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慢生活(二)关于抗战的记忆碎片
2017-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桃星子
云南讲武堂日军受降蜡像
我对抗战的记忆最初来源于祖辈讲述。幼时听那些多年之前战乱逃难到内地的经历,并没有太多触动。而今回头想想,当年祖辈们是多么艰辛。爷爷是九三学社成员,九三学社就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而得名,历史上一个特别的日子。
印象里爷爷奶奶提到昆明西南联大,和闻一多做邻居,说起来平平淡淡。我今年到昆明工作期间,特意去旧址参观,看到铭刻在石碑上爷爷的名字,颇有触动。当年爷爷满腔爱国热情,放弃克拉克大学博士学位,从美国归来投入抗战,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而这一切又是必然。爷爷的二哥由于医治伤员,被日军俘获沉入鄱阳湖底壮烈牺牲,姐姐们在南京的诊所毁于战火。
西南联大旧址现存云南师范大学里,走进校门不远,左手边看到一组雕塑和当年教授名录。石碑自左向右,一眼扫过都是大师名家,常委会梅贻琦,张伯苓;文学院朱自清,胡适,闻一多,朱光潜,钱穆,钱钟书,理学院算学系华罗庚等等。在地质地理气象系找到了爷爷的名字--陶绍渊,突然感动得泪目。
教授名录 云南慢生活(二)关于抗战的记忆碎片 爷爷的名字旁边一组群雕展示当年教学场景,在此合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合影再过去几株大树下是后来建造的纪念亭。
纪念亭再往前走,右手边就看到仿造的校舍。茅草屋,泥砖地,条件很艰苦。但各项设施都有名家规划,梁思成林徽因功不可没。真是无法想象,当时学校是如何千里迢迢搬迁到长沙又至昆明重新开始教学。学生,老师,书籍,设备,据说甚至解剖用尸体和动物们也一并搬迁到内地。
仿建校舍 名家手笔不远处保留着民主草坪,眼前浮现出学生老师们聚会讲学畅所欲言的情景。121事件当年追求民主那一幕,不会被遗忘。
民主草坪 121纪念 纪念馆 闻一多像 砚池旧址大门 云南慢生活(二)关于抗战的记忆碎片 爷爷当年旧照 云南慢生活(二)关于抗战的记忆碎片
爷爷已去世多年 ,但是他教育救国严谨治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后辈景仰学习代代传承。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缅怀过去,今天我们应该珍惜难得的和平时期,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