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8
不知不觉今天已经是子木第十一期读书会的第六次课程了,今天讲的内容是《有限责任家庭》,课程听了两遍,让自己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界限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19249285/64e8a538222af2e8.jpg)
开篇就讲到关于界限,自由等于边界。足够好的父母是一种什么样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去认真思考过,一直以来都是自己通过学习,想象着,随意着,去做我模糊觉得足够好的父母应该做的事情。今天子木说到这个问题,我才突然想到要去思考这个问题,可是我却答不上来。子木说出她几年前认为足够好的父母,应该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妈妈,有求必应,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等等,但是妈妈最后却越来越累,越来越无力。我觉得这好像不是我的答案。
接着子木又说了是什么原因让自己成为了现在这种状态,而且越来越轻松呢?是因为她没有再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如何教育孩子身上,而是投入到如何教育自己,和自我成长上面。听到这里我有种清晰的感觉了,我发现这也是我现在心里的答案,可能我现在在教育自己的时候,做的还是不够好,还差很远,但是却一点儿也没有让自己觉得累了。感觉生活轻松了很多,而且孩子也没有说就比较差,反而孩子也每天很快乐,很轻松,越来越好。
前者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父母想象中的人,而后者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他自己。很庆幸自己在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些了,所以我开始投资自己,教育自己,让自己有更多的成长。在这条自我教育的道路上,也遇到了越来越多优秀的妈妈,从而再次促进自己不断学习。如果我们父母不去先自我教育,那么看再多育儿图书,学习再多育儿课程,那也只能是做到一个只会跟孩子讲道理,只会态度温和的妈妈,却没有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自然,父母会觉得,我都学了这么多育儿知识,我都这么温和地对待孩子了,我都已经全身心陪伴孩子了......怎么我的孩子就不是像育儿专家说的那样呢?怎么就没有多少改变呢?甚至有的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糕。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多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让孩子保持他天生的秩序感,父母守好自己的界限。我们不要总是想着控制孩子,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有自己的路去走,我们做好自己,孩子自然跟随。一个总是越界,总想控制孩子的父母,那么她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分不清楚自己的界限。要么也总想控制别人,要么不懂得拒绝别人。子木分享自己刚刚踏入职场的事情,我也想到了自己刚刚踏入职场的时候。那个时候自己也是完全分不清楚自己的界限,也不知道拒绝别人,领导布置的任务,不敢去反驳,觉得如果去反驳,领导也许就觉得自己没有担当力,认为自己不知进取,所以工作中自己就越来越累。现在才明白,这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界限是什么的一种表现。
结实的父母是孩子生命力的源泉。这里的结实不是说父母的身体强壮,而且父母的内心足够强大。生活中有很多妈妈越过越痛苦,为什么呢?因为她没有分清楚自己的界限,没有找到自己的界限。无论是孩子的事情,还是老公的事情,总想忍不住插一脚,可他们也都是独立的个人,怎么会允许被随意插入呢?
真实的自己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而虚假的自己,必须依赖关系来存在。守住界限是重要的觉知。子木说,界限感不清晰的人,总是难以拒绝别人。更严重的是,自我意识不能安驻在身体上,总是向外寻求刺激。比如没事的时候就不停的刷手机看电视,总是要找一个外面的事物来抓取自己的注意力,不能跟自己安静相处。
感觉这完全都是在说我,这才意识到没事的时候总是不停地刷手机看电视,就是界限感不清晰的表现,也才意识到自己的无法跟自己独立相处,而且问题还相当严重。这也是我下一步需要去不断学习的地方。
所有外在不和谐的人,皆因为内心不和谐。一个真实的自我,会通过身体反应出来。当我们遇到开心的事情,可以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发自内心的会笑,伤心了可以痛快地哭出来,等等。这才是真实自我的表现。想要自己成为真实的自我,那就从让身体协调开始,比如舞动、瑜伽、运动等整合身体。只有自己慢慢变得更真实,那么那份扎实的存在感也会慢慢回到我们身边。这份扎实的存在感也会让我们自我中心更吻合,这样我们就不需要通过向外讨好别人的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而是真实的与自己好好相处。
守住界限是一个人重要的觉知方式。感恩子木今天的分享,让我能更清晰看到自己,也希望这份觉知带给正在读文章的你,我们一起守住界限,做个有限责任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9249285/3c0e8a0b08e846b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