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贴记剪影》三:魂的表现
一、自我炫耀——自炫
在位第三年,为他一切首领臣仆设摆筵席,有波斯和玛代的权贵,就是各省的贵胄与首领,在他面前。他把他荣耀之国的丰富,和他美好威严的尊贵,给他们看了许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这日子满了,又为所有住书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园的院子里设摆筵席七日。有白色,绿色,蓝色的帐子,用细麻绳,紫色绳从银环内系在白玉石柱上。有金银的床榻摆在红,白,黄,黑玉石铺的石地上。用金器皿赐酒,器皿各有不同。御酒甚多,足显王的厚意。
——《以斯帖记》1:3-7
请王后瓦实提头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为她容貌甚美。
——《以斯帖记》1:11
讲究技巧和效果
魂不只喜欢表现,而且讲究表现的技巧和效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若要表现,就非作到收震撼的效用不可。人看了一百八十天,非佩服王不可。非肃然起敬不可,非府首称臣不可。 魂不只喜欢表现,而且找机会来表现,甚至不惜创造让人表现的机会,来达到表现自己。
营造氛围和场面
当圣经描写书珊城的七日筵席时,圣灵没有提出筵席桌上山珍海味和丰富的菜肴,相反地,引人注意的是宴会的场面如何华丽,书珊城的大小人民如何可以在皇家花园里斜倚在金银的床榻上享受王筵,并且用金器皿喝酒,器皿的款式各有不同。其实用瓦器饮酒,所得的实惠与金器相同,然而饮酒人的感受,则大不相同,使人不能不联想到赐酒人的阔绰。金床给人的感受也是这样。总之,整个场面的空气,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感受,使人对王产生一种莫名的敬仰心理。你看亚哈随鲁多会制造气氛来显扬自己,许多魂的表现也是这样,布置许多轰轰烈烈的场面,使人从这表现中所得到的印象,远胜于所得的实惠。
杭州G20峰会餐具就像有人访问日本,对日本式的早餐印象深刻一样,他们把你的餐桌,摆满各式各样精美的盘子和碟子,而每个盘子或碟子里只有一块小小豆腐乳或者两小块黄罗卜,或者几颗花生米,就是这样稀稀落落的把一些小菜散在盘碟中,但是因为盘碟满桌,使人有丰富的早餐的感觉,与其说吃早餐,不如说吃盘子,而这种感觉常常是令人难忘的。
日本料理炫耀
魂就像小孩子一样,得了一个新奇玩具,而不拿出来炫耀炫耀是办不到的,一定要弄出一点声音,来吸引到人的注意。一个属魂的人,特别是得救之后,有了一点所谓属灵的追求与经历,就会情不自禁的显露一番他在主面前的那些储蓄,如果有什么特别的亮光,或者什么事上有了得胜的经历,那更是藏不住了。
谁能像保罗一样,有了三层天的经历,藏了十四年之后才略略的提一提。有一个弟兄差点儿发了脾气,他就快快的作见证说他得胜了,其实真正的得胜,都不是"差一点"的,乃是绰绰有余的。我们是不能有一点属灵的成就的,一旦有了就得赶紧夸耀于人前。
我自夸固然无益,但我是不得已的。如今我要说到主的显现和启示。我认得一个在基督里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或在身内,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神知道。我认得这人,或在身内,或在身外,我都不知道。只有神知道。他被提到乐园里,听见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为这人,我要夸口。但是为我自己,除了我的软弱以外,我并不夸口。我就是愿意夸口,也不算狂。因为我必说实话。只是我禁止不说,恐怕有人把我看高了,过于他在我身上所看见所听见的。 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就过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哥林多后书》12:1-10
你看我们魂的表现就是这样,我们就是要人看见,喜欢成为众人注意的中心,但是一个真正有属灵丰富的人,就像一颗宝贵的珍珠一样,安静地等着有心寻求的人来发现。
珍珠撒拉弗
在以赛亚书第六章,说到撒拉弗是像天使一样属天的活物,他有六个翅膀,用两个翅膀遮脸,让人看不见他的美丽,用两个翅膀遮脚,让人看不见他的服事,然后以两个翅膀飞翔,你看属灵的和属魂的差别有多么大?
