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障”(二)
那日下午。
满铁附属地四平街区“领事馆”,一座颇为气派的日式房屋。院子的铁门前站着两个值班的日本人,他们看向行人的目光就像虎狼那样可怖。一阵喧闹声过后,一台黑色的小轿车停在了铁门外。
“妈的。”车门打开,一个矮胖的日本军士用日文熟练地骂道,同时艰难地走下车来。他下车之后,忍不住转头向身后啐了一口。
“怎么了?”守门的一位军士随意地问道,“是什么让我们的上井下士气成这样?”
“别提了,你们先让我进去,我要找藤原说两句话。”
听到藤原的名字,左边军士摆了摆手,“长官他有事要处理,今天上午满铁副局长和几个部下亲自来这里视察,听说还带上了一个叫张霁明的中国人。他下令不让任何人贸然打扰,也包括咱们。”
“副局长?那可真是大人物啊。还有中国人?那人是帮我们干事的,还是想来找我们麻烦的?”上井捏了捏自己的胖拳头,随后又无助地松开。进不到领事馆内部的话,他就只能回到自己的家中——毕竟他的工作就是四处刺探情报,而不是坐在办公室的文职人员。但是,他这个人除了性情不好,还有着职业病,所以,他也没有着急离开。
“我们怎么知道,上午,我看副局长大人似乎对那个中国人还蛮客气,看起来应该是拉拢到我们手里的人。总之,上井,你先走吧,呆在这也没什么意义。”
上井这才回到车上,一边嘟囔着什么一边开车离开。不仅在中国人手里吃了苦头,还没能及时向长官倾诉,这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正当他耷拉着脸开门的时候,远处某个地方的几个人却大声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藤原淦,你小子最近混的不错啊,这办公室修的很气派!”
一间装饰豪华的办公室里,站着大约五六个人。一个光头的高大日本人站在办公桌前,满脸红光——他便是这“领事馆”的长官藤原淦,是个十分擅长投机取巧的人。而方才夸奖他的,是对面一位头戴军帽的日本人,那人穿着正式的服装,一脸豪爽相;在他身边,一个戴着眼睛的中国读书人微微笑着,看起来让人捉摸不透。几名手下把守在门口,一动不动。
“哪里,我能有今天,不还是要感谢表叔的提拔。”藤原淦激动地说着日语,因紧张而稍有些语无伦次。
“什么表叔,万一有外人听到可不太好。我现在不姓藤原,改姓小仓了。因为先前同你家人闹了些矛盾……啊,那些事就不必再说了。”
“话说回来,副局长这次来我这里,莫非是有什么重要讯息?”
“嗯,反应够敏锐的嘛。这就要让我这位得力“军师”来告诉你了。可别小看这位中国朋友,他可是关东军里面正儿八经的高级文职人员,也是我们的大间谍,这次,是来讨论一个计划。”
副局长一挥手,他身边名叫张霁明的中国人点了点头,随后用日语说道,“藤原长官您好。是这样,军中最近暗中下发了几份文件,内容是关于预计准备明年进行的战略部署,也就是1931年九月的计划。”
说罢,张霁明从旁边的袋子中拿出了一叠厚厚的文件,在第一页上,中日双语印刷的“有关初步占领中国东北地区的战略部署说明”一行大字十分引人注目。藤原淦伸手接过文件,仔细看了看,同时作出一副惊讶的样子,双眼睁的老大。
“这样机密的文件,我居然没能再好好招待二位,真是失礼。不过,关东军此次行动,同我们铁路局人员有何干系?”
“啊,这就说到点子上了。这里面计划说,等到时机成熟,表面上是一场针对沈阳的突袭,实则从现在就要开始进行准备。因为一旦我们攻克沈阳,一方面需要尽快占领东三省,另一方面也要发兵南下,这其中耽搁不得。因此,这铁路的运转必须提前保证准确无误才行。”
“这您就放心吧!”藤原拍了拍胸膛,“南满铁路这么大地方已经尽数是我们日本人的,我这里作为交通要道,更是把控的相当紧,一点缺口和风声都不可能有。那我从今天开始,就下达指令,为一年后的行动做准备。”
聊到这里,屋内的三个人都露出了丑陋的笑容,张霁明,这个深得信任的,人模狗样的奸细笑得尤其放肆。他拿出红笔,在一份资料地图上东三省的位置画了个大红圈,示意这片区域迟早会归日本帝国主义所有。正所谓沆瀣一气,三人很快便聊得熟了不少。讨论了一些有关战争后“收获”的畅想之后,副局长又开口说道:
“对了,藤原。今天晚上我有急事先回长春,而张先生要在这里暂住一段时间。不知你能否……”
“必须,必须。张先生可不是一般人,对我们天皇忠心不说,还立了不少功劳,咱们三人抛开职位等级,当然是要好的朋友。中国有句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过一会我就为张先生找一处休息之地。”
张霁明笑呵呵地鞠了一躬,随后小声示意藤原淦,意思自然是“帮忙,日后少不了好处。”
就这样,三人结束了他们这场邪恶的聚会,副局长和两名随从离开,张霁明及其随从在藤原淦的带领之下,离开“领事馆”,来到了英雄广场附近的一座小平房。
“张先生,这段时间还请您屈尊在这里暂住。至于您的随从,这房子后面还有两间小一点的偏房,算起来足够。”
打理完副局长和张霁明之后,藤原淦只觉全身爽快,他待张霁明好,对方便可对上级多说几句自己的好话;而战争爆发,他也能捞到不少好处。这样想着,他不觉哼着小曲回到了“领事馆”门前。
“长官……”守门的安井看到他一个人回来,像是终于找到时机说话一样,低声报告了一句,“先前上井下士说是找您有事,他还十分生气,当时我先把他打发走了。虽然他没说,但我感觉会不会是中国人的事……?”
“管那做什么,我告诉你们,那个情报探子也就有那点本事了。像我这样,可是懂得看的长远,哎,以后这家伙要是再想找我发牢骚,你们就把他赶出去,让他专心工作,找到好情报再回来。”
“是。”两名守卫鞠了鞠躬,表示服从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