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忘于江湖 ——致金庸先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大诗人崔颢的千古名句,是我听闻金庸先生逝去的第一反应。诚如诗中所言,先生的著作会像黄鹤楼一样万年矗立,只是不知后人中,是否也有另一位李白为之搁笔。
实话实说,这“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经典中,我看过的寥寥无几,可是很巧的是,我前几天刚温习过陈小春版的鹿鼎记,还在为韦小宝的机敏和义气拍手称快。没过几天,先生就撒手仙去。
在无数的武侠迷眼中,金庸先生就是整个江湖,他是历史学家,是感情学家,更是文学大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既然先生故去江湖仍在,又怎能轻易忘怀。
我喜欢张无忌,喜欢郭靖,喜欢杨过,喜欢令狐冲,喜欢这些人中属于自己的影子,更喜欢自己幻想成为这些人的样子。
读过的书不多,窃以为小说赋予读者最牛的一种感觉,就是读者的信以为真,明明知道它是虚构,却看过之后深信不疑。比如,我真的觉得会有逍遥派,会有天山折梅手,真的认为葵花宝典只有太监能练习,真的认为少林寺中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扫地僧。历史,融入了先生的塑造,显得更加饱满和丰富。
若问我最喜欢哪对情侣,我会很为难,因为张无忌赵敏、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令狐冲任盈盈,甚至连裘千尺公孙止我都是喜欢的……可是张无忌和周芷若,郭靖和华筝,杨过和郭襄,令狐冲和岳灵珊呢?感情从来都是限量的,先生彻底的诠释了爱是永恒,爱也是克制。
张无忌问道:“你为甚么叹气?”小昭道:“你真正舍不得的人多着呢。峨眉派的周姑娘,汝阳王府的郡主姑娘,将来还不知道有多少。你心中怎会挂念着我这个小丫头。”
靖哥哥,我死以后,有三准三不准。我准你娶华筝,不准你娶别的女人,因为华筝是真心对你,你若娶了别的女人,我怕他会骗你。我准你为我立一个坟祭拜我,但不准你带华筝一起来祭拜我,因为我始终还是个小气鬼。我死后,我准你为我伤心一段时间,但不准你意志消沉……
细细品味,慢慢体会,先生带给我们的,除了生生世世的悲壮,还有一丝轻描淡写的心酸,这心酸游荡在心间,挥之不去,扩散不开,就这样悄悄沉在心底。
我不会忘记那天翻开倚天时的内心澎湃,那是我看到过的最美的目录,天涯思君不可忘,武当山顶松柏长。秘笈兵书此中藏,不识张郎是张郎。七言,古风,韵脚,叙事,一部目录就是一部文学著作,更遑论百读不厌的内容。先生的文学功底,怕是无人出其右了。
最可贵的是当你一盏青灯一本古卷,肆意遨游之时,突然间的感同身受,会让你隔着文字感叹终于路遇知己。就如人生,20岁的懵懂,30岁的迷茫,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重量,而每当我读到“你瞧那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时,抬头望望天空,心中总会涌起一阵激荡,激荡过后是瞬间的拨云见日,仿佛被一位圣贤哲人四两拨千斤的一番敲打,陡然间醍醐灌顶,再也不会迷恋一醉解千愁,只会鼓起勇气,向生活再出发。
这个秋天,伴着落叶和秋风,心中五味杂陈,也只能——哀吾生之须臾,慕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先生,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