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13]树的成长需要阳光,人的成长需要空间
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是《鸟的天堂》,讲的一种南方十分常见的树,榕树,它的生存能力非常强,可以独木成林。但是,在这棵大树的下边,或者其他大树,我们都没有见过会有另外一棵大树。为什么,树要长大,它需要阳光,如果已经有大树霸占着阳光,在它下面的小树只有盼望树叶缝隙可以漏一点下来。地面之上没有充足的阳光,地面之下也是没有充足的营养,因为大树的根系更为发达。因此无论是什么树种,在这样的情况下都会因“营养不良”而长不大。如果我们将大树下的小树移植到另处空旷一点的地方,哪怕有很多小树一同竞争,但至少会有一棵长成大树。
人的成长则需要空间,正如树需要阳光。这里的空间不仅是简单的物理空间,包括心理空间、业务空间、组织空间、职业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成长。空间有多大,成长的潜力就有多大。
对于小孩,如果刚学走路时,因为可能摔着,若父母见了心疼,不想再摔于是把孩子始终抱着,那这个小学就学不会走路。抱着实际是剥夺主小孩子的成长空间。这个例子可能太简单,简单到几乎没有家长会犯。但相同的错误,家长们却是屡犯不鲜。以自己为例,晓画会骑摩托车,但不熟。在农村时,2000年以后摩托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多数家庭也逐渐地从单车过渡到摩托车。晓画比弟弟先学会摩托车,但因为在市里读高中,所以很少有机会骑,学校放假回到家里,需要到镇上买东西或去亲戚家,母亲总会说“你不熟,我不放心,让弟弟去”,晓画就陷入“因为不熟,很少骑;因为很少骑,所以一直不熟”这样的死循环。多少这样的父母,因为孩子不会,所以不让孩子去做。但不做,哪来的会?在晓画老家的农村个别家庭的姑娘,辍学的早,本应去城里历练,因为没出过门(指到城里打工),父母不放心,担心被骗或怎么样,就让姑娘待在家里。城里的孩子,多少长大后不会洗衣服、不会做简单的饭菜,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都是因为被父母剥夺了锻炼的空间。
如果稍加注意会发现,家里如果妈妈强势,一般小孩比较懦弱;如果妈妈爱唠叨,一般孩子比较寡言少语;如果妈妈爱操劳,一般孩子独立性比较差;如果是兄弟姐妹多的,一般老大最懂事最能干,老幺则比较娇气、能力不足……这些都跟父母挤占小孩的心理空间有关。多孩子家庭的情况则说明空间的差异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很大。
强势的家长直接替孩子做主了,吃什么、穿什么、学什么等等,而且容不得孩子喜欢还是不喜欢、会做还是不会做,总之照着执行就可,渐渐地孩子发现他不需要去想去决定,也不需要表达喜好,顺着家长就可以。
爱唠叨的家长呢,把孩子想说的话想表达的东西都说了,而且听着唐僧念经,已经厌烦,也就少了说话的念想,所以比较不爱说话。“我知道进门要脱鞋,然后洗手,但我妈妈每次都要说一遍,从小到大,好像不说我就不会就不做似的”。
爱操劳的家长,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担心孩子做不好,每次都自己做了,小的时候是收拾书包、床铺,大一点是大小家务,再大一点是读大学也要跟着去,等孩子毕业找工作,父母就会各种找关系,认为孩子自己肯定找不到好工作。
在多孩子家庭,为什么老大最懂事最能干,而老幺娇气,因为老大被寄予的“任务”最多,也给足了空间去成长。对于我们父母那辈人,他们中的多数都想第一胎生个女儿,因为女儿听话,教会了女儿可以帮忙带下边的弟弟妹妹。就是儿子,也是要帮忙,要让着小的。晓画的姐姐只比晓画大一岁,关于小时候的记忆只有极少的片断,但好几个是跟姐姐相关。有一个是一次要过田埂,有水,是姐背着晓画过去的;另一个,是父母闹矛盾,母亲回娘家一个多月,那时姐姐可能也才五六岁,在那一个多月是她临时扮演妈妈,照顾着我们。
五六岁也是小孩子啊,他们一开始也不会照顾弟妹,但父母不管,弟妹更小,做老大就要带,怎么带可能很多是靠模仿、靠摸索。老幺,从小就有父母宠着,哥哥姐姐让着保护着,家务也不需要做,父母也不会有什么期待,“无忧无虑”地成长。老大哭了,父母会说要坚强,老幺哭了,父母是抱起来哄。中年得子的小孩多数被宠得厉害。过分的庞爱和保护实际是压缩孩子的成长空间。
说完孩子,我们来讲大人的例子。
在大型公司,从小职员一路做到高管、进入董事会这种从金字塔的底层到塔尖的例子几乎没有,为什么?如果是中层起步,这种概率则会大很多。若首份工作是董事长秘书、总裁秘书,概率还会再增加。为什么呢?因为最底层的空间最小,而中层的空间要大的多。在大公司,每个人就像螺丝钉,工作是极为细致分工的,流程都梳理好并固化,每个岗位的作用和价值就那么一丢丢,且非常可替代(每个岗位都有备份),走几个人整个运转照常。纵使有雄才伟略,根本就无用武之地,你和其他普通人做出来的绩效是没有差异的。没有突出成绩,凭什么冒尖和提拔?在大公司,重要的工作、有价值的工作、待解释的难题,有中层、中高层和高层在考虑,他们才有机会去做出Performance,底层员工几乎不可能接触,形容为“不断重复动作的机器”可能贴切。这也是为什么在总部、中央部委更有可能得到提拔,下放、调回便高升,这些地方可以接触到“核心价值”。另外,在销售线哪怕是小头目的,不管是否是在最末端的销售节点,也有较大空间去争取晋升,因为给了空间去创造价值。
我们常说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不如以前厉害,一是之前的大学生不断累积地占据空间,剩下的空间不多了,而且现在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庞大,他们要去竞争仅剩的空间,可以想像所能“分割”到的空间有多小。本科满街跑时,招聘开始要硕士,等硕士一抓一大把时,开始公开要求博士了,学历成了空间分配的门槛。而且在改革之初,百业待兴,随便什么岗位都有巨大的空间去发挥,目前多少草根出身的企业家、成功人士是那个时候进入社会的。但如今产能过剩、商品过剩、资金过剩,已经没有多少空白或空间,有点类似成熟阶段,大多数人可以做的是按部就班、安分守己。
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相信读书无用论,他们时常举的例子就是村里谁谁小学文化、初中文凭,但现在富甲一方。是的,二十几年前、十几年前,在大城市里摊个水果摊,不辞辛苦,也很可能弄个小康生活。现在呢,在电商、O2O、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冲击下,小商小贩的路基本被堵死,没文化还能当大老板基本成为历史。
因此找工作、讨生活或者创业,要用“空间论”去思考,哪里的空间会大些,就应该去哪里,而不是随着大流去人多的地方。对于有能量有追求的人,不建议去大公司或在大公司待久,去那些正上升通道、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公司,可能会面临很多问题,但那里的空间相对要大些,更可能创造出价值。合适的话自己创业也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