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想把英语拣起来吗,来呀!
来深圳之后,上下班从地铁进出,每天至少遇到两个黑色西装白色衬衫的人拿着一叠彩色的硬皮材料问:喜欢英语吗?,也至少遇到两个短袖和运动裤,胳膊上有一块一块凸起的人拿着一叠单页问:喜欢健身吗?
朋友说,被这样问久了,就觉得学英语和健身好像能赋予生命特别的意义,是两件一定要去做的事,这是暗示的力量吗?
“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离开校园很久,以为多数同龄人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不必再理英语,毕竟,工具就是工具,总有局限性,剪刀,扫帚和铁锹分别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作用,不是每个场合都需要。
但真的有相当多的伙伴认真地询问和探讨学习英语这件事,有的为了和老外同事沟通更方便,有的为了看没有字幕的美剧,有的为了准备英文演讲比赛,有的为了带家人去美国自助游能少些语言障碍。
有的甚至没有理由,说我就想把英语拣起来。
今天就一起说说拣英语这个事儿。
“你的英语很牛掰吗?有速成技巧吗?”
坦白说,任何一个美国10岁语言认知无障碍的孩子英文都比我说的流畅地道,但看英文学术期刊,听英文讲座,用英文写完整的议论文,可以提前准备的英文演讲,我也许更胜一筹。
咱们之间相同的是都属于二语习得者,不同是我喜欢学英语的过程,不介意花费大量时间,舍得试错,四年的教学过程也见到了很多人语言习得时遇到的困难。
如果你只用过两个型号的冰箱,我用过二十个,从某种意义上说,下一次挑选冰箱时,和我聊聊哪些型号的冰箱坏得这么快是不是有点借鉴意义呢?
关于速成,如果现在规划出来的学习总量是相同的,需要1000小时有效学习来完成,那么每天学习2小时的就比每天学习1小时的早学完。
1. 端正态度,明确目的
“请用海飞丝洗去你那头屑般的废话!”
这并不是废话,因为当你问出“如何学好英语?”这样的问题时,我就知道你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件事,或者你没有真的打算要学好英语。
认真对待意味着你已经有所思考,明确目的并依据目的寻找自己的弱点,问题,并分类,接着去思考解决方案了。
“如何学好英语”就像“如何做个好人”“中国历史是怎么回事”一样,让被问的人不知从何开始,又不晓得以何为止。
端正态度,明确目的的例子:
“我们项目来了两个美国同事,刚认识那几天和他们说话的时候倒是没什么,因为我说词和短句他们都能懂,但后来聊到更多业务方面的事情,就发现自己表达不明白了,邮件沟通时时这个问题不太明显。”
目的是:提高听和说的能力,听美式英语,表达专业相关话题复杂事件的能力。
分析:邮件沟通时具备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而口语表达不顺畅。可能的两个主要原因:
1. 积累的固定搭配和句式等表达方式较少,因为写邮件时,不会的表达可以查,用词可以斟酌,忘记单三的变化可以review的时候改过来,说出来的,一般是更常用更熟悉更简单的表达。
2. 重复的量还不够,虽然脑子里有内容要说,但想说一个完整句子前总要花上几秒尝试构造一个正确的句子,不能脱口而出。
解决方案:
1. 还原或构造对话场景,把当时想说,但不会说,没说明白的话梳理出来
2. 降维,尝试用多个短句把要描述的复杂事件写下来,检查用词和逻辑。
3. 把写好的内容说出来,并还原对话,自问自答,重复练习,重复到能脱口而出为止。
补充:可以在看TED的时候,暂停视频,尝试提问,因为提问时,就需要概括,精炼,清晰。把自己的问题想清楚,先用短句一句一句捋顺,再尝试将其中的某些部分合并。
端正态度,明确目的,是你更快地找到问题和对应地解决方案的前提。
2. 利用零散时间和看起来低效的时间并远离人群
(此结论适用于缺乏良好英文的语言环境的人,因为我猜,如果你浸泡在英语交流环境中,就不会点开这篇文章了)
基本的语言能力是不需要基于太多逻辑层次的建立和思维深度的,或者说是不太需要动脑的。
设计,数据推演,作画,文学创作多半需要大块的时间,而学英语,零散时间起到的作用更大。
中学时代通讯科技还不发达,没有乐词,扇贝,百词斩,那时流行生词本,能放在口袋里的硬质封面小本,课上老师扩展的词和固定搭配,例句,顺手写上。
阅读篇章的生词查出来抄在里面。
课间回教室等待上课的几分钟,课上别的同学钻牛角尖和老师辩论的时候,食堂排队的时候,躺在床上准备睡觉前掏出来看看。
看一次,就复习了一次。
刚吃完饭不是效率低吗?可以用来学英语。
周末过完不是不容易收心吗?可以先学英语。
备考GRE的时候,遇到很多词,长相丑陋不堪,意思冗长繁杂,于是我把这些筛出来,放到PPT里,空白背景,第一页黑色单词,第二页是音标和中文意思,然后转成图片格式放在MP4里,公交车上左手握着栏杆,右手一页一页翻,操作起来很轻松,效率不低。
红宝书放床头,六点钟闹铃响,【学】坐起来复习半小时昨天背的单词--【休息】收拾床铺洗漱--【学】到食堂朗读文章半小时--【休息】吃饭+走到图书馆--【学】背新的300个词。
注意力集中不了那么久,间隔开,也不耽误正常作息,不会因为学习变得蓬头垢面。
备考托福的时候,上午的课结束,教室就空了,我就一个人在教室里读独立写作范文,读《生而为赢》。 因为那个时间段食堂拥挤得很,排队要很久,而如果你那个时候去,虽然排队时候也可以拿小本子出来看,会被鄙视,觉得你装B。
口语老师给了一些段落,要求背熟,我就每个段落先读上两组20遍,40遍之后不用怎么背就能复述了,但还不熟练,洗澡时涂护发素,涂浴液时用正常说话的声音背,因为公共浴室水流声很大,别人一般听不见,不像你在路上背出声,要么被说装B,要么被当成精分。
远离人群,比较稳妥,更容易心无旁骛。
3. 珍视已经学过的知识
很多想重新拣起英语的伙伴会首先想到去图书馆扫书,先是词汇书,然后是英文必备300句,各种英文美文精选。
其实你回想一下,你大学的英语课本里没有生词了吗?课本里的文章所用的表达都学会了吗? 看完一遍能复述,能针对那个话题用英文有条理地描述自己的想法吗?
能看懂的就扔掉不管,这样太浪费了。
俞老师当年把新概念一篇文章拿出来,先翻译成中文,对照书中的翻译订正,在根据中文翻译回英文,对照原文订正,再把英文翻译回中文,一篇文章这样来回几次,表达方式和用词几乎没有遗漏地掌握了。
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一开口就是I think… , you can… ,而且反复用呢? 我们明明学过的句型少说有几百种了吧?
因为熟悉。
我们听”What’s your name ?” 需要时间去反应吗?这句子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个unit,一个词一样了吧?
因为太熟悉了。
反之,你不能瞬间反应出来,不能脱口而出,那就是不够熟悉,重复的次数不够多。
如果能把你曾经学过的词汇,句子都透彻理解,熟练运用,那你的语言能力会出现飞跃。
总结:
1. 先明确你的学习目的,分析解决方案,要读专业的英文文献的,和要用英文演讲辩论的学习方向是不一样的。
2. 有语言环境就去利用你的语言环境,没有的话远离人群,像掏零钱一样把你衣服裤子的口袋,鞋垫下面都搜罗一下,能搜罗出来的时间都用上,能补上不少时间的亏空。然后想办法好好利用这些时间。
3. 珍视已经学过的知识,用是否“能输出”来检测一本书,一篇文章是否学到位了,如果没有,那可以继续进行精细化处理。
能体会这个过程的美好,能坚持一个月也是好的,也是有收获的,不需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其实如果你坚持了一个月,后面也没有那么难以为继,反而更可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今天总比明天早,想开始的话就开始好了。
PS:细碎的问题比较多,以上三个方面是我个人觉得很重要,如果你有更多关于“离开校园的人拣起英语的方法论和注意事项”相关的问题,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之后也会想办法汇总与大家分享。
傻狍子原创,欢迎转发,转载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