正常,不用自责。我们要提高的是,当下次有这些负面情绪时,我们知道如何去正视它,而不被它影响,导致坏的结果发生。
5.要和宝宝探讨解决方案:比如让宝宝选择
当发生宝宝不分享就会导致比较严重后果,家长必须干预的时候,怎么办呢?比如另外一个小朋友来家里玩,本来说要交换玩具分享着玩,说好了是什么玩具,可你的孩子变卦了不愿意给了怎么办?
这个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同样不是吼和骂,还是“引导”。用一个"销售心理学:促进客户成交"的小技巧:宝宝做选择。
你可以这么说:恩,那早上你跟妈妈商量好,要把这个给妹妹,交换回来妹妹的玩具,既然你现在不想给了,那我们就换一个吧,你看是XX呢还是XX呢?
前提是要遵从第二点原则“不能是宝宝不愿意的”,尽量选择宝宝愿意拿出去的玩具。这样沟通引导的效果,比你去吼他骂他强迫他,好上一百倍。
6.要给宝宝树立榜样
恩,没错,这点是说给父母听的。所有的育儿专家,都一直在强调: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真的是如此。所以你平常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给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
如果没有非常多的机会,那可以自己刻意创造机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分享”的行为,之后告诉孩子自己刚刚的行为叫“分享”,并且告诉孩子自己此刻的好心情和收获,这些都是“分享”这个行为带给我的。
以上就是“六个要”,一点都不难吧?下次再告诉大家“六个不要”。
1.不要惩罚宝宝
当宝宝出现不分享的行为时,千万不要惩罚宝宝,无论是言语上还是身体上。因为惩罚只会让孩子更加排斥分享,因为孩子觉得分享是一件痛苦的事,谁会愿意做一件痛苦的事呢?人天生都是喜欢做让自己快乐的事的。
2.不要以负面的词评价孩子
当宝宝出现不分享的行为后,事后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也不要用“自私”等负面的词汇去评价孩子,严厉影响孩子的自尊心的。而要多用积极的词汇,多说正面的东西,比如分享后到好处有什么,你看爸爸妈妈每次和别人交换分享, 都会十分的开心愉悦。
3.不要以成人方式去推断
当宝宝出现不分享的行为时,不要主观的去臆断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因为孩子的世界观和我们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孩子不分享,有很多原因,比如上面提到过的情绪,成人觉得不应该为那么一点小事生气,可在孩子眼里不是这样的;比如那件东西在我们成人看来不重要,可对宝宝眼里很重要等等。
4、不要干涉仅需关注
不要当每次宝宝出现不分享的行为时,就当下去干涉,硬要让孩子分享或者作出选择。这是典型的替孩子做决定。这样做的后果十分严重。会让宝宝过度的依赖你帮忙做决定。
家庭教育的最重要责任之一,就是要培养一个将来能独立自主生活能力的孩子,而过度的干涉,却是亲手扼杀孩子这种能力的刽子手。
除非这次的分享行为,向上面第五点说的,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时,父母再出手引导。当然也只是引导,而不是强制。
5.不要助长不良行为
当然,像上面第五点说的,当孩子的不分享行为,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时,父母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不然就是溺爱了。
另外,就像上面说的,要多关注,关注孩子为什么不分享,事后通过游戏或者其他引导方式,正确去引导孩子回归正道。
6.不要忽视宝宝的点滴进步。
前几点不要,都是在宝宝不分享的时候,最后一点,要说的是,当宝宝分享的时候,我们家长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
告诉孩子,你刚刚的那个行为,就叫分享,你收获了什么呢?这就是一个好的品德带给我们的内心富足和快乐呢。
即使,孩子只是进步了一点点。比如,只把一整盒饼干,分享了一小块给奶奶。这也是进步啊,这样的一点点进步,孩子是能体会到益处的。有了益处,孩子自然就更愿意去分享了。
19世纪伟大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著名著作《自卑与超越》中说到:真正能让孩子成长、并改进他的行为的,不是去批评或者纠正他的缺点,而是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实时的加以肯定和鼓励!
说了这么多,还要强调一点,要想培养一个爱分享、积极健康向上的孩子,不是当面对需要分享的时候,才吼骂得“逼”孩子分享,而是功夫需要花在日常,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的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分享是快乐的,分享是有益的”,这才是一个智慧的父母,最聪明的做法,你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