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里红” 走进网络课程
有这样一门美术课,只需要一支中性笔,一张雪白的纸。
我不信。
有这样一门美术课,不用起稿,不用修改,一气呵成,将错就错。
我不信。
有这样一门美术课,老师不在现场,却在千里之外,通过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课堂上的学生和授课教师利用互联网这个“千里眼,顺风耳”牵线搭桥,却收获满满。
我不信。
就是就是,原来我也不信。自从2018年秋季加入“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山里红美术”课程以来,我深深地信了。原来我们大山深处的孩子,通过网络也能共享大城市的名师大家的教育资源。
走进“山里红” 走进网络课程“山里红美术”课程是吉林山里红美术工作室的王晓野老师通过“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利用CCtalk (群号20180901)直播平台,面向全国各地的乡村教学点的孩子开设的儿童线描课程,极大地方便了乡村教学点的孩子们学习美术的需要,同时也为乡村教师带的学生学习美术打开了另一扇窗。
山里红美术课程的王老师就是以一只中性笔,一张白纸来引领孩子们描绘生活中的事物。从穿的鞋、戴的帽子、吃的蔬菜、吃的水果、玩的玩具等等孩子们十分熟悉的东西入手,用线条来描绘他们的形象。绘画的过程中,而且不用起稿,不用修改,一气呵成,将错就错。一改孩子们犹豫不决的绘画弊病,培养孩子们大胆而且细致的绘画风格。
课堂上的所需实物(玉米、白菜、萝卜、鞋子、手套、扑克、花生、大蒜、菠萝·····)在课前由助教老师发在微信交流群中,以让助学老师提前准备。因为这些实物都是我们山村最最常见的,因此准备起来不是难事,当然有些实物学生家里有的就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来,比较少的也可以由学校买一些。总之一句话,课堂上所需的实物准备是水到渠成。
课中,王老师授课总是充满着教育智慧,总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以《菠萝飘香》一课为例,王老师以菠萝实物引入课题,直接告诉孩子们今天的两个任务——一是画菠萝,二是课后和助学老师一起吃菠萝,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介于有些偏远地方的孩子是第一次接触菠萝,因此王老师接着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菠萝的生长地带、种类、吃法和作用,让孩子们在激情中进一步了解菠萝;接着王老师又深入的介绍菠萝的形态特征,并通过学生亲自用手触摸桌上的菠萝的叶,感受菠萝缨的特点,为创作菠萝奠定基础;然后王老师又展示了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不同阶段的孩子作品,诠释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为创作要求埋下伏笔;接着又通过作品展示,指出画菠萝可以用点、线、面、黑、白、灰来表现,指出菠萝可以用无数种方法来画,但总的一句话来说,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画眼前的菠萝;一切铺垫准备好后,王老师就开始在镜头前演示如何创作菠萝(画菠萝缨、菠萝身上不规则的五边形或四边形、刺和斑点),同时展示如何从局部到整体、如何不修改、将错就错,随意的画,将菠萝的画法交给孩子们;接下来就是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在助学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创作;最后,创作好的班级通过举手上麦,与王老师在线交流,孩子们的作品得到王老师的亲自指导与肯定,孩子顿时收获满满,孩子们的自信爆棚,成就感洋溢在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上。
走进“山里红” 走进网络课程课后,助学老师可以将课堂教学所得、所感、所获在群中与众多的助学教学分享交流,通过无边界的交流学习,真正实现抱团取暖、共同进步;同时王老师也会在群中与大家互动交流,为众多的助学老师答疑解惑,共同促进儿童线描画的健康发展;其次,助学老师可以从孩子们的作品中选出精品,用“扫描全能王”扫描,打包发到王老师的邮箱中(573267241@qq.com),办画展、出画册,为孩子们的出彩打开一扇窗;助学老师还可以通过打卡—简书—案例—论文等多种形式,促进自身的发展。
走进“山里红” 走进网络课程山里红美术在线网络课程学习,助力乡村非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成长模式——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在社群中学习成长;同时也完美的诠释了“互联网学习”的内涵——学习者通过开放互联网环境而经历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深度体验的学习。
总之一句话,让我们借助“互联网+”这一东风,战胜自身的惰性心理,走进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接受非正式、无边界的学习,重新定位乡村教育、重新思考乡村教师、重新思考课堂教学,在社群中学习并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