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米的节奏
有人21岁毕业,到27岁才找到工作
有的人25岁才毕业,但马上就找到了工作
有的人没有上过大学,却18岁就找到了热爱的事
有的人一毕业就有好工作,赚很多钱却不开心
有的人选择间隔年去寻找自我
有的人16岁就清楚自己要什么,却在26岁改变想法
有的人有了孩子,却还是单身
有的人结了婚,却等了10年才生孩子
有的人身处一段感情,爱的却是别人
有的人明明彼此相爱,却没有在一起
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
你身边的朋友也许遥遥领先于你
也许有些落后于你
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节奏
他们有他们的节奏
你有你自己 的
耐心一点
古今中外无数年少成名,亦有无数大器晚成
25岁才拿到文凭依然值得骄傲
30岁没结婚,但过得快乐也是一种成功
35岁之后成家也完成可以,不成家也是一种生活状态
40岁买房也没什么丢脸的,有那么多人一辈子租房
中国人太信奉“不能输在起跑线”但慢慢明白过来,有些人的终其一生到达的终点可能也只是别人好几代之前的起点,偶然的擦肩而过,只是擦肩而过。努力不是没有意义,持续不断的正确努力,能让你变成更好乃至最好的自己,但不要抱着你10年20年努力奋斗就一定能赶上别人整个家族数代人累积了几辈子的成就,如果这样想,试问是谁没能明白努力的意义?
大家彷佛没有自己的想法,别人说好的,就自己也说好。 从小要学习好,要当班长,学霸烤GRE,要出国进修,长大了要从政从商或者找一份好工作,到了年纪就该成家立业生子生二胎了,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
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 好像我们的生命有着无数的业绩考核KPI去不断完成。别人按部就班,自己也不敢落后,做什么事情只想达到大多数人的标准,可是,这样真的值得吗? 人生是应该有节奏的,但并非所有人的节奏都是一样的。
最近,总有公众号在贩卖焦虑吸引眼球,《我们的同龄人,正在抛弃我们》《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一声》。这类标题是不是很眼熟。瞬间,所有人都在感慨,自己已经被同龄人甚至整个时代抛得远远的了
前有80后摩登创始人15亿轻松套现
后有00后少年创业成功走向人生巅峰
左有90后留学生荣登福布斯30 Under 30富豪榜
右有某某公司要上市了,整栋楼传来财富自由的欢呼声
而反观自己
20岁时还飘洋过海在出租房里跟同学们合租,赶着论文,盼望着早半年毕业,这样就能省下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
24岁在农场打工的同时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凑齐了学术专业移民澳洲的分数有资格移民澳洲了,但最后选择回国发展。
25岁去北漂工作,与陌生人合租,但由于在环境日益恶劣的北京水土不服,差点病死在北京,于是放弃前途大好的国企投资部门工作,回老家。
回老家的3年,自己创业开了个皮肤管理中心,钱没赚到多少但也算是因此结缘了新的赛道,在父亲的身边上班了1年半,而后又去南昌的国企上班了半年多,之后遇上疫情,反而中间辞职了,开起了一家基本天天满房的电竞酒店。靠自己的努力买下了广州天河区的一套房子。
一晃来到30岁了,没有结婚让家里人安心,没有惊为天人的创业项目,没有国家认证的科学论文,没有考取公务员从政,没有接上父辈的公司,没有处理好家里上下老小的关系。
所以我们真的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吗?或者长辈眼中不合格的晚辈?
陷入“被抛弃”“被定义”逻辑中的我们似乎忘记了
我们现在要做的事不是“别人认为我们该......"
而是源自 ”我想要“
只要你想,任何时候都不晚
三夺奥斯卡的华人导演李安,36岁才拍出了人生第一部作品《推手》,在此之前,他曾闷在家中写剧本整整六年,当个家庭煮夫。
林肯10次竞选总统均以失败告终,最后在51岁时当选总统,55岁连任美国总统并在美国南北内战中,领导北方军民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865年,56岁,4月14日晚,在华盛顿福特剧院遭演员约翰·威尔克斯·布斯开枪射击,15日去世。
王阳明,刘邦,曾国藩,左宗棠等等,中国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人物不胜枚举。
只要你开始,无论10岁还是80岁,一切都不晚。
请相信,坚持下去。
你也可以绽放
”每个人的生活,只属于自己,请别让任何人打乱你的节奏”
人生是场马拉松,很多时候不是看你跑多快,而是看你能否跑完全程。而且每个人的赛道都是不一样的,就像一个个平行世界,你所遇见的每一个人,只是陪你渡过一段路程,最终都会走向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父母子女亦是如此。即使是一定程度上延续父母之路的子女,其实这些路也不尽相同,是一种传承,一种升华,一种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