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多一些“如果”,人生是否会多一些美好
如果说学生是一条航行的船,那么老师就是一座海上的灯塔。想要船只顺利抵达,需要灯塔的坚定与执着;如果说学生是一张白纸,那么老师就是一支画笔。想要绘就如诗画卷,需要老师成竹于胸,悉心打磨……
人生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我们也曾自我慰藉地告诉自己:面对已成的定局,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接纳,或许当下就该有着另一番喜人的景象。我们经常被问道:如果再来一次机会,你会如何?
面对过去,我们似乎有太多的“发语权”,因为我们切身经历过,知道有多少的不尽如人意,所以我们需要“如果”来慰藉自己;面对未来,我们会有太多的期许,因为还未经历,所以我们需要“如果”来点亮自己。即便如此,我们依旧很少站在“如果”的末端回望。
想象你来到生命的最后一天,回看自己的一生将会带给世界的礼物是什么?
今晚,这个问题让我冥思了很久。我知道,生命本就是一次按下开启键的倒计时旅程,终会有归零的一天,但是却从未真正站在旅途驿站瞭望、冥想——如果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天回望,我能为世界留下的礼物是什么?是一地鸡毛拼凑的琐碎?是一堆自己都不会再翻起的教案?还是那些曾经一度引以为傲的“证书”?又或是别的什么了?
我能留下什么?那我又是谁?我与世界而言是怎样的存在?
我是两个鲜活生命的孕育者,他们又是新的生命的传承者,我能留下的是生命的种子!
我是一个思想者,我是一名有着诗歌情怀的诗歌爱好者,所以我留下了一些能引起共鸣的文字,也留下了一些自己还算满意的诗歌(即便尚未被人知晓)。因为有书写、记录的习惯,所以我留下了“真迹”供后人翻阅……
除此之外,我还有什么?也许,我还不认识我自己……
纵然我们知道世间可以尝遍奇珍异果,却唯独没有“如果”可吃。所以,慢慢的,很多人为了向一群木讷的大多数靠拢,开始忘记了“异想天开”——向后看,“如果”再来一次,我是否真的可以弥补一些遗憾?向前看,“如果”可以,那会是何等的美妙?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仅仅拥有19个月的光明,却在余生漫长的黑暗中渴望、期许。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第一天想看看让她的生命变得有价值的人——即便命运待其不公,却依旧心怀感恩;第二天想看光的变幻莫测和日出——即便无声,也想在光影斑驳中感知生命长河的欢乐颂;第三天想要探索与研究——即便无声,也渴望让世界变得更全面与真实。
如果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天,回望这一生,我能留给世界最好的礼物会是什么?是坚持?是笃定?是微笑?是无憾?还是于人于己的感动?
假如多一些“如果”,人生是否会多一些美好?我们是否真的会感恩过往,珍惜当下?我们是否真的会在岔路口重新选择人迹罕至的那条小路?我们是否真的会权衡利弊,做出一个不留遗憾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