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宋代山水画

2022-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不断长牙齿的大猫

从东晋顾恺之、南朝宋宗炳、王微等几位有画论传世的画家算起,山水画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南北朝、隋唐时期,山水画独立成为画科,并逐渐成了中国画的主流画科。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是我国 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

这一时期,院体画、 文人画,相互关联,共同并进,名家层出不穷,作品空前繁多,质量高雅精湛,形式语言和技法更 加丰富多样。

画家们,注重:“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深厚,势伏雄强”。致使宋代山水画——构图大势逼人,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

从这些艺术作品的语言、形态、内容和审美主体的情感上看,会令人产生一种崇高的艺术美。

这种崇高,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源于人类在改造自身的生存环境的实践;源于人类的道德实践和理想与价值的追求。

特别是北宋时期,山水画大兴。这其中,李成和范宽是北宋初期山水画家的代表。

他们上承荆浩以水墨为主的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与五代的关仝一起,被认为是“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他们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后继者有:王士元、王端、燕文贵、许道宁、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纳、王诜等。

除北方山水系统的山水画外,也有长于界画的郭忠恕,善于表现湖山小景的惠崇、赵令穰,继承唐代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的王希孟、南派山水画的代表巨然,以及开创“米氏云山”的米芾等。

他们,都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各自的独特贡献。

1、北宋的山水画特点:

北宋,在山水画中,重视以一定稳定性的整体境界给人以情绪感染效果。

这种效果,不在于对具体景物对象的感觉和知觉的真实,而在于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整个人生的环境、情绪和情绪。

它要求的是:一种比较广阔、长久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境地的真实再现,不是一时一景的片刻感受。

审美理想,是从整体性的生活、到人生、到自然境界。这完整地表现在:描绘自然的北宋山水画中。

在艺术语言上,北宋山水画,经常采用全景式构图,或山峦重迭,或境地宽远,笔墨繁而含蓄,爽利而凝重。

这种基本塞满画面、客观的、全景、整体性的描绘自然,使北宋山水画,富有深厚的内容感,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

其代表,如:北宋初期的李成、范宽,北宋中期郭熙的山水画。

2、南宋山水画的特点:

以“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弃置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高山激流式构图和细密繁复的笔墨,而创新为简笔化、单纯化的形式。

画作,则常用“对角”的方式构图,使画面的重心偏离正中,坐落在半边一角,开阔画面的空白,形成暗示的空间。

画面出现的是:颇有选择取舍地、从某个角度、某一局部、某些对象、某一部分出发,着意经营、安排位置、苦心孤诣。

在对这些:远为有限地、对象地、细节的忠实描绘里,表达出某种较为确定的诗趣、情调,思绪感受。

比起北宋那种意境来说,这一时期,题材、对象、场景、画面是小多了,但刻画却精巧细致得多,自觉的抒情诗意也更为浓厚鲜明。

新的艺术境界出现了: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由对称走向均衡,空间更具意义。

画作往往: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白当黑,以一当十,以简代繁。

中国艺术的意境美,在这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代表如: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四家”。

3、两宋山水画的共同特点:

两宋时期,是山水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传统山水画发展的巅峰时期。

两宋山水画:注重写实、尊重自然、取法自然的写实主义精神,在两宋时期被普遍采用。

不论民间画工、宫廷画师,还是精通艺事的文人官员,对此都奉行不悖,使这一时期的作品,具备了一种显而易见的时代风格。

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山水画的造境——源于对自然造化的深入理解,紧紧围绕自然山川这个本体进行创作。

对自然山水内在精神的描写,是两宋艺术审美的主要方向。

无论是雄伟高大的崇山峻岭、“全景式”的纵向山水,还是幽雅、秀逸、平远的横式山水,以及萧散轻松、自由随意的纪游组合式山水,或诗情逸韵的南宋“特写式”边角山水。

所有这些形式,无不是在宋人格法森严的理性思想下,对“真境”的追求,都是面对山川自然,“以形媚道”“畅神”的艺术语言的表达手段,是宋人理解和把握山川自然本体精神的体现。

(读书笔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