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实证经济学的局限
1、经济学家构建理论时,需要对哪些因素重要哪些因素不重要予以取舍。在自然科学研究里可行,因为很容易通过可控实验来排除那些不重要的因素,而对经济学而言,恐怕有相当大的难度。
价值是主观的,当一个人作出决定而导致某种现象出现时,对于作为第三视角的观察者来说,怎样确定哪些力量重要哪些力量不重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每一次交易都是单独的行动,理论上,我们无法在这些交易之间找出具有普遍必然性的,重要和不重要的规律。
2、芝加哥学派的“人是理性的”这个基础假设,其反对者可以说“人并不总是理性的”或“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理性的”。它为反对者留下了后门,而且是一个关不上的后门。
事实上,“理性人假设”正在受到行为经济学的全面否定,而且有几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研究,都是基于对“理性人假设”的否定展开的。虽然理论并不因获奖而正确,但这起码是一个影响力的证明。
3、理论验证的局限。即在构建理论体系上,芝派的“理性人假设”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同样,在构建之后对理论的验证上,实证经济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1、明显的例子是“最低工资制”的问题,芝派或奥派都明确反对,但时至今日,中欧美都有经济学家,用很多的统计数据来证明“最低工资制”没有问题,实行”最低工作制”是对的。
3.2、又如20世纪的计划经济,芝派和奥派也明确反对。目前作为国家出现的计划经济模式,总体上已销声匿迹,但作为具体某个领域行业的计划经济思维仍然没有消失,它们以产业政策和财政补贴的形式,换了包装继续存在下来。经济学家在清除国家层面的计划经济看上去是成功的,但面对产业政策和财政补贴的卷土重来,几乎毫无办法。
3.3、弗里德曼经过研究,得出支持温和通货膨胀的结论,认为温和通货膨胀不仅无害而且有益。但对于通货膨胀是否应该温和,以及如何确定这个百分比,人们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是3%、10%还是几十倍几百倍的委内瑞拉,津巴布韦模式?应该来说通货膨胀的性质决定了它从来不会温和,无论多少都是有害的,弗里德曼一开始就错了,做再多统计工作也于事无补。
3.4、还有一个常常被实证经济研究忽略,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巴斯夏的“看得见与看不见”理论,其中典型的是“破窗谬误”。巴斯夏说,在经济领域一个行动一种习惯一项制度一项法律,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后果,这些后果中有些是当时就能看到,它在发生之后就立刻出现了,人们都能注意到。而有些后果,则得过好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4、计划经济鼎盛时,萨缪尔森用很多苏联的统计数据来说明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中国也经历过大炼钢铁时期,哪些数据也都是真实的。但是这些数据真的值得高兴,真的是经济增长的表现吗?既要看得见产量增加的数据,也要看得见那些看不见的成本与代价。
正是这些看不见的无法统计的成本,使得计划经济最终走向了失败。计划经济如此,最低工资制和产业政策同样,需面临“看得见与看不见”的问题。
5、本讲从芝派“理性人假设”的根基和理论验证等方面,介绍了实证经济学的局限,特别是当想用事实来验证一个经济学的理论和推论是否正确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看得见与看不见”的问题。我们能统计的只有“看得见”已经发生的数字,而那些“看不见”未曾发生的仍然无法被统计。
202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