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不缺乏养料,缺乏的是吸收
学习碎片化知识就像淘一堆沙子,伸手看似抓了很多,但我们摊开才发现,原来也就留下了手掌心那么点。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辛辛苦苦地啃食互联网的碎片化知识,可到头来仍然是一无所获或是寥若晨星。
你不能怪指缝太宽,也不能怪沙子太细,万物互联的时代,注定了我们都是被互联网喂养的动物。我们期待含英咀华,却又怕食不果腹;我们期待饱餐一顿,却又怕消化不良。不可否认,这也就是我们忙忙碌碌、焦焦虑虑的真相。
但是,无论如何,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养料,缺乏的是吸收。
关于这一点,我相信只有当我们把适合的养料,放在适合的位置,才能确保它的吸收。这就像盖房子,每一块零件都有它相应的位置,正确的堆砌是为了够更好的被利用,物尽其用是我们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与此同时,价值的利用深度与否,也就代表了这座房子建造的牢固强度与否。
如此看来,在我们获取五花八门的知识之前,构建自己的成长框架很有必要。规划一副有棱有角的框架,再将不同位置的知识点堆砌进去,这座成长大厦才能稳固不倒。
对于个人知识体系的建设,仁者见仁,有人选择不断地开枝散叶,丰富更多的知识技能。有人则选择在自己的垂直领域,精耕细作。而对于如何构建成长框架,应该都是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
1.元认知(以下简称认知,并非表面的信息认知)
在整个世界,人类的地位本可以说是渺小到微乎其微,但庞大的集群力量却又让这个世界时时刻刻都受到人类的影响。随着人类的自我认知不断提升,层出不穷的技术也在一次次撼动世界原本的面貌。
如果没有认知革命的迭代更替,那么很可能现在的我们还在某个树林里为了填饱肚子而四处流窜,过着远古采集时代的生活,又或是其他开启自我和世界认知的动物替代人类,统治着这个世界,比如猪。
显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可能。包括现在,万物运行皆有其特定的因素。
很多时候,当我们去深挖不同事件背后的原理时,就会发现其实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围绕某个特定的核心在发展。
例如,不同股票的涨跌,无论其代表的公司基本面或是宏观经济的消息面有什么影响,红绿K线的背后,本质就是人心的情绪变化。
于是,在股市里,有能力者便能协调自身的资源,在股市里横行霸道,收割一波又一波的韭菜。而缺乏自我控制的人,由于本能的暴露,大部分都被伤的体无完肤。
同样,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做错了选择,其带来的结果是痛苦的。而我们事后一想,这种犯错的情形宛如昨日。于是就埋怨自己,为何在同一个坑里会失足两次。
事实上,这并非我们愚蠢,只是邪恶的本质披上了不同的外表,让我们失去了判断而已。但这一切,其实也得归咎于我们,是我们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不够。
从古至今,认知就一直在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对世界的认知和自我认知是个人成长的基石,更是个人成长框架的定位桩。
人类的大脑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也是我们现在有别于其他物种的重要原因。大脑对已知信息的加工思考,才能带给我们不断地认知更新。而传达外界信息至大脑的媒介,则是我们的感官五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接收了外界信息,而不去做大脑的深度思考,那这真就仅仅只是信息。
例如,你知道冬天很冷,通过身体你可以感受到寒冷的特征。但是,如果不去思考为什么冬天会寒冷,那就等于不知道地球还有公转、自转这一说,更深地说,我们也就不知道地球为什么会有公转和自转。这也就和普通人无异,谁都知道冬天会冷。
当然,这仅仅只是个例子,目的是想说明,我们应该对周遭所有发生的一切事物保持敏感的态度,怀有一颗思考的心去看待。思考可以让我们拨开事物表面的层层云雾,探寻背后的真理本质,这有助于我们的认知启发。
对于事物的思考三原则,通常可以是:
它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纵向思考,力求本质)
能否加以优化或替代?(横向排列,寻找连接)
可以如何优化或替代?(广向发散,启发认知)
2.方法论
如果说元认知是一种以宏观的角度,一种类似战略的形态,在成长的框架里起到底层基石的作用。那么,方法论就是在微观上对某个问题的战术决策,以一种可执行性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
这就像是一种量化式的计划,为我们排列好步骤,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落实并推进方法论中各个细节的部分以便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如此说来,在成长框架里,方法论更像是排列整齐、横纵分明的木梁,而其中的工具就是螺丝配件,衔接着各种木梁间的交汇节点。
其实,这篇文章就像是一种方法论大纲,有可行性的方法帮我们构建成长框架。当然,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方法论的描述越详细越好。而至于要以什么样的工具去辅助方法的落实,这的确也是因人而异。
从根本上来说,方法论的获取类似个人知识体系的建设。就如开头说到,对于体系建设有人选择不断地开枝散叶,丰富更多的知识技能。有人则选择在自己的垂直领域,精耕细作。而后者,就是方法论形成的基础。
方法论的获取渠道:
其一,就是通过大量的主题输入。
例如,一个完全陌生的门外汉,想要学习新媒体运营到精通,那首先就得输入大量市场上有关新媒体运营的知识。
然后罗列出主题输入的相关知识点,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整个体系流程,必然是以金字塔的形式,由单一的技能形式到细节的不断丰富拓展。
其二,方法论就像一块炼金石,除了主题输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历练。
一切没有经过历练的方法论都是耍流氓,顶多称得上概念论。
所以,当我们掌握了市面上新媒体的表面知识,并整理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后,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反复实践排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真正浓缩成属于自己的方法论,一个针对新媒体运营的方法论。
有了元认知的支撑,在这个基础上搭建多种方法论的木梁,对于个体的成长框架也就大致形成。
以此,我们再去获取知识,不同的知识特点必然属于不同的框架节点上,有关于元认知的,有关于方法论的,也有关于连接方法论的工具。
而不同的知识堆砌在成长框架上相对应的位置,一方面让知识得以更大化的吸收,另一方面是让我们的整个成长框架更加牢固。
总而言之,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养料,但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吸收,那养料也有可能变成你成长的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