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书想法

人生路遥漫漫

2023-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蒹穗

热播剧《人生之路》收官了,让大众又重新解读了这部40年前路遥的经典小说《人生》。原小说以八十年代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高加林不甘于农村生活,一心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却遭遇高考落榜,好不容易谋个教师职位也被顶替;想找个条件优越、情投意合的女子结婚,却因见异思迁而一无所获;想通过捷径求个铁饭碗,又因事情暴露而失去工作。他一次次与命运抗争,又一次次被现实击倒,最终在经历大起大落后,又回到了农村。高加林这才悟到了人生的道理,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和平凡的自己。

其实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高加林所遭遇的一切,和大多数人曾经所经历的一样,在满怀期待中一次次被生活重锤,在人生路口迷失方向后又找回自我。人生在世,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但有的人在逆境中,能保持成熟稳重,学会勇敢面对,不沉沦;在顺境中能保持头脑清醒,学会珍惜反思,不迷失。

路遥

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能禁得起时光的考验。哪怕过去四十年甚至百年,其思想价值依然能引起大家共鸣。影视化的《人生之路》顺应时代变化,相应对原小说进行了些许改编,更符合现在的思想价值观。它没有让高加林最终重新回到农村原点,而是让他在大城市上海从“报告文学”作家到记者,后来又在网络文学上有所发展,这一路有数不尽的沟壑,但他遇到挫折不颓废,不消沉,努力改变命运。

陈晓版高加林

刘巧珍的命运也有不一样的改写。四十年来女性思想价值观有了翻天覆地的跃进。小说中的刘巧珍恪守祖辈传下的农村女性勤劳、善良、朴实、忠诚的美德,对“有文化的高加林”有着近乎虔诚的崇拜和不计回报的爱,而对自己的理想抱负、精神追求则呈现一种模糊的、麻木不仁的状态。在80年代大众认知的女性形象就该这样善良朴实无私。但是现在则会认为刘巧珍太“恋爱脑”了,不符合新时代女性独立自主的思想了。所以电视剧让刘巧珍形象饱满起来,让她积极,勇敢乐观,大胆给刘巧珍设置了命运的转折,让这位顺德爷爷口中“金子般的女人”没有受困于高加林的抛弃,她在机缘巧合下来到上海务工,在大城市的摸爬滚打中重新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便是超越小说《人生》之处:注重展现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农村妇女日渐觉醒的心灵轨迹。巧珍的成功也提供了相对于高加林“知识改变命运”的另一条道路,即勤劳的双手、灵活的头脑、真诚的品格也能改变农村青年的命运。剧中主要人物都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故后表现出一种释然和永不休止的奋进,正如路遥的那句“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生紧要处只有几步,重要的是继续前行、百折不挠;人生没有捷径,不能踏空,否则爬得越高摔得越深;人生无常,事物永远都在发展和变化,要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珍惜当下拥有的。

李沁版刘巧珍

电视台文案写的绝:只要理想在,人就不会倒下!时间流转,四季更迭,昔日少年从青涩走向成熟。我们无法改变命运,但却可以在抉择中,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当被现实打击,你是否也如他们一样,落子无悔,选择尽兴而滚烫的人生。漫漫长路,步履不息,回望来时之路,幕幕皆在心间,翘首远处风景。

《人生之路》是励志的,它告诉我们,人生永远向前,人生之路不容易,但是最终都有好的归宿。人心所向,众望所归。虽然每个人都经历了磨难,结局还是令人欣慰的。毕竟付出还是有回报,只要你努力了,一定可以给自己挣一份好日子来。剧版人生带给人更多希望和安慰,让我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和留恋。愿我们每个人在这平凡又无常的世界里,都能够守住本心,无怨无悔过好各自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