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第一章

2016-03-17  本文已影响263人  lutianfei

第1章 学会提出好问题

引言:一切从批判性思维开始

激发你的批判性思维

  • 批判性思维是本书使用的一个术语,其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
* (1)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
* (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 (3)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 海绵式思维 有以下两个显著优点。
* 第一,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头万绪,而你获取的知识将会为以后进一步展开复杂的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 第二,相对而言,这种思维方式是被动的,它并不需要你绞尽脑汁地去冥思苦想,因此来得轻松而又快捷,尤其当你看到的材料本身已是井井有条又生动有趣时,这种思维方式更显成效。
  • 海绵式思维却有个极严重、极致命的缺点:对各种纷至沓来的信息和观点如何做出取舍,它提供不了任何方法。如果读者始终依赖海绵式思维方式,他就会对自己最新读到的一切深信不疑。

  • 你一定愿意自己掌握主动权,选择该相信什么忽略什么。而要做出决定和取舍,你就得带着一定的态度去读书,即带着问题去读书。这种思维方式需要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作者在向你细说原委,而你则随时准备与之辩驳,虽然作者本人根本就不在场。 我们把这种互动方式称为淘金式思维

  • 海绵式思维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而淘金式思维则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

* 淘金式思维方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参与和互动,即作者和读者、演讲者和听众之间展开对话。你本着相信他人的愿望而来,但首先他们得对你提出的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答。

淘金式思维举例:美国该禁枪吗

  • 恰到好处的连珠发问有个强大的优势:它们能保证你打破砂锅问到底,哪怕你对讨论的主题所知有限也不碍事。

正确答案莫非只是神话

  • 不管提出来的问题属于什么类型,最需要你细细加以研究的往往是那些与“开明通达人士”看法不一致的问题。实际上,很多问题之所以引人入胜正是因为在解答方法上大家的意见出现严重分歧。任何一场论争都包含不止一种立场和观点。有些立场和观点背后可能有强有力的论据支撑。

  • 我们更热衷于相信那些和我们的期望值一致的解释和描述。这样,我们难免会把自己的喜好带入这些问题的讨论场合,而对那些与自己喜好不一致的说法一概加以排斥。

最好先问一问“关我什么事”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 弱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

  • 为什么说这种思维是弱势的呢?用这种方式来使用批判性思维技能就意味着你对能否接近真理和发扬美德漠不关心。弱势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就是抵制和驳倒那些与你意见不同的观点和论述。最终看到那些和你意见不同的人服服帖帖地甘心认输,以此作为批判性思维的终极目标,实际上也就摧毁了批判性思维潜在的人性的一面和不断发展进步的特征。

  • 强势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用关键性问题一视同仁地质疑一切主张,包括我们自己的主张。强迫自己辩证地看待我们的初始看法,我们才能保证自己不会变得自欺欺人和人云亦云。抱着自己的初始观点死死不放固然很容易,尤其很多人的观点与你相同时更是这样。可一旦我们选择走这条容易的道路,我们就极有可能犯下原本不该犯的错误。

亲自动手才更有乐趣

也许我们根本就问错了问题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 我们的大部分思维活动都不是独自闭关修炼,而往往牵涉到别人。只有全身心投入进去与别人积极互动,我们才能不断向前迈进;没有别人的参与,我们作为学生往往会误入歧途。批判性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取长补短。

  • 别人是你“结论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会以一种重要而又持续不断的方式,孕育和培养你的结论。这个大家庭的主题就是相互联系。

  • 这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到底怎样起作用,取决于你的价值观,以及你从那些互动人士身上体会到的价值观。

  • 书所谓的价值观,是指人们认为较有价值的那些观点。你会发现正是人们赋予抽象观念的重要地位对他们的选择和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批判性思考的人拥有的主要价值观

  • 自主性:
  • 好奇心
    • 要想成为一个批判性思考的人,你需要对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断提问。你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一技之长就是他们的洞见和感悟。
  • 谦恭有礼
* 谦恭的意识让我们能避免批判性思维最为常见的一大障碍,就是相信凡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都是立场褊狭,而自己则立场公允。
  • 以理服人

  • 不论怎样,有理有据时做事要信心百倍,下结论时不可犹疑,但一定要留有余地,三思而行,最好扪心自问一下:我的结论有没有可能是错误的呢?

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

  • 我们之所以思考正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当我们思考的动机就是为了同以前的思考方向保持一致、毫不更改时,我们就对批判性思考的价值观不管不顾。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变成了鼓吹者和宣传家,千方百计地寻找更好的方法来维护自己当前的立场。

  • 更明智、更进步的做法是一旦思考,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思想更有深度,让我们的思想更加精确。

  • 我们每做一个决定时都携带有太多的个人包袱——经历、梦想、价值观、所受训练、文化习俗等。可是,如果你要茁壮成长,你就得认清这些情感,而且尽你所能,将其搁在一旁暂时不问。

  • 很多时候,当别人提出相反的结论时,我们都将其当做针对我们自己的人身攻击。对一个论题过于感情投入的最大危险,就是你可能考虑不到其他立场潜在的正当理由——这些理由其实非常充分,只要你愿意听一听,足以改变你对这个论题的看法。

  • 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理想的做法是,只有在经过分析推理以后还对其笃信不疑才可以加大感情投入的力度。

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

  • 当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和结论不断质疑时,我们还得考虑他们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 你可以利用这些策略来让谈话继续下去而不致中断。
    (1)尽量阐明你对别人言论的理解,不妨问一问:“我好像听你说过这个。”
    (2)问一下别人,有没有证据能让他改变他的观点。
    (3)提议暂停一段时间,你们可以尽量找到支撑自己结论的最佳证据。
    (4)问一问别人,为什么他认为你据以形成结论的那些证据显得不堪一击。
    (5)尽量弥合分歧。如果你接受对方的最好理由,并将这些理由和你的最好理由放到一起,有没有发现一个你们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新结论呢?
    (6)寻找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或其他一致同意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找出对话中分歧产生的原点。
    (7)好奇心再强,也要表现得体贴关心和不温不火,一旦讨论的语气升温,就要不断提醒自己,你是来虚心学习的,不是来舌战群英的。
    (8)确保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都表现出谦恭的样子,而不是摆出一副全知全能、目空一切的架势。

一厢情愿是批判性思维的最大劲敌

  • 一旦我们认识到自己有似是而非这样的倾向,我们就要不断问自己:“是不是因为我希望它是真的这事才是真的,还是有确凿无疑的证据证明它是真的?”否则我们就要自取其辱

  • 对我们共同面对或独自面对的种种问题产生的焦躁和恐惧情绪构成了一道防护墙,屏蔽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真实的世界,让我们看不见其本质。

  • 有一种一厢情愿的思考方式叫做奇迹式思考(magical thinking)。有些事当科学还不能提供较能令人接受的解释时,人们多喜欢依赖奇迹作为因果解释来理解这些事物,或者试图用奇迹来掌控科学无法掌控的那些事物。

  • 当人们无力去理解或改变自己的境遇时,奇迹式思维就变得更为强大。在这种巨大需求的驱动下,任何相信人生有随机或偶发因素的想法都被斥为令人沮丧而置之不理,代之以奇迹式的因果关系的承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