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家庭大学婚姻育儿教育

孩子犯错,父母这样处理效果更好

2017-05-27  本文已影响51人  商业书单


文/爱码字的玫瑰酱

01

      春节期间亲戚聚餐,觥筹交错,其乐融融。三岁的小侄子吃完饭,来不及等他母亲帮他擦掉唇边的酱汁,就一溜烟离开坐席跑来跑去,只见小侄子跑到大人身后,伸着脖子把小脸蛋往大人的衣服后面蹭,蹭完一个又一个,一边蹭一边哈哈大笑。不一会儿,好几个大人的衣衫都留下了脏兮兮的酱汁印儿。

      一个亲戚发现了小侄子的捣蛋行为,拉住他,小侄子依然哈哈大笑。小侄子的父亲终于发现了儿子的恶作剧,马上从座位上赶过来,二话不说照着小侄子的屁股就是一顿打。小侄子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挣扎,还使劲踢他父亲的小腿。

      大人们纷纷劝说,小孩子不懂事,算了算了。小侄子的父亲尴尬地道了歉,抱着小侄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小侄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他父亲大腿上狠狠地咬了一口。

      从此之后,小侄子的父亲每逢穿短裤,大腿上都露出一个清晰的牙印。别人问他这是怎么弄的?他都会无奈地说,儿子咬的。

02

      我和母亲讨论“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让犯错的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个话题。她为了反驳我的观点,特意举了小侄子咬父亲这个例子,她认为小侄子父亲处理事情的办法是正确的。

      暴力、恐吓、威胁、打骂是老一辈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父母处理犯错的熊孩子的常用手段。目的是快速平息事件,但往往以牺牲孩子个人感受,撕毁孩子尊严为代价,孩子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为何被打。大人们看见孩子臣服于暴力,以为孩子得到了惩罚以后,必将因畏惧惩罚而不再犯错。事实上,这并没真正有达到的教育目的。

      暴力手段往往导致孩子对父母心生怨恨,亲子关系产生隔阂,甚至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学会暴力,无法正确分辨事情对错和控制自身情绪。

      0到3岁的孩子,正处于“安全感确认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需要父母时时刻刻的关注。

      小侄子被打后,咬父亲大腿就是对父亲暴力行为的抗争,他认为父亲不爱他才打他,而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在众人面前被打。

      我企图修正母亲对这件事的认知,所以我给出了一套“假如我是小侄子的父亲,我会如何处理这件事”的方案。

      首先,及时制止事态的继续蔓延。

1、动作要快,及时拉住儿子,避免产生更多被牵连的亲戚。

2、动作要轻柔,暴力拉扯会让儿子产生错愕的反应。

      然后,马上向亲戚道歉,承认是自己管教的缺失,并事后给每位“受牵连”的亲戚发一笔衣服干洗费用。

      随后让儿子给每一位“受牵连”的亲戚道歉,现场先告诉孩子这是错误的行为,“母亲每天给你洗衣服,手很累,你会不会心疼母亲的手呢?”“叔叔阿姨们洗衣服也很累的,漂漂亮亮的衣服弄脏了穿出去就不好看了,以后不能做这种事了,知道吗?”

      最后把这件事当成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案例。回家后,给儿子上一堂洗衣服的课,和他一起搓洗衣服,顺便给他讲解洗衣服的流程,让他体验过程的繁琐和辛苦。

03

      孩子的言行举止都是模仿大人,因此,和孩子好好沟通很重要。不要向小孩子传递不好的行为。

      精选一些适合小孩子的图书,日常可以通过陪读的方式,给他讲解一些礼义廉耻相关的故事,达到教育目的,鼓励他实践所学所悟。比如下雨了可以为没有伞的同学撑伞,帮助弱小的同学。

      如果是儿子身边的小朋友也有类似的行为,比如幼儿园同班同学等,可以建议老师开设礼义廉耻类互动小课堂。

      然而,我的解决方案被母亲全盘否定了。她说,谁会有那么多时间啊,我可没有那个耐心,怎样快速解决就怎样好了。

      有一部分父母在子女教育上并没有花太多的心思,他们把教育子女的任务全部交给学校,供养子女读书权当完成义务。子女出落得好与坏,完全听天由命。

04

      我小时候也遭受过这种暴力教育。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如今的我恐怕也很难学会换位思考,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

      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担任班里的宣传委员,为了黑板报评比,我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留校写黑板报,因此回家晚了。我深刻地记得那天傍晚,大约7点多,我欢快地溜达回家,快到家门时,看见我母亲拿着一条棍子,一遍骂一边朝我走来,抓住我就是一顿打。我一边哭一边求饶,直到一个路人经过劝住了母亲,母亲才停手。

      如今,我问母亲:“您还记得以前打过我们吗?”母亲说:“这么久的事情了,谁还记得,我有打过你吗?”我默默地微笑了下说:“没事,都过去了。”

      那些暴力教育,虽然随着岁月流逝遗忘了许多,但那些感受依然十分清晰,就像昨天才发生一样。


05

      暴力教育让我对婚姻变得谨小慎微。我曾经和一个男生讨论育儿问题。我说:“如果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小孩发生了争执,你会怎么做?”

      他说:“肯定是当着别人家小孩父母的面,教训自己家的孩子,回家再安抚自己的小孩。我爸妈当年也是这样对我的,我觉得没有问题啊,大家不都是这样做的吗?”这个男生在我心中的形象大跌。

      我们在工作中使出浑身解数去解决一个棘手的案件。可是回到生活中,身为父母,面对孩子,我们是否有这样的耐心?我们是否会像努力工作一样,努力去迭代自己的知识库,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紧跟孩子的发展?

      让人感到寒心的是,暴力教育至今仍颇为常见。被施暴的孩子当中,只有少部分的孩子长大后会放弃施暴行为于下一代,真正意识到施暴的贻害。而多数孩子则引发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无形中让孩子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比健康家庭的孩子落后了一大截,需要花很多时间治愈。

      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需要家长提升沟通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是通过后天学习可以提升的技能。让每一件事成为教育的契机,培养孩子的自省能力,实际上也是对家长自身的考验。孩子犯错,也是家长发现自身不足的契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