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毁了我的所爱,却以为我会爱你?
宝玉的母亲王夫人,视唯一的儿子为一切。宝玉不但是全部的精神寄托,也是她以后的依靠对象。所以,她对宝玉的爱有较强的控制欲,最可怕的一项是:她永远都害怕别的女性勾引了儿子。最见不得的是那些打扮妖艳的年轻女孩子,看见就来气。宝玉身边的丫鬟首当其冲地成为王夫人厌憎的对象,由此至少酿成两起人命案:金钏儿之死和晴雯之死。
然后王夫人防亲戚中的女孩子,林黛玉史湘云都在怀疑防范之范围,她唯一满意的准媳妇是薛宝钗。
宝玉对母亲的最大反抗和愤怒就来自于此,亲子关系最激烈的冲突也来自于此。
在金钏儿事件之前,宝玉和母亲的关系是极好的,母子俩有太多的肢体语言,表达对对方的爱:“宝玉一头扎进王夫人怀里,王夫人也满头满脸摩挲抚弄他”,宝玉还可以随意跟母亲开玩笑,极其亲热:“太太倒不糊涂,都是教‘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王夫人和众人都笑。
在贾府中,这样的亲子关系是比较罕见,令人羡慕的。看看赵姨娘对贾环,邢夫人对贾琏,李纨对贾兰,薛姨妈对薛蟠,都没有找到这样的描述。
而金钏儿事件之后,只见到王夫人主动把宝玉搂在怀里,而宝玉再没有主动对母亲亲热,只是履行儿子的职责而已,如见王夫人要饮酒“连忙将自己的杯捧了过来,送到王夫人口边”。听笑话时,他“滚到贾母怀里”笑。
王夫人陷入了一个母亲的悲剧:我毁了你的所爱,却以为你会爱我,感激我。
我怕这些女孩子勾引你,把她们赶走,逼死她们,保护你不要被勾引坏了——一个母亲越恐惧,越防范,孩子也更加容易走上更糟糕的道路。如果宝玉真被女人勾引,也是被王夫人防范出来的。你越怕,这件事越要发生。
其实丫鬟们跟宝玉不过玩笑一会,就算偶尔是调笑吧,哪有什么天大的事?宝玉确实不会因此而坏。宝玉生就一颗赤子之心,确实跟姐妹们都相亲相爱,贾母都说他真不是为了男女之事亲近女孩子,“难道是个丫头投错了胎?”
其实,如果王夫人不那么过分,那么嫉恶如仇,那么见不得跟宝玉调笑两句的女孩子,宝玉会怎么样?根本不会怎么样。他跟金钏儿、跟晴雯能怎么样?绝对不会比他跟袭人更糟糕。宝玉对于这两位丫鬟的感情,就是青年人之间的美好青春感情,也许有一点点爱恋,更多的是耳鬓厮磨的情谊。特别是晴雯,几年在一起生活,比亲姐妹都深厚的情感而已。
反而是王夫人越管,他越逆反,越有心理阴影。
就像普通人家打游戏的孩子,你给孩子自由和榜样,他迟早会自己觉得不该;你越管越防,他自我控制的能力越差。你要沟通,但不要恐惧和严防死守。
王夫人对这些有可能勾引儿子的女性的警惕,还真像有些父母对待孩子喜爱的对象的态度:你玩游戏,我砸手机、砸电脑、砸网吧;你读“不好”的书,我撕书烧书;你敢跟坏孩子玩,我把你拉回家去!断绝关系!
《小舍得》里面颜子悠喜欢昆虫,他妈妈田雨岚怕影响了学习,硬是要没收他的心爱之物,子悠砸了昆虫缸,表达他对妈妈的愤怒。当时子悠那决绝的神情,令人心颤。妈妈也被吓着了,她本能地感觉到了孩子的呐喊:
你毁了我的所爱,却以为我还会爱你?
所有以“为孩子好”为名,而伤害孩子心爱之物的父母,都很傻。给孩子造成这么深的痛苦和恐惧感、内疚感,孩子怎么可能还没有疙瘩、没有痛苦地爱父母?