撒拉弗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个翅膀。用两个翅膀遮脸,两个翅膀遮脚,两个翅膀飞翔。
——《以赛亚书》6:2
二、自我主张——自用
意志刚强
一个魂生命刚强的人,是特别显在他的意志上的。我们读亚哈随鲁王故事的时候,就会觉得他最强最硬的地方是他的意志。亚哈随鲁原文字面的意思是:"王"。王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的意志是全国最高的意志,可以压倒全国上下所有的意志。许多时候,我们的魂出了一个主张,就像皇上的圣旨一样,非贯彻不可,别人都得让步,都得屈服。
亚哈随鲁不只是王,而且是波斯王,波斯王的命令一出,立刻就成了国家的律法,是不可以更改的。波斯法律的刚性是举世闻名的。
现在你们可以随意,奉王的名写谕旨给犹大人,用王的戒指盖印。因为奉王名所写,用王戒指盖印的谕旨,人都不能废除。
——《以斯帖记》8:8
亚哈随鲁下令废后之后,不久后悔了。但是他除了想念瓦实提之外,其它无能为力,以斯帖流泪哀求王废除哈曼奉王所发的命令,结果眼泪软化了王的心,但不是改他的命令。
但以理被扔狮子坑
但以理在狮子坑国中的总长,钦差,总督,谋士,和巡抚彼此商议,要立一条坚定的禁令(或作求王下旨要立一条云云),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王阿,现在求你立这禁令,加盖玉玺,使禁令决不更改。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于是大利乌王立这禁令,加盖玉玺。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那些人就纷纷聚集,见但以理在他神面前祈祷恳求。他们便进到王前,提王的禁令,说,王阿,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必被扔在狮子坑中。王不是在这禁令上盖了玉玺吗?王回答说,实有这事,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他们对王说,王阿,那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祷。王听见这话,就甚愁烦,一心要救但以理,筹划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时候。那些人就纷纷聚集来见王,说,王阿,当知道玛代人和波斯人有例,凡王所立的禁令和律例都不可更改。王下令,人就把但以理带来,扔在狮子坑中。王对但以理说,你所常事奉的神,他必救你。有人搬石头放在坑口,王用自己的玺和大臣的印,封闭那坑,使惩办但以理的事毫无更改。王回宫,终夜禁食,无人拿乐器到他面前,并且睡不着觉。次日黎明,王就起来,急忙往狮子坑那里去。临近坑边,哀声呼叫但以理,对但以理说,永生神的仆人但以理阿,你所常事奉的神能救你脱离狮子吗?但以理对王说,愿王万岁。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狮子的口,叫狮子不伤我。因我在神面前无辜,我在王面前也没有行过亏损的事。王就甚喜乐,吩咐人将但以理从坑里系上来。于是但以理从坑里被系上来,身上毫无伤损,因为信靠他的神。王下令,人就把那些控告但以理的人,连他们的妻子儿女都带来,扔在狮子坑中。他们还没有到坑底,狮子就抓住他们(抓住原文作胜了),咬碎他们的骨头。
