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可以暂停,人生呢?
为什么家长不能理解moba游戏不能够随时暂停?
为什么家长不懂中途退出会坑队友?
为什么家长觉得电子竞技没有出路?
以上是知乎上的一些高热度问题。
然而知乎是年轻人的平台,
提问者和回答者往往都是年轻人,
如果换父辈来提问
又会如何呢?
01
如果是家长来问,那么这个问题大概率是这样的;“为什么不能暂停玩游戏,来把一些更重要事做完?”
年轻人和父辈互相不理解的就在这里,暂停游戏,和暂停玩游戏;队友重要,和手头的事重要。
并不是不知道游戏不能暂停,而是游戏只是一种娱乐,为什么不能放下手头的游戏来先完成一些手头的正事呢?
年龄的差距和经历的不同,这种对于价值观层面的衡量无法评判,也没得妥协;
毕竟对于年轻人来说,付出几十分钟的时间就是要获得胜利的快感,以及游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
但是导致坑到队友的往往并不是别人的催促,而是没有合理安排的时间。
诚然现在的游戏往往是队友合作,一人掉线,全队遭殃;因此要想不做猪队友,重要的是在玩游戏前把该做的做完,确定有玩一把游戏的时间了,在开始游戏。
明明知道二十分钟后有事情要做,还要坚持开一把游戏,当了“猪队友”又去怪崔自己的人,这个锅甩得毫无技术含量。
02
如果中年人占领网络,那么这个问题一定要有姓名“电子游戏是精神鸦片,为什么年轻人就不懂呢?”。
关于互联网、手机、游戏是电子鸦片的观点,在诸如“相亲相爱一家人”类似名称的群里相信都有过留名。
不过不得不感慨,人类在如何花费更少的体力、更短的时间来获得更多的多巴胺分泌的路上越走越远。
在电子设备出现之前,想要获得多巴胺的分泌往往需要付出体力的支出,比如体育运动,户外游戏,才能获得一点点的多巴胺分泌。
而如今,只需要躺在床上动动手指,就可以通过网络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多巴胺的分泌。
出于这个原因,电子产品也被称为精神鸦片。
但是“相亲相爱一家人”中的精神鸦片往往指的不是游戏成瘾或者重度手机依赖的那群人;
而是由于两代人的代沟和互相不理解,而将正常使用手机来放松、社交、休闲划入精神鸦片当中。
03
如果非要留下姓名,那么如“年轻人为什么会为了玩游戏不吃饭?”、“打游戏打到凌晨是出于什么心理?”、“为什么明明作业没写完,还要打游戏?”这些问题一定是榜上有名的。
饭菜已经摆好,痴迷游戏的人却还在游戏中沉迷。于是,一家人等一个人上桌的画面屡见不鲜。
最终即便等来了饭桌上的主角,主角也是一脸怨气,埋怨家人打扰到自己打游戏,明明先吃就好,自己可以晚点再吃。
一腔好意喂了狗,也难怪“电子设备是精神鸦片”这种近乎极端的言论会在一定圈子内被奉为真理。
沉迷游戏的人也振振有词,不能坑到队友,不能因为自己要吃饭,害的别人失去游戏体验,这是道德准则。
游戏队友在重要,也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那些将“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打扰到别人”奉为至高道德准则的人,却已损害身边人的利益为代价。
试问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游戏宅们,游戏真的比家人、家务、学习和工作都要重要吗?
04
说到这里,似乎钟摆又摆向了一个极端,“既然游戏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我们还要打游戏呢?”
在人们获得多巴胺越来越效率的当下,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也成倍数的增长,以及休闲时间被学习和工作惨无人道的压缩。
互联网时代,家丑日传千里,一失足便能成为周围人的笑柄。
灯火昼夜不息,日落而息变成了无休无止的加班、学习。
追求效率,曾经偷懒喝茶的时间需要用来追赶工作进度。
留给我们分泌多巴胺的时间越来越少,带来压力和抑郁的因素越来越多。如果以多巴胺为首的众多激素的分泌在大脑中失调的话,人就会难以避免的换上抑郁。
如此说来,游戏似乎成了不错的休闲方式。
同时,游戏也将千千万万个呆在都市铁门中的人联系在一起,游戏社交已经成为当下社交的一种主流方式。
既然没有时间一起到冷饮店喝杯冰奶茶,那就各自在各自的小窝里打把游戏吧,不上瘾的那种。