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哪里才是我们内心想要抵达的地方?

2018-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晓霞出东方

周末看朋友圈里有很多人还在学习、在培训、在加班、在开会、在健身。圈里一个朋友就感叹很惶恐,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身边的人都在努力,无形中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好象自己周末睡个懒觉、看点闲书、做做家务、带带孩孑是多么不上进啊!看看朋友圈里这些人的周末,再看看自己这样“不务正业”,心里简直生出负罪感。

其实我今天早上一起床,原计划下午去参加一个培训班的。结果因小朋友反对,我自己纠结了下也就放弃了。因为平时周一到周六都在工作状态,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有时候真的觉得很疲累,家务和孩孑更是兼顾的少,更别提个人休闲了,周末感觉身心确实放松了下来。

可是看着朋友圈里的这些强人们,天天正能量,一周七天,都在坚持学习、工作、运动。我不由心生佩服!也不禁反思和自问:一直这样低头前进,到底哪里才是目的地?到底想要什么的生活状态?到底什么才能带来内心的幸福感?

有时候反观自己的生活状态,一年一年很少有时间陪伴老去的妈妈和幼小的孩子。

其实,谁又不是呢?

没时间休假、没时间放松,甚至没时间生病,不停的为生存奔波。甚至连孩孑都不能幸免,这刚一放假就进入各种补习班。因为别人的孩子在补习你家孩子不补,心里那个惶恐啊。

只是,很多人只是看起很起来很努力而已,不过是在随着这样的环境和惯性往前走。到要底要去哪儿?哪儿才是目的地?

可能只有少数人思考过,心里明晰。多数人的努力只是为了每日的生存和物质的安全感。 努力、学习、敬业、奋斗,是人所认可的社会正向的价值观。

但时代的潮流风口汹涌澎湃,股市的大起大落、全民的创业风潮、各行各业的互联网+、跨界整合的冲击,加上房子医疗教育包括生活成本的不断上涨,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淡定的时代、这是一个缺少心灵家园的时代。

昨天照例去“书是生活”看了周末电影《风雨哈佛路》。讲述了一个出生在美国贫民窟的小女孩丽丝,她父母吸毒、酗酒、精神分裂、爱滋病,她没有正常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机会。十五岁时妈妈死于爱滋病、父亲进了收容所,她只能无家可归、上街流浪,在孤儿院里结识同样境遇的朋友们。 丽丝虽然只是个少女,但她的人生方向似乎已成定局,复制着父母以及这个社会最低阶层的人生轨迹。但是,丽丝内心涌动着走出沼泽的渴望,尤其是妈妈的死警醒了她内心沉睡的对美好正常人生的渴望。她以无比的勇气和优异的成绩打动了高中校长,破例录取了她。她又用惊人的努力2年时间学完4年的课程,有效的努力换来机会的垂青。她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纽约时报》的奖学金完成哈佛大学的学业。

丽丝最终因为有明确坚定的方向、踏实有效的努力,从泥沼走向芳草地、从黑暗走向光明,彻底改变了肮脏的人生底色。

只所以在这里插叙这个电影故事,其实我想表达:有方向、有目标,而且经过思考的人生,你的奋斗和努力才是有意义的,避免无谓的、内心空虚的瞎忙!

哪里才是我们内心想要抵达的地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