——《但以理书》6:7-24
自我囚禁
但以理扔在狮子坑的时候,也就是王住进他为他自己筑的囚牢的时候。他用自己的律法,替自己上了脚镣手铐。圣经就用这样的图画,来形容一个属魂的人,如何的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我们竟然会对我们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着迷到一个地步,以为是像波斯王谕旨一样,是永不能更改的,结果呢?我们都替自己带上了手铐,自己囚禁了自己。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魂的决定
如果我们真觉得废除瓦实提为后的决定,是千对万对的话,那就不应该后悔了。我们若真讲原则,就不会后悔,但我们终究后悔了。发现我们仍然爱瓦实提,但是太晚了,已经无法挽回,只好抱憾终生。这就是我们的魂话多时候所演出的悲剧,一面是顽固不化,另一面又是悔恨交集。
三、自我贬值——自贬
安静且贫穷
亚哈隋鲁的名字另有一个意思就是:"我要变成安静,而且贫穷。"这话应用在亚哈随鲁王身上,怎么说也是不相称的。一个安静的人,绝对不求表现的,何况亚哈随鲁绝对不会贫穷。他这样说叫作"自我贬值"。
讽刺自嘲
比方有弟兄说:我的肉体是特大号的,而且是最败坏的。这句话他自己说是可以,别人可不能说阿们,如果你说对,他就会生气。因为自我贬值乃是变相的骄傲。有时我们自己贬值,乃是叫人看我们是如何的谦卑,身上常带着十字架的记号,又温柔又属灵,像这样自我贬值,其实是另一种的自我炫耀,所以是属魂的。
四、自我称义——自义
错的也是对的
我们读亚哈随鲁的故事,觉得他无论作什么事似乎都是对的。废后和选后是对的,抬举哈曼和提升末底改也是对的。废后的事他会后悔,哈曼的事他会生气,但是他好象不会抱歉,似乎只要是王作的事,就是错的也是对的。但是这不是说王的良心从没有觉得不安。
自我称义
比方说,他在以斯帖记作了两个决定。第一决定是召请王后露面,事先没有和随侍左右的朝中七个大臣磋商,当然这个贸然的决定,是酒精刺激的结果,在感情的冲动中作成的,等到事情僵化了之后,他开始不耻下问了,他早就知道该怎么样作,但是良心感觉有几分不安,所以开始就请教别人了,但是这不是说他虚怀若谷,而是因为良心在那里说话,使他变得没有把握,他要一个迎合王心理的动人说词,然后他就可以断然的作废后的决定。巧妙的是,这时米母干及时提供了美丽的言词,这样王的良心开始平安了,他告诉他自己,在废后的事上作对了,这就是自我称义。
需要米母干的帮忙
这幅图画岂不是恰切的描写一个属魂的人的光景?许多时候定意要作一件事,因为良心觉得不十分妥当,就一反平时独断独行的作风,就去请教有属灵经验的弟兄,问他可以不可以这样作,其实他在出发求教之前,他已经知道这事不可以作的,可是心里还是想作,怎么办呢?他需要米母干来帮忙,如果这位弟兄不肯作米母干,他变了形的心思就是最好的米母干。他开始和自己辨论起来,讲了许多理由,一直到找着了说词为止,结果呢?我们以米母干的话为美,把良心的声音压制下去。良心一睡觉,我们作什么就都是对的了。
比方为什么在哥林多教会里,有弟兄控告弟兄的事?难道大家不知道这是羞耻的事吗?起初要作的时候都是有感觉的,良心分明说不可以,但是后来米母干帮了大忙,也许他从圣经里找到了几处非常有说服力的圣经节来作说词,结果呢?悲剧就发生了。
保罗逼迫教会,流无辜人血的时候,米母干告诉他这样作是事奉神,他的良心就睡着了。
