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看!折射出的逻辑
写作者※龙智
今天忽然得知学校这学期的课程表调整了,本来15号是休息的,却忽然因为五一节的调休而调整了课程安排。
我的计划被完全打乱了。课程调整之前,我觉得很幸运,因为13号安排的研修班升班考试我不能参加,但是14-16号有补考机会,我本计划正巧利用15号的空档去参加,可是这下子便出现了两件事情的时间冲突。
我心里升起一些烦躁,班主任说如果上课请假则需要开具假条,以我目前的情况,难不成要让佛学会给我开假条吗?这得给多少人造成麻烦呀。另外正巧课程安排里15号的课程是我非常想学习的专业课,请假意味着我就得缺课。可是不去参加考试,又意味着今年的升班概率为0。
到底要怎么去平衡呢?我有一些苦恼。
离开原有工作的这一段时间,我感觉过得非常的漫长。
昨天早晨躺在床上,我竟然有了一种“自己已经用这种方式生活了很久”的感觉,这说来便十分奇怪。
可细细想想其原因,无外乎:上班比不上班轻松多了。事实上,我甚至有感——上班简直是许多家庭许多年轻一代逃避生活责任的一种有利方式。每天早出晚归,即便在单位里面打酱油,也或多或少不用太过操心这7、8个小时的家务事(延长工作时间者更甚,据我了解很多人下班却不愿回家,呆在公司做自己的事情,我还见过以加班名义呆到9、10点,却一直在看电影玩游戏的),并且在拿到工资的那一刻,又能满足自己不少物质上的心愿。所以上班反而是轻松的事情。
而不上班的我,即使才在家呆了两周,我已经感觉到了自由职业者工作所需的强大自律性了,每天的安排是非常规律的,到什么点需要做什么,需要输出什么,全靠自觉自律的自我管理。神奇的就是,没有人管你,多自由啊,要说起打酱油那是分分钟的事情,想看电影打游戏,时间可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可是事实却不行,自己必须按着自己的步调进行,这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自己的,咱把自己的时间卖给了自己,所以自己便是自己的老板。作为老板,怎么可以放过自己的员工呢?所以这便成了自觉的“自己放不过自己”。
话说回来,一定是要有取舍才可以拥有重新的平衡。
针对我遇到的变化,我斟酌了一下解决办法:
办法一:我要争取佛学会升班的机会,所以考试还是要按原计划进行,15号那天的课程,我可以请半天假,这半天缺课,我提前准备好自己的录音笔,让同学帮忙录音,并且课后复习他们的笔记。
办法二:主动放弃这次升班考试,佛学会原班级的结业证我已经顺利收获,这意味着我可以无限期保留自己的升班资格,如果这一次无法参加,我可以参加下一次升班考试,我也不需要太过于心急。
方法整理出来了,发现其实无非就是怎么选择的问题,但无论怎么选择,都不会影响我在两项事情上的最终收获。方法不难,但倒是通过这样的小整理,我发现了我潜在的观念影响着我,而这些带给我焦虑的观念在逻辑上确实存在错误的。
观念一:我认为“没有参加课程就得不到收获,我就会失去很多东西”。很显然,这个观点在逻辑上是不正确的。相对于一整学期若干堂课,并不涉及重要考试的单纯的一天课程所占分量极小,并非缺勤了这一天的课程就会让我的失去大于我的总体收获。可见,我的潜意识里还是存在着从上学始来就一直存在的“不缺课的学生就会是好学生”、“按时上课就一定会有收获”、“刻苦努力就一定比别人收获多”等观念,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观念二:当我看到同行的很多人都在做一件看似合情合理的事情,而自己没有做时,便觉得自己做得不对、自己不够好。拿这次升班考试来说,如果实际情况导致我没有时间立即参与继续学习,甚至紧接着的继续学习反而会让我大量消耗自己,那我完全可以等机缘合适再行继续。但我内心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想法,看到很多师兄都很精进,选择继续争取升班的机会,我便认为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再不继续下去,就是不对的。这是一种自我绑架,并不是遵从内心真正的所愿,所以将来很容易坚持不下去,即便坚持也很容易流于形式。从长远来说,真正能确保自己持续持久的学习下去才是理想的作为。
观念三:我认为是临时变动造成了我的烦恼,所以我内在是埋怨改变安排的人的。可,事实上,这个也是假象,难道如果一开始就如此安排就不会造成我的烦恼吗?我们集中的课程安排横跨了20天,满满当当,可用于调整的休息时间屈指可数,而五一节要调休是既定的事实,这个事实从始至终都是存在的,并不是忽然平生出来的变化。所以潜在的让我失望的事情一直都存在,让我感觉到有冲突的两件事情一直都在那里,只是因为课程安排人员的失误导致让我有了一开始所收获到的幸运的感觉。从“幸运到不幸”比“一直不幸”,似乎更难以让人接受。
日常中的一件件小事,都不断折射出自己观念背后的逻辑。
这样的自我分析多多益善,不断地观察自己。
既然如此,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心的作出选择了,很欣喜看到自己不会因为只能二选一而自我内疚或者有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