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Chain技术团队

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实验数据造假问题

2018-05-17  本文已影响100人  Buffalo_Lv

科研数据造假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术界,而且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及时发现造假。因为很难找到合适的研究人员来重现其他人的研究实验,即使有合适的人员可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时间已经成为非常昂贵的资源,而很多科研实验的重复验证则是非常耗费时间精力的,并且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重做同样的实验,其结果数据也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异。科研人员能够做到的就是如实记录每一次实验的真实结果,而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偏好来调整、改动实验数据,用这些不真实的数据支撑自己的学术理论。

网络上也可以搜索到很多关于科研与学术数据造假的文章和评论,分析论述得比较透彻,很有启发与参考意义。比如这篇文章由网名为“胆小鼠”的网友发表于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8189234&boardid=1的文章。

数据存证服务利用密码学技术,可以轻松解决许多领域的数据造假问题,当然也包括科学实验数据的造假问题,同时免除科研人员对可能出现数据泄露风险的担心与顾虑。数据存证服务基于目前完善的非对称密码学理论,已经在数学理论上被证明是正确的,并被全世界的银行、支付、金融、军事等大型机构所广泛采用。

建设一个区块链即服务(BaaS)平台 ,可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机构,提供全方位的、简洁易用的区块链服务和技术支撑。数字存证应用就是其中的一个较为典型的子服务系统。

举例说明:假定科研人员Bob需要多次进行某项科学实验,在第一个实验开始之前,就利用PC、PAD或手机APP为科研人员生成一对秘钥:公钥Public-Key与私钥Private-Key。同时,科研团队也在BaaS平台申请了一个存证账户。

Private-Key由Bob自己保存,不可泄露给任何其他人。Public-Key可对科研团队或其他人公开。Private-Key用于对实验数据做签名,以确认数据的属主身份。Public-Key对签名结果做验证,以核对签名结果。实际的操作过程类似如下:

1 Bob进行科学实验;

2 Bob取得实验数据;

3 Bob记录实验数据并生成记录文件M,保存在本地;

4 Bob使用APP对文件M做哈希运算Hash(M),取得哈希值m;

5 Bob使用APP对m进行签名,得到签名值Sig;

6 Bob使用APP与合法账户身份上传Sig到BaaS平台;

7 BaaS平台的智能合约会对Sig上传的时间点做如实记录,

(BaaS平台的存证服务可以采用国家标准授时规范)

Bob完全不用担心在这个过程中科研数据是否会泄露到BaaS平台,因为上传到BaaS平台的不是科研数据本身,而是对科研数据的签名值。

Bob也不用担心其他人冒充自己上传实验数据签名值,因为只有Bob自己保存着自己的Private-Key,任何人没有Private-Key都没有办法伪造出有效的签名值。

签名值Sig上传到BaaS平台后,就留存了永久的科研数据证据,若将来有人怀疑这次的实验数据真实性,则可以到BaaS平台下载签名值Sig到本地APP,然后用Bob之前公开的Public-Key验证本地的实验数据是否和签名值Sig一致,若不一致,则说明本地留存的实验数据被改动过。验证的操作过程类似如下:

1 Bob发表学术论文或提交理论报告;

2 Alice检查评审Bob的论文或报告;

3 Alice要求Bob出示某一次的实验数据记录文件M;

4 Bob按Alice的要求出示实验数据记录文件M

5 Alice对文件M做哈希运算Hash(M),取得哈希值m;

6 Alice下载BaaS平台的Sig到本地;

7 Alice使用Bob的公钥Public-Key验证Sig与m是否匹配;

8 若验证匹配则表示文件M没有被修改过,否则就是被修改过。

在Sig被上传到BaaS平台后,就算是仅仅在本地实验数据记录文件M中添加或删除了一个空格符,也必将导致以后的验证不能通过,这就是数字签名技术的威力。Bob若私自篡改或调整自己的实验数据以迎合自己的主观学术理论,那么科研团队的其他领导或同事完全可以轻松发现并给出科学证据,有了这样的强有力的威慑手段,科研人员也就不敢再篡改任何实验数据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