司提反被砸石头约拿也是这样,神要他往东,他徧徧要往西去,上了船就睡着了,希奇,作了违背神的事,居然能睡得香甜因为米母干会告诉他:你这样作是为神的百姓的缘故,如果尼尼微悔改了,神容他坐大,岂不是要起来逼迫神的子民吗?你真伟大,看你这样的自我放逐,为神的子民和神的见证,把自己牺牲了。这约拿自以为是作了一件可歌可泣的事,自然就睡着了。结果需要神兴起一阵大风,把约拿摇醒。
约拿被扔海里一个属魂的人是需要经过十字架的对付,良心才能唤醒,发现自己是多么自义的人。
五、自我怜爱——自爱
我们读以斯帖记的时候,有一个问题要问,到底亚哈随鲁是不是一个爱妻子的好丈夫?他好象是爱以斯帖的,因为他动不动就说,我要把我国的一半赐给你,一共说了三次。这会不会是亚哈随鲁的口头禅呢?他如果认真的话,只要这样说两次,大好江山就全部送走了。
有一位弟兄喜欢借亚哈随鲁的话幽他的妻子一默:就是我国的一半也必赐给你。他的妻子立刻打趣的说:谢了!你国的一半我不敢要,因为你国库的帐本上一片赤字。
亚哈随鲁王爱以斯贴
若亚哈随鲁这一番话确有几分诚意,那么你怎么解释,他有三十天连以斯帖的面都没有见呢?我们不知道以斯帖会怎样想。她也许会说,王不要说你把国的一半给我,只要把你的一天、一个钟头的一半给我,我就满足了。
亚哈随鲁爱以斯帖,要在他的方法里来爱,而不是在以斯帖的方法里来爱。
亚哈随鲁王爱瓦实提
亚哈随鲁怎么爱瓦实提呢?他以为说我是一个好丈夫,要给瓦实提一个最好的机会,让她能在全世界要人贵胄的面前,一显她的美貌,这不是爱是什么?
王后瓦实提却不肯遵太监所传的王命而来,所以王甚发怒,心如火烧。
——《以斯帖记》1:12
亚哈随鲁王的爱被瓦实提拒绝了。所以恼羞成怒。
亚哈随鲁王爱自己
但是后来事实证明,亚哈随鲁最爱的还是自己。你只要看他意志受伤了怎么反应,这是最好的试验。他为了抢救自己,终于把瓦实提废掉了。这个人对于自己是充满了爱。即使是爱妻子,他不过是爱他那"爱妻子的爱"罢了。
以己度人
多少时候我们是用对自己的爱,来决定一切的行为,我们常常重演亚哈随鲁的故事,爱自己爱得这么深,以至于一点点的伤都受不得的,反应起来像狮子一样咆哮如雷。
有一位弟兄站讲台的时候,常常引用属灵的名言,但是没有说明来源。这样自然给人一个错觉,以为这些金言玉句都是这位弟兄首创的,人家就自然觉得这位弟兄很了不起,属灵造诣很深。恰好坐在台下有另一位弟兄,因为平时博览群书的缘故,每当讲的弟兄引用名句的时候,他就当众把出处说了出来。
比方当台上说:“麦穗包满时,穗是下垂的。”
台下的那位弟兄就说:"这是盖恩夫人说的。"
台上又说:“骄傲是一种死得最慢,而且是最难死的罪。”
台下喊着说:“这是达秘说的。”
像这样台上台下应对了好一会儿,讲台的弟兄实在忍耐不住了,就大声嚷着说:“你赶快给我住口。”
台下立刻就应声说:“这是他自己说的。这一回是道道地地的头手货,一点不是引用别人的话。”
当"我"真的受伤害时,我们就有及时的反应,一面显出我们的本相,另一面我们会发现许多时候,我们说爱弟兄,其实全世界最应爱的还是我们自己。
六、自我放纵——自纵
随意而行
末了一点,一个属魂的人"自我放纵"的,或者说"自纵"。从亚哈随鲁废后和选后两件事,就能看出他是个任性的人,是顺着肉体而行的,这个人没有原则,随风而行,那里有利益就往那里钻,那里叫他感官舒服,他就怎样作,完全顺着他的性子。
废后和选后是两件大事,非同儿戏,但是亚哈随鲁的表现令人失望,他作起这些事就像换一件衣服的那样的随便!看不顺眼就废后,看得顺眼就立后,他作了他自己性子的奴隶。
这就是一个属魂的人的光景,只有十字架能对付我们,使我们不再为肉体安排,去放纵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