王夫人砸掉的可不是手机和昆虫、足球,是两条活生生的人命。你敢跟这些狐狸精在一起,这狐狸精又是女奴而已,我有权砸碎,好,那我就毁了她们。
宝玉听说金钏儿投井自杀,那种痛苦愧疚是极其深的:“心中早已五内摧伤......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一道深深的伤痕,已经横在母子之间了。
这时候王夫人还要“数落教训”宝玉一番,宝玉“无可回说”。他能说什么?说母亲间接害死了金钏儿?说自己害死了金钏儿?对母亲的最原始的爱,跟现在的恨、内疚、痛苦混合在一起,他们母子之间,在这以后没有再出现那种无忧无虑、真挚热烈的爱的场面。
如果说金钏儿之死王夫人责任还不大,宝玉还不至于那么怪母亲,确实如此。王夫人当时并没有料到金钏儿会死,她只是气愤金钏儿跟宝玉调情,把金钏儿撵出去。后来听说金钏儿投井自杀,王夫人也内疚得不得了,这与她“惜老怜贫”的价值观违和了,她不但流泪不已,赏了她家人很多银子,还现赶着给金钏儿做妆裹的衣服,并对人说“金钏儿服侍我这几年,跟我女儿也差不多”。最后还把金钏儿的月钱全部给了她妹妹玉钏儿。
如果说这些发自内心的表现,宝玉还觉得母亲情有可原的话,晴雯之死、抄检大观园却使宝玉冷透了心。母亲绝情如此,伤痕已经无可挽回。
晴雯之死,王夫人就是第一责任人了。
当时王夫人觉得宝玉身边有“狐媚子”,听了些仆妇们的谗言,自己上阵,直接逼死晴雯,“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两个女人搀架起来去了。王夫人吩咐,只许把他贴身的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王夫人接着赶走芳官、四儿,把宝玉的物品凡是看不顺眼的“收的收,卷的卷”,雷霆震怒,宝玉已经没办法再原谅母亲。
晴雯真的冤枉。金钏儿还可说是跟宝玉调笑,被王夫人抓了现行,而晴雯完全没有什么不轨的行为,跟宝玉是真正的光明正大,也没有其他劣迹的证据。就因为她生得太好了,打扮得出格,性格脾气倔强自大,说话行使刻薄,得罪了很多府里的婆子媳妇丫鬟,就被认为是“狐媚子”“哄宝玉”,到死的时候她都说“担了虚名”,冤枉。
“想是她过于生得好了,反而被这好所误”,宝玉自己思来想去,晴雯唯一的罪就是美丽,招了人怨恨诽谤。她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王夫人的潜台词:你生得好,打扮出奇,就是罪。你在宝玉的身边,他就有可能被勾引,我先把你毁了吧。
王夫人的行为,在宝玉这里变成了无尽的悲伤和痛苦,内疚和愤恨:我必须爱母亲,可是我又恨母亲的行为!矛盾的伤痛,对宝玉伤害极深。书上说他在抄检大观园晴雯死后“......一夜不曾安稳,睡梦之中犹唤晴雯,或魇魔惊怖,种种不宁。次日便懒进饮食,身体作热。”已经从心病发展到生病了,原因是“此皆近日抄检大观园、逐司棋、别迎春、悲晴雯等羞辱惊恐悲凄之所致,兼以风寒外感,故酿成一疾,卧床不起。”这一系列造成宝玉内心羞辱惊恐悲凄的事件,除了别迎春一件事之外,责任人全是王夫人(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导致司棋也被殃及赶走)。
王夫人对待儿子心爱之人的态度,值得我们警醒:砸手机,删游戏,逼着儿女与父母认为的“坏孩子”断绝关系,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亲子关系中难以愈合的伤痕。
任何人,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想想我们小时候,父母亲看见我们读琼瑶、金庸的小说如临大敌的样子,我们真被“坏书”勾引了吗?只要父母不去过分地管,我们看言情小说武侠小说都没有看成废人。
我们看见孩子玩手机,心惊肉跳。孩子被手机勾引,是个复杂问题,不仅是怪手机。大部分达到电子产品成瘾的孩子,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足够的内在动机、成就感和行动力,如果不去解决根子上的问题,砸手机没用。
玩电子游戏的孩子,自己也知道该去戒掉,也会进行自我调节,你去砸,恰好是破坏了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让孩子要么逆反,要么无能,完全失去了自我选择的能力。
做父母的,我们好好调节一下自己,给孩子自由,他才能自我调节。
从王夫人与贾宝玉的亲子关系悲剧中,我们好好地想一想母子之爱